2015届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4章种群和群落测试题命题人:徐士红审题人:李宗永王金菊房传桥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根本原因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3.下列种群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池塘中的鲫鱼和水库里的鲫鱼B.一个湖泊中各种鱼类的总和C.同一块草地中所有的环毛蚓D.一片森林中各种生物个体的总和4.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A.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B.某森林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C.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D.一亩水稻的年产量5.在一片约27公顷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做标志后放掉。第二天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数量和密度(只/公顷)约为()A.82531B.1255C.29011D.16566.某中学生物科技小组对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列一组数据:样方X1X2X3X4X5X6X7X8密度(株/m2)37152498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种群密度为6.5株/m2B.此方法为标志重捕法C.用这种方法求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密度应完全相同D.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结果与这次应相同7.生物群落甲、乙、丙中含有数字1到8的八个物种,每个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和竞争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8、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9.2009年9月11日齐鲁晚报刊登了“围剿”美国白蛾的图片。据报道美国白蛾在山东省危害严重,人们采取了飞机喷洒农药、引进美国白蛾天敌——周氏啮小蜂等多种方法来对抗虫害。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美国白蛾属于外来物种,之所以能在我国大量繁殖是因为我-2-国的环境条件非常适宜B.美国白蛾的种群不只是由其成虫组成的C.消灭和控制美国白蛾的最有效方法是飞机空中喷药D.引进美国白蛾的天敌——周氏啮小蜂可以有效控制白蛾的继续大量繁殖10.标志重捕法叙述错误的是()A.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要相等B.标志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C.适用于体型较大,活动范围广,运动能力弱的生物D.标志物不能过分醒目11.(新题快递)科学家通过对三种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和种群密度关系的研究,得到下列结果。将此结果应用于农业生产时给我们的启示是()A.种群密度为4左右时是甜菜生产的适宜密度B.提高氮元素供应量后就可大幅度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C.欧洲防风草根的生长与种群密度无关D.合理密植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某些部位的产量12.鱼鳞藻、脆杆藻是鱼类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某研究小组调查了当地部分湖泊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可以用取样调查的方法测定藻类的种群密度B.在富营养化水体中,鱼鳞藻的适应性最弱C.在中营养化水体中,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用脆杆藻能够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的数量,净化水体13.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称为群落的时间结构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的群落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14.如图所示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一定小于死亡率C.在B到C的变化过程中,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15.下表是某同学对某地区黄山松种群的年龄结构调查的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年龄结构一级幼苗阶段二级幼苗阶段小树阶段中树阶段大树阶段个体数(棵)120101602815-3-A.种群密度上升B.环境阻力不变C.总能量减少D.营养级能量降低16.如图分别表示A、B两国人口的女性年龄组成图(设性别比例=1.0)。横轴表示年龄,纵轴表示各年龄段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下列叙述能反映人口数量变化规律的是()A.图中涂成黑色的部分表示幼年个体,预计A国的人口增长率一定更快B.设A国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为a,人口基数为x,则y年后的人口总数为x+ayC.若B国的平均寿命增加,出生率不变,则在和平年代,人口增长率将会增加D.若A国实施晚婚政策,但每个育龄妇女生出人口数不变,则出生率也不变17.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A.小于92只B.大于92只C.小于161只D.大于161只18、在光照下,将等细胞数量的衣藻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只含无机盐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是(虚线和实线分别表示大肠杆菌和衣藻的生长曲线)()19.如图是墨西哥和瑞士两国人口年龄结构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如果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则墨西哥的人口数量将维持稳定B.人口增长率:墨西哥>瑞士C.根据该图不能预测两国人口的数量D.该图可以帮助预测两国未来人口增长趋势20.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计算蛙类数量B.可用样方法调查某草原跳蝻的密度C.调查某地区松鼠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应该取1m2D.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4-21.下图中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C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22.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23.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A.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3∶2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hm2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24.如图为鱼塘中鱼的数量增长曲线,为了使鱼塘的总产量达到最大值,应该做到适时捕捞。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超过T4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B.超过T3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3K/4C.超过T2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2D.超过T1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425.在一个面包上有一个霉菌,如果在其他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其数量变化在一天内最可能的是()A.“J”型曲线增长B.“S”型曲线增长C.“J”型或“S”型曲线增长D.无规律增长26.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27.在种群数量变化中,若增长率为0,以下哪种情况会出现()A.种群增加,并出现激烈的食物和栖息地的竞争B.种群增加,寄生和捕食的情况增加C.种群会因为有毒废物的沉积而减少D.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28.如图为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①阴影部分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②a为“J”型曲线,b为“S”型曲线③阴影部分的个体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④K值为环境容纳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9.如果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只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饲料和水,则笼内鼠数量变化和饲养时间的关系应为图中哪条曲线()30.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进行种群数量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单位:只)年份种群数量捕捉标志数第二天重捕数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1970501971801972400197380019741500197515015013那么,1970年至1975年该鸟种群的增长曲线是()31.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的数量变化如下表:年份1920192519301935194019451950数量130200398990135012901190该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A.1925年—1930年B.1930年—1935年C.1940年—1945年D.1945年—1950年32.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试管号ⅠⅡⅢⅣ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A.4支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6-B.4支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33.硅藻是单细胞的藻类,硅酸盐是硅藻生活必须的营养物质,将两种硅藻——星杆藻、针杆藻混合在一起培养时,种群数量及硅酸盐含量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星杆藻和针杆藻之间是捕食的关系B.硅酸盐浓度高时针杆藻生存能力强C.针杆藻对硅酸盐的吸收能力弱于星杆藻D.通过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估算硅藻的数量34.请根据某生态系统中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曲线表示甲乙间为捕食关系,其中乙是被捕食者B.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D.若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曲线的振幅越大35.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对其进行了治理,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坡地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的演替过程,其对应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决定典型物种①、②、③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可采用样方法对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C.物种①、②、③之间具有捕食关系,其形成的食物链是①一②一③D.图中b—c段能说明物种②对灌木丛导致的弱光环境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36.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地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B.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C.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会比草丛更复杂D.草本植物种类始终最多说明群落类型没有改变37.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使用取样调查法可获知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B.调查研究同一地点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揭示群落的种间关系C.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