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本考点一直是高考的重中之重,最主要是考查运用辩证法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命题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主观题尤为突出,在平时学习时要深入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法等知识2.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结合本课知识分析在社会生活中善抓重点,统筹兼顾,中央精神与地方具体实际相结合,恰当分析和处理矛盾的具体事例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4)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6)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1.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2.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课标要求考点呈现备考提示基础知识梳理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与地位(1)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地位: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2.矛盾的基本属性(1)同一性(统一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斗争性(对立属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3)联系: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4)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1)含义: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2)方法论要求: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2.矛盾的特殊性(1)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2)表现: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3)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③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1)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2)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3)方法论意义: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次要方面二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主要方面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辩证关系含义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2.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1)世界观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2)具体要求。①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②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③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不是一点论。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预习检测1.中国有句古话,叫同行是冤家。从哲学角度理解,为什么同行容易成为冤家呢?因为作为同行,业务、市场基本相同,但却有各自的具体利益,竞争、冲突在所难免。这说明()A.事物矛盾双方相互贯通B.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前提C.矛盾具有普遍性D.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解析同行是冤家,强调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具有普遍性,C正确。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A与题意不符;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D本身说法错误;B与题意不符。答案C2.依据“巴纳姆效应”,人往往具有一种心理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认知的偏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星相学”正是钻了“巴纳姆效应”的空子,让部分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掉入“平均描述”的陷阱。从哲学上看,这些中学生()A.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矛盾的特殊性B.看到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转化C.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D.否认了矛盾特殊性决定事物的特殊本质解析“巴纳姆效应”反映了人们只看到了别人对自己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而这种认识只是对许多人共性即矛盾的普遍性的认识,而没有看到自己和别人不同的特点即矛盾的特殊性,因此C正确;A表述错误;B、D不符合题意。答案C3.下列选项与“至长反短,至短反长”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A.它山之石,可以攻玉B.兵强则灭,木强则折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解析“至长反短,至短反长”体现的是矛盾的原理,矛盾双方是可以转化的,B项正确;“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说明可以借鉴他人长处,体现了矛盾具有普遍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强调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强调要注重量的积累。答案B4.“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顾恺之的这首诗简练地点出了四季的不同特性,下列语句中蕴含的哲理与之相符的是()A.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B.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解析“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体现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A不符合。“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B不符合。“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的哲理是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着。C不符合。该语句体现的是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理,D蕴含的哲理与之相符合。答案D5.微博类似于博客与论坛的综合,用不超过140个字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即时互动,微博在汇聚民众智慧的同时,也可能成为谣言散布的途径。上述材料体现了()①矛盾有主要和次要方面之分②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③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④事物都是表里如一的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解析微博有利有弊,一分为二的看,而且利与弊中,有主次之分,积极方面是主要方面,有可能成为谣言散播的途径,体现矛盾有主次之分,故①②入选。对事物的认识是矛盾的主次方面,不是主次矛盾,故排除③。④选项观点错误,事物的表象和本质是不同的,故排除。答案A核心考点突破核心考点1正确理解矛盾的内涵•1.正确理解矛盾的内涵(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而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2)“事物内部”是指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3)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不能等于哲学上的矛盾。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则是指事物内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哲学意义上讲的“对立”特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①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联系①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推动事物发展②矛盾的斗争使旧的统一体瓦解,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①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利用、吸取有利因素来发展自己,推动事物的发展②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趋势作用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特征特点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含义区别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2.理解矛盾基本属性的关系和作用注意:关于矛盾基本属性的两大方法论: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第二,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3.矛盾与联系、发展的关系(1)矛盾的观点与联系、发展的观点都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存在状态,都是唯物辩证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2)联系构成发展,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的内部联系即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联系即事物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真题调研1.“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如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①一分为二的观点②绝对同一的观点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从太极图上可以看出,阴阳是对立统一的,因此①③④均正确;②观点错误,只看到同一没有看到对立。【答案】B2.(2013·上海)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下列情形符合“同一性”的是()A.矛盾着的双方呈现相互分离的趋势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C.矛盾着的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D.对立着的矛盾双方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解析】选D。矛盾着的双方呈现相互分离的趋势,是矛盾斗争性的表现,A项不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矛盾普遍性的表现,B项不符合题意;矛盾着的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是强调矛盾的作用,C项与题意不符;对立着的矛盾双方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同一性”表现,D项正确。3.(2012·江苏单科)电影《泰坦尼克号》和歌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我国的爱情名著《牡丹亭》以舞剧的形式在纽约上演,也为美国观众所欣赏。这些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世界各地的人们。这说明()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②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A。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文化的多样性。中外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世界各地的人们,体现了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也说明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①②应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