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南通二模淮安三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5届高三南通二模淮安三模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找到“桃花源”。不同的“桃花源”,▲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A.钟灵毓秀按图索骥映射B.海市蜃楼按图索骥折射C.海市蜃楼顺藤摸瓜映射D.钟灵毓秀顺藤摸瓜折射解析:1.(3分)B“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用在此处恰当;“钟灵毓秀”指聚集天地灵气的美好自然环境产生的优秀人物。“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根究底;“按图索骥”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这里取“按图索骥”的第二个义项。“折射”比喻把事物的表象或实质间接反映出来;“映射”是“照射”的意思,根据语境,应选“折射”。2.下列三副对联分别送给金榜题名、喜结良缘、乔迁新居者,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甲:画栋倚云呈异彩,花灯映月放光辉。乙:春风堂上双飞燕,丽日池边并蒂莲。丙:蟾宫折桂立苍穹,北斗凌云横碧水。A.甲—金榜题名乙—喜结良缘丙—乔迁新居B.甲—乔迁新居乙—金榜题名丙—喜结良缘C.甲—乔迁新居乙—喜结良缘丙—金榜题名D.甲—喜结良缘乙—乔迁新居丙—金榜题名解析:2.(3分)C3.下列各句中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黄山松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远远望去,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B.夕阳下的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光与影以畅直的线条流泻着,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尘滓,像用巨大的筛子筛过。C.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D.一笔而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画作包孕了天地间的灵气。解析:3.B(虽有“像”字,但无比喻手法。)4.下列各句中,所引名句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天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季节,诗人们总是喜欢用春天来比喻美好的事物。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面对皇帝的退缩、士大夫的排挤和世人的辱骂,心灰意冷的王安石选择了隐居。C.“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梅葆玖是梅兰芳的第九子,他不仅继承了“梅派”的精湛技艺,而且形成了新风格。D.“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中秋佳节,夫子庙游人如织,怎奈天公不作美,突降的大雨让游客们扫兴而归。解析:4.CA.冬天,B.“心灰意冷”错,D.慨叹美好光阴流逝,而自己却无可奈何的惆怅心情5.对下列材料主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人可以用肉眼看见木头的纹理,但从另一方面看过去,桌子却是光滑的。如果通过显微镜,就会看到粗糙不平的丘陵深谷,以及肉眼所不能看见的各式各样的差异。用一架倍数更高的显微镜看,就会又有所改变了。A.我们直接看到的只不过是一种现象。B.凭借不同的观察方式会看到不同的现象。C.事物实在的形状不只是肉眼看到的那样。D.我们没有办法看清事物的真正形状。解析:5.(3分)D二、游丰乐醉翁亭记(明)王思任是时辛丑觐还,以为两亭馆我而宇之矣。有檄,趣令视事,风流一阻。觐[jìn]朝见君主或朝拜圣地。辛丑那年面君回来,因为两亭(丰乐亭、醉翁亭)官员接待我,让我住下来(游玩)。适逢有公文,催促命令我尽快赴任,我洒脱放逸的兴致全被阻断了。门生孙教孝廉养冲氏亟觞之。看东坡书记,遒峻耸洁可爱。门生孙教、举人养冲氏反复地请我饮酒。观赏苏东坡书写的“丰乐亭记”,笔力雄健超拔飘逸可爱。古木层槎,有邃可讨,而予之意不欲傍及古树枝丫层层叠叠,倒也深邃值得探看,而我内心并不想旁及其它景点予意两亭即胜,此外断不可亭。我认为丰乐亭醉翁亭两亭是名胜古迹,此外断不可以再建亭子。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一个官员就建一座亭子,一座亭子就有一个牌匾,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是想和欧阳修争高下吗?评分建议:“然则”、“已”、“斗力”、语句通顺,各1分。而或又作一解酲亭,以效翻驳之局,腐鄙可厌。酲:chéng喝醉了神志不清:忧心如~。如果有人又建一座解酲亭,来效仿古代反驳文章成名的圈套,就迂腐鄙陋令人厌恶了。滁阳诸山,视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②耳,有欧、苏二老足目其间,遂与海内争千古,岂非人哉?滁水北岸的群山,跟我家乡的山崖沟壑相比,只不过是几处小土丘而已,(然而)有欧阳修、苏东坡二老涉足骋目其间,就可以与天下胜景比千古价值,难道不是名人效应吗?白发太守与老稚辈欢游,几有灵台华胥之意,是必有所以乐之而后能乐之也。白发太守与老人孩童一起高兴游玩,差不多就是上古理想之国的风采,这一定是有欢乐游玩的原因而后才能欢乐游玩的啊。索《史记》,不得读,深恨谳辞之非,则其所以守滁者,必不在陶然兀然之内也。寻找《史记》,不能读下去,非常怨恨议罪之辞的荒唐,所以先生用来治理滁州的理念,一定不在闲适欢乐昏然无知之内啊。一进士左官,写以为蘧舍写:移置全部的升官或者降职,都把它当做转换旅舍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解析:8.②(5分)那些(所谓)贤能的人在烟云水石前作诗饮酒,然而叫骂怨恨叹息酒酣耳热之后,最终还是不能忘怀。评分建议:状语后置句、“诗酒”、“咨”各1分,语句通顺,2分。先生以馆阁暂麾,淡然忘所处,若制其家圃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际,襟度何似耶?先生以中央大臣身份暂时治理滁州,淡然忘记自身处境,好像是管理自己的家园那样,这种忘怀得失没有物我区分的表现,襟怀气度哪像被贬之人?且夫誉其民以丰乐,是见任官自立碑也。醉翁可亭乎?扁墨初干,而浮躁至矣。再说用丰乐夸赞他的老百姓,这是现任官为自己立碑啊。醉翁可修建亭子吗?亭匾墨迹初干,可是轻浮急躁的议论已经到来矣。先生岂不能正名方号,而顾乐之不嫌、醉之不忌也。先生难道不能(为自己)辨正名分吗,(题名)却反而不嫌弃“乐”、不忌讳“醉”。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他修筑的亭子的原因,不是为了超越别人,不是为了敛名,所以他给亭子命名就不嫌弃不忌讳了。