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四从考查形式上看,本专题是近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且以主观题形式考查较多。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市场调节、国家的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落实措施、科技自主创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强化农业、节能降耗、经济全球化、“走出去”战略。核心考点必考点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线索(1)生产:国家一般通过财政和税收手段,通过对商品价格的干预,引导企业生产。同时通过行政命令和立法,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2)分配:再分配中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保护合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强化税收调节,防止两极分化,并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思维拓展宏观调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3)交换:货币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媒介,国家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控制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调节社会供求的关系。(4)消费:宏观调控对个人消费的调节主要通过调整消费税,以及行政命令的形式实现。如提高白酒的消费税,提高奢侈品的消费税,降低低排量汽车的购置税,通过影响价格,引导消费趋向。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发挥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提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不在于是否有宏观调控,而在于是否强有力。误点诊断××3.法律法规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2011•广东高考,26A)提示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4.政府是超越市场利益的中立者。()(2012•新课标全国,13④)提示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调控者,应通过对市场主体利益的调节来实现国家的整体利益。××5.社会道德在市场中起支配作用。()(2012•江苏高考)提示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核心考点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调节①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等进行的。有利于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②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导致社会资源浪费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②国家的宏观调控要在尊重市场、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宏观调控①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科学的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②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③手段:经济、法律(主)、行政手段(辅)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挥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作用,二者都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缺一不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为主体②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③内在要求: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提分技巧关键词法判断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的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等。法律手段的关键词: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经济立法、经济司法、依法查处、依法打击等。行政手段的关键词:行政命令、指示等。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的关系?②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同时发力,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要以市场的决定作用为前提。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正确处理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的关系,始终统一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全过程。④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既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又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和发展。答案①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命题猜想本考点是高考常考点,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的频率特别高。2015年高考可能围绕主题和主线,结合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等,分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核心考点二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核心考点必考点二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知识线索(1)经济生活: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2)政治生活:科学发展观主要体现在党和政府的具体行为中,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体现了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体现了党的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民主执政的执政方式,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思维拓展科学发展观在不同模块中的体现(3)文化生活: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主要体现在文化产业发展、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上。(4)生活与哲学:从唯物论上看,涉及意识的作用,按客观规律办事。从辩证法上看,体现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从唯物史观上看,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社会意识的作用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提示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2.把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2012•福建高考)提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误点诊断××3.农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下降表明农业的基础地位在逐渐减弱。()(2013•安徽高考)提示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处于上升趋势,第一、二产业占GDP比重有所下降,这说明我国的三大产业结构渐趋优化。×4.我国之所以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因为它是基础性产业。()(2011•新课标全国卷)提示因为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农业是基础性产业。×(1)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实施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答题要素:市场调节(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外开放+三个主体(消费者、企业、国家)答题模板6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经济发展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的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4)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5)从经济生活三个主体认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①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落实到日常生活实践中。②企业: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生产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③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核心考点必考点三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知识线索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基本目标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宽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核心考点三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基本战略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基本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风险意识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科学发展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促进国内与国外的协调发展如何应对贸易摩擦根本之策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宽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不同主体①政府:应做到统筹规划,组织协调,信息指导,建立健全反倾销预警机制,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和相关法律维护我国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②企业:应积极应战,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误点诊断×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2013•广东高考)提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和威胁。2.对外开放战略应由“引进来”转向“走出去”。()(2013•广东高考)提示我国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3.为了缓解国际贸易摩擦,我国可以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2013•江苏高考)提示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会增加政府负担,也不符合世贸规则。4.企业加大海外投资力度有利于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形成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2012•浙江高考提示加大海外投资力度是企业“走出去”的表现,而不是利用外资。××5.对外直接投资取代商品出口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形式。()(2013•新课标全国Ⅰ)提示我国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对外直接投资不会取代商品出口。区分“引进来”与“走出去”“引进来”主要是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走出去”主要是到境外投资办厂、跨国并购、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技巧点拨命题视角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正确性。答案(1)有利于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2)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3)有利于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城乡协调发展。(4)有利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5)城镇化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必然要求。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答案(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权,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2)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坚持对人民负责的体现,是政府认真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和加强社会建设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有利于增强政府的威信。(3)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上述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主要体现了什么哲学思想?答案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变化影响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城镇化建设要制定总体规划。(或答系统优化也可)4.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分析应如何推进城镇化的发展?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城镇化建设要立足国情,确定目标。(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能动的改造世界,确定的目标必须切实可行,方向明确,措施得力。(3)规律具有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推进城镇化建设要遵循规律,因势利导,又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5.分析为什么在城镇化建设中要更多地融入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元素,使优秀文化被各民族人民共赏和共享?答案(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城镇化建设中融入民族文化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2)融入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有利于展示文化的多样性。(3)城镇化建设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民风民俗文化,有利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4)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