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二实验班选拔考试卷及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试卷第1页,共12页2018届高二实验班选拔考试历史科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将其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答题卷上的答题栏内。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25亚士的罚金。”有一天某人的葡萄蔓(藤)被砍了,告到法官那里,法官因他告的不是树,就不予受理。上述材料反映了罗马法A.内容详实具体B.法律程序严格C.过于注重形式D.保留习惯旧俗2.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这份历史文献可能出现于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B.美国独立战争时期C.俄国二月革命期间D.巴黎公社革命期间3.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国民党“比较努力”的抗战A.坚持了全面抗战路线B.有利于中共开辟敌后战场C.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D.取得百团大战的重大胜利4.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5.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提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A.社会制度相同B.屡遭战争重创C.发展水平相似D.历史上关系紧密6.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B.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人半殖民地境地C.表明了清政府强烈的主权意识D.说明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的控制7.中国人普遍相信“忠孝相通,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高中历史试卷第2页,共12页父母也”。这揭示了A.古代杜会家国一体的社会特征B.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C.家长制作风体现封建特权思想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8.“真正杀死苏格拉底的不是民主本身,虽然民主的确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杀死苏格拉底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不成熟的是司法而不是民主B.雅典民主政治十分完美C.民主审判有悖司法独立D.直接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9.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造成蒋介石这种心态的是()A.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B.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C.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发动战略决战D.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10.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A.参加日内瓦议B.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实行无敌国外交11.德国汉学家指出“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根本的社会变化,在政治上主要体现为A.官僚政治取代了过去的贵族特权政治B.二府三司取代了前朝的三公九卿制C.文官政治取代了地方藩镇的军人政治D.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12.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C.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13.中国近代考古学家罗振玉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度才而使之,程能而任之,朝不道则夕斥之矣,夕不道则朝罢之矣。……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此制度A.是由秦始皇最早创立B.最突出的特点是等级森严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以父系的血缘关系为基础14.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事举动是指A.皖南事变B.跃进大别山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15.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高中历史试卷第3页,共12页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16.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是A.改革应该从本国实际出发B.改革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突破传统束缚是改革的前提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17.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高兴的说,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有余粮拿去市场上出售。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A.假的。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农民没有余粮B.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的政策,允许自由贸易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农民不能自由买卖D.真的。苏俄后来将征集对象扩大,人们可买卖粮食18.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并在上海、深圳景象股票上市试点:试行外汇期货交易;开放边境城市及长江沿岸主要中心城市……。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市场经济改革明确成为目标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19.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到,20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下面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C.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等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D.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福利开支20.明代王象晋《木棉谱》有如下记载:明朝时“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絍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于北”。这一记载可以作为研究明代经济哪一方面的直接证据()A.国内商业贸易兴盛B.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C.区域商人群体活跃D.江南地区工商市镇繁荣21.对下表中数据变化的解释准确的是农轻重产值比重变化表(%)A.“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B.“大跃进”运动提高农业和轻工业产值C.“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积极性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实施的结果22.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夏口”。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这反映出A.福州官员的崇洋媚外心理高中历史试卷第4页,共12页B.第二次工业革命西方经济侵略对中国经济的冲击C.中国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D.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23.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24.泰晤士河被英国人习惯地称为“老父亲泰晤士”。图是1858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刊登的反映泰晤士河的一幅漫画,题为“沉默的强盗”,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下面有一行文字是:“YourMONEYorYourLIFE!”该图的立意是A.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大力对外扩张,成为海上强盗B.社会秩序混乱,泰晤士河上强盗频繁出没C.环境污染威胁到人们生存,希望引起对环境的重视D.泰晤士河的航运业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25.下图为华君武、朱会然创作的宣传画《大豆过江》,图中的题诗为:“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该作品描述的是中国哪一阶段的历史A.20世纪50年代末期B.20世纪60年代末期C.20世纪70年代末期D.20世纪80年代末期26.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C.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27.下列三种手工业形态按产品商品化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高中历史试卷第5页,共12页B.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也D.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28.1912年5月,袁世凯命令工商部“从速调查中国开矿办法及商事习惯,参考各国矿章、商法,草拟民国矿律、商律,并掣比古今中外度量权衡制度,筹订划一办法”。在周学熙、张謇等人的努力下,至1921年,北洋政府先后颁布的经济法规达40多项。北洋政府此举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B.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C.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D.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29.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对“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改造方式是A.公私合营B.官督商办C.个体经济D.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30.与下图主题一致的标语是()A.“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B.“亿万人民亿万兵,万里江山万里营”C.“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D.“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官员一般称为“宪官”或“法吏”,在行使监察权力之时,监察机关与监察官员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监察。历朝对于严格监察官员的选任主要奉行三条原则:其一,注重监察官员的基本素质。其二,注重在具有实际政治经验和有良好治绩的各级官吏中选拔监察官。其三,晋升从优,出将入相。御史台至东汉时已开始独立行使职权,魏晋以后成为皇帝亲自掌握的机构,台官的地位也相对独立,往往不受台主牵制,而直接向皇帝上章弹奏。唐玄宗规定弹奏应先通过御史台副长官御史中丞,再通报中书、门下,然后方可弹奏。唐中宗时又下令弹劾官员必须先送奏章,有关部门批准后才可当庭弹奏。宋朝规定御史每月必须奏事一次,称为“月课”,如果上任百日还无所纠弹,就要被罢黜,或调任外官,或受罚俸减薪之处分。同时加大对失职者责任的追究,监察官员倘有滥用权力,除受到同行纠弹之外,也常要负实际责任;如有案件长期积压、定罪量刑错误、钱粮埋没等项依律处理。清代“科道合并”,“台谏”进一步合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纠官与谏官的两种职能也无形中变为一种职能即纠举百官。康熙初年,干脆废除巡按御史制度,“事权尽归地方的总督或巡抚”。雍正时,又将“六科给事中”改隶都察院。自此,历史上封建监察制度的影响也不复存在。高中历史试卷第6页,共12页材料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形成于秦汉。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