子瞻得其解,特书大书,明已为先生门下士,不可辞书。苏东坡领悟了欧先生的见解,所以特书大书,表明自己是先生门下的学生,不可以推辞题写亭名。座主门生,古心远矣。他们师生双方,不同凡俗的古人的思想太深远了啊。予与君其憬然存斯游也。我与养冲君在这次游玩中终于醒悟了这些道理。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檄,趣令视事趣:催促B.经见梅亭,阅玻璃亭阅:观览C.视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耳视:看D.岂不笑脱颐也哉颐:下颌解析:6.(3分)C(视:比较,与--相比。)7.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A.癸卯入觐,必游之B.从者暮之,遂去C.深恨谳辞之非D.而崔文敏犹议及之解析:7.(3分)C(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他三项都是代词。)9.作者认为此地已有丰乐和醉翁两亭,不宜再建其他亭子。请结合全文概括其原因。(4分)解析:(1)两亭成为胜景,是因为建亭之人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和忘怀得失的胸襟;(2)他人不具有欧阳修的情怀却效仿建亭,想法陈腐浅薄。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诉衷情近柳永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1)上阕中“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请简要概括。(3分)解析:10.(1)营造了荒凉、凄清、寂寥的氛围。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诉衷情近柳永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竟日空凝睇。(2)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3分)解析:“秋光已尽”的迟暮之感,久望不见的怀人之悲。评分建议:答对1分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3)请赏析这首词结句的表达效果。(4分)解析:以抒情主人公“凝睇”的神态描写作结,情感表达含蓄蕴藉;以定格的人物形象作结,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与开头“伫立”相呼应,首尾圆合,结构完整;“空”字极富表现力,既有望而不见之意又写尽了内心空落和无奈之感。评分建议:答对两点,言之成理得4分;如答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等不得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⑴▲,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⑵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⑶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⑷▲,欲上青天揽明月。⑸夜深忽梦少年事,▲。⑹角声满天秋色里,▲。⑺射者中,弈者胜,▲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⑻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解析:⑴谨庠序之教⑵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⑶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⑷俱怀逸兴壮思飞⑸梦啼妆泪红阑干⑹塞上燕脂凝夜紫⑺觥筹交错⑻赢得仓皇北顾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12.窗外的景象有怎样的特征?请简要概括。(4分)解析:动荡;压抑;封闭;不断变化。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13.第①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表现了高树林在狂风吹打下痛苦抗争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大树的强大韧性和顽强斗争精神的由衷赞美;与拱门下的空地以及庭院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叙写感悟作铺垫。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14.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的含意。(4分)⑴我从没有想到,玫瑰竟像一只巨大的螃蟹。解析:玫瑰总被人寄予美好的情感,现实生活却与此产生巨大反差,表现了“我”对生活的反思。⑵大自然是包围着我们、既产生又吞噬我们的万物与过程的总和,不是我们的同谋也不是我们的心腹。解析:我们都生活在瞬息万变的大自然中;大自然既孕育了我们,又可能使我们湮灭;我们寄予或赋予万物以感情都是不合理的(一厢情愿的)。评分建议:每题2分。第(2)题一点1分,答对两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15.作者借对窗外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解析:①动荡的树林、乌云密布的天空、封闭的庭院都是现实世界在作者心里的投影,表明作者内心的压抑和苦闷;②树木不甘示弱的精神给予了作者突破动荡而压抑的现实世界的勇气;③在对自然万物的重新认识、定位中,作者体会到动荡生活中保持平静和清醒的重要性;④空地光线的稳定与变化,让作者认识到生活中稳定都是瞬间而暂时的,动荡与变化才是永恒的;人生一直处于从一个暂时的稳定走向下一个暂时的稳定中。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16.作者认为自然事物怎样才可能成为审美的对象?请简要说明(6分)解析:社会生产力发展达到一定阶段(2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2分),自然事物开始具有了审美性质后,(2分)这样的自然事物才有可能成为审美的对象。(意思对即可)17.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述层次。(6分)解析:首先针对自然美的美学难题,点明自己“自然的人化”的观点;接着剖析了别人对“自然的人化”所作的狭义化理解和比拟性理解的错误;最后阐述了对“自然的人化”的正确理解。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8.根据文意,作者的“自然的人化”说该如何理解?请简要概括。(6分)解析:①“自然的人化”是指伴随历史的发展,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改变。②“自然的人化”是在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