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河流地貌的发育考纲考情三年10考高考指数:★★★★☆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三年考题13年(4考):福建T9、10浙江T5江苏T7、8海南T2212年(3考):北京T10安徽T35(1)福建T37(2)11年(3考):北京T8、9广东T2浙江T3、4地理术语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岛、冲积扇、凹岸侵蚀、凸岸沉积应用举例描述河流的地貌发育,在河流上游因水流湍急,流水作用以侵蚀为主,中游以流水搬运为主,下游因河道展宽,水流速度减缓,以流水堆积为主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河谷发展阶段侵蚀类型地貌初期(A)河流侵蚀作用以①__________________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中期(B)向下侵蚀作用②_____,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③____河流④_________、⑤_________,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成熟期(C)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向下和向源头侵蚀减弱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2.河流堆积地貌:(1)a出山口处:洪(冲)积扇或___________平原。(2)b中下游地区:___________。(3)c入海口:三角洲。洪积—冲积河漫滩平原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的主要作用:(1)提供充足的_______________。(2)方便对外联系和_____。(3)提供丰富的_________。2.影响聚落规模:(1)耕地破碎地区:乡村规模相对_____。(2)耕地连片地区:乡村规模_____。生产、生活用水运输农副产品较小较大3.影响聚落的分布:(1)平原低地:沿河成_____分布。(2)山区河谷中: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___________的地方。线状高于洪水位1.河流堆积地貌并非只出现在河流的下游。虽然在河流的中上游地区,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但当河流冲出山口时,由于地势逐渐趋向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2.河流自上游至下游堆积颗粒物并非都是由粗到细。河流流速降低,导致泥沙堆积,在沉积时,颗粒大、比重大的总是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因此,顺着河流流向,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的分选性。但这个规律只适合于连续发生沉积的某个河段,对于整条河流来说,由于受地形等因素影响,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往往是交替进行的。3.冲积平原不都是聚落密集区。在热带地区,平原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差,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考点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要点解读】1.河谷的发育:在河流的上游,往往河流落差大、水流急,侵蚀作用表现得最为强烈,常形成峡谷、急流和瀑布。2.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有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具体如下:组成部分分布形成地貌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洪积|冲积平原山前水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慢,泥沙沉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各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成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土壤深厚肥沃,既不旱也不涝,是高产田所在地组成部分分布形成地貌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在枯水季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形成平原地势平坦、宽广土壤肥沃,易旱易涝、粮食产量不稳定三角洲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河流到达入海口时,河道变宽,流速极缓,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土壤肥沃,但易导致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迁移应用】崇明岛地处长江口,是中国第三大岛,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世界上最大的沙岛。试解释崇明岛的形成原因。崇明岛是新长江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产物。长江奔泻东下,流入河口地区时,由于比降减小、流速变缓等原因,所携大量泥沙于此逐渐沉积。在长江口南北岸造成滨海平原,又在江中形成星罗棋布的河口沙洲。这样,崇明岛便逐渐成为一个典型的河口沙岛。【典例】读图甲和图乙,完成(1)、(2)题。(1)(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图甲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2)(河流地貌特征)图乙中,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题探究】(1)一般情况下,由冰川侵蚀而成和由流水侵蚀而成的峡谷形态上有何区别?提示:冰川侵蚀而成的峡谷多为“U”型谷,而流水侵蚀而成的峡谷多为“V”型谷。(2)不同河段的河谷形态有何区别?提示:一般河流上游地带的河谷狭窄,多呈“V”型;到河流的中游,河谷展宽,多呈“U”型;到河流下游,河谷更加开阔。【答案试做】(1)C,(2)D。【解析】第(1)题,图乙中显示,R河的源头地带海拔接近5000米,说明源头附近有冰川活动,源头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从图甲中的河谷形态看,该处河谷狭窄,呈“V”型,应是河流的上游河谷,且该“V”型河谷出现在一个大“U”型谷的底部,说明先经冰川侵蚀,后经流水侵蚀形成。第(2)题,图乙中E示意的河谷形态是河流在山谷中的形态,应该位于河流的中上游;图乙中F示意的河谷呈现出展宽的特征,应是位于河流的下游。【方法技巧】利用河流地貌的发育巧判河流各河段(1)利用堆积地貌类型判断河段,如下图所示:(2)利用堆积地貌形态景观图判断河段,如下图所示:(3)利用河水水量及流速判断河段。一般情况下,水量小、流速快的河段多是上游河段;水量较大、水流较慢的河段多为中游河段;水量大、水流缓慢、河面展宽的多为下游河段。(4)依据人类活动状况判断河段。一般情况下,河流的上游河段,人类的活动较少;河流的中下游河段,人类的活动密集。【加固训练】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河段A,河谷横剖面呈“V”型B.在B处往往形成河漫滩平原C.在河段C,河谷横剖面呈“U”型D.C处流水侵蚀主要表现为溯源侵蚀和下蚀【解析】选D。在河流的不同位置,由于受到的流水作用不同,形成不同的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A位于河流的入海口附近,河流的侵蚀作用以侧蚀为主,河谷多呈“U”型;B位于山口位置,往往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C位于河流的上游河段,地处山区,河流流速快,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并且形成“V”型河谷。【备选要点】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形态、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不同,具体表解如下:地形高原山区平原分布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形态多呈狭长的带状条带状团状、带状聚落密度小较小大地形高原山区平原成因地势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农业发达;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举例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甘肃兰州市及人口的分布四大文明古国发祥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十四河流地貌示意图的判读1.判读河流的上中下游:一般情况下,河流的上游支流汇入多,到中下游支流逐渐减少,因地势变缓,流速逐渐降低。图中A处河段为上游,B处河段为中游,C处河段为下游。2.判读河段及主要的流水作用类型:一般情况下,河流的上游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河流的中游以流水的搬运作用为主,也有侵蚀和沉积;河流的下游以流水的沉积作用为主,也有侵蚀和搬运作用。图中河流上游的A-A'处,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流中游的B-B'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下游的C-C'处主要是堆积。3.判断河谷形态:(1)图中河流上游的A-A'处,河谷横剖面呈“V”型。(2)图中河流中游的B-B'处,河谷呈“U”型。此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加弯曲,如下图所示:(3)图中河流下游的C-C'处主要是堆积,河谷更加开阔,河道两旁为冲积平原。4.分析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河流的侵蚀作用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地貌类型,为人类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2)河流的堆积地貌发育处,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为人类的农耕活动提供了优势条件,同时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河流的中下游两岸多是人口、城市密集分布、经济发达地区。(2013·浙江文综)图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2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答案】D。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处形成浅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①~⑤中,可能有温泉出现的是________。(3)简述③⑤两处河流横断面特征及其原因。【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处为背斜顶部,是受侵蚀而成的。②处河谷发育在断层上。第(2)题,②处位于断裂带上,可能有温泉。第(3)题,③处位于山地,河流下切严重呈“V”型;⑤处位于平原地区,河流侧蚀和堆积严重呈“U”型。答案:(1)①处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②处断层地带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沿断层线发育成河谷(2)②(3)③处的特征:呈“V”型,原因是流水侵蚀切割作用。⑤处的特征:呈“U”型,原因是河流侧蚀和堆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