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十二)修文中学戎承谦111、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当中。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祖父:祖辈和父辈。C、属予作文..以记之。——作文:语文中进行的写作训练。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智力:理解事物的能力。答案:B解析: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古义:中,当中;间,夹杂着。今义:当中。)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祖父:(古义:祖辈和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C、属予作文以记之。——作文:(古义:写文章。今义:语文中进行的写作训练。)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智力:(古义:智,智谋;力,力量。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112、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国家:指“国”和“家”。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包括“出”和“入”。C、我有亲父母..,逼迫有弟兄。——父母:偏指“母亲”,“父”只作陪衬。D、我有亲父母,逼迫有弟兄..。——兄弟:指“兄”和“弟”。答案:C解析:A、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国家:(古义:这里偏指“国”,“家”只作陪衬;今义:指“国”和“家”。)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古义:这里只有“入”的意义,“出”只作陪衬,偏指“入”。今义:包括“出”和“入”。)C、我有亲父母,逼迫有弟兄。——父母:(古义:偏指“母亲”,“父”只作陪衬;今义:指“父亲”和“母亲”。兄,“父”和“弟”只作陪衬。)D、我有亲父母,逼迫有弟兄。——兄弟:(古义:偏指“兄长”,“弟”只作陪衬;今义:指“兄”和“弟”。)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对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113、对下列就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爪牙:指坏人的帮凶,是贬义词。B、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城市: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2流中心。C、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上对下指导、命令。D、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春秋:指年龄。答案:D解析:A、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爪牙:(古义:这里指武臣,没有贬义;今义:专指坏人的帮凶,是贬义词。)B、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城市:(古义:城,城市;市,做生意、做买卖;即“进城去做买卖”。今义: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C、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为“用手指”,“示”为“给……看”,是“用手指给……看”;今义:上对下指导、命令。)D、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春秋:(古义:指年龄。今义:春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114、对下列古代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气候:气象情况。B、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物色:访求、盘查。C、臣欲奉召奔驰..,则刘病日笃。——奔驰:很快地跑。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告诉:使人知道。答案:B解析:A、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气候:(古义:气温、环境、气氛;今义:气象情况。)B、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物色:(古义:访求、盘查;今义: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C、臣欲奉召奔驰,则刘病日笃。——奔驰:(古义:赴京就职;今义:很快地跑。)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告诉:(古义:报告、申诉;今义:使人知道。)115、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化正确的一项是:()A、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陈情表》)——除:免除授职。B、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拜:改任官职。C、举孝廉不行,连辟.pì公府不就。(《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D、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出:出任京官。答案:C解析:A、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陈情表》)——除:任命,授职。洗马:太子的侍从官,太子太傅(老师、家政)的属官。B、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拜:授予官职。C、举孝廉不行,连辟pì公府不就。(《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3D、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出:京官外调。116、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B、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左迁:一般指升官。C、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陟(zhì):处罚官员。D、举.孝廉不行,连辟pì公府不就。(《张衡传》)——举:由皇帝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答案:A解析: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谪:因罪被降职或流(外)放。B、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左迁:贬官。C、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陟zhì:进用。陟:提升;罚:处罚;臧:表扬,褒奖;否:批评。D、举孝廉不行,连辟pì公府不就。(《张衡传》)——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117、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动正确的一项是:()A、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征:由地方官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B、再转.复夫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转:提拔新官员任职。C、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封:指帝王降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D、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示录〉后序》)——兼:开始任官职。答案:C解析:A、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公车:古时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B、再转复夫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转:调动官职。C、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封:指帝王降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D、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示录〉后序》)——兼:开始任官职。118、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化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黜:辞去官职,卸职。B、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迁:改任官职。有时也指升迁或左迁(贬职),视使用情况而定。C、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徙:废免,革职4免官。D、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张衡传》)——去:改任官职。答案:B解析:A、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黜:废免,革职免官。B、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迁: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有时也指升迁或左迁(贬职)。C、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这里是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D、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张衡传》)——去:辞去官职,卸职。119、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动正确的一项是:()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放:暂代,代理。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陈情表》)——擢:放逐,贬谪。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就:就职,上任。D、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本纪》)——假:晋升,升任。答案:C解析: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放:放逐,贬谪。“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陈情表》)——擢:晋升,升任。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就:就职,上任。D、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本纪》)——假:暂代,代理。120、下列文化知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五音,指宫、商、角、徵(zhǐ)、羽,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加上变徵、变宫为“七声”。B、西周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君,如“晋侯、秦伯”。C、战国“四公子”,指“齐有孟尝君,赵有武安君,楚有春申君,魏有信陵君”,即田文、赵胜、黄歇、魏无忌。D、中国古代天下分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徽州。后“九州”成为中国的代称。答案:A解析:①古代五音,指宫、商、角、徵(zhǐ)、羽,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加上变徵、变宫为“七声”。②西周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男,如“晋侯、秦伯”等。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均有封地,封地均称国,可世袭。君一般没有独立的国家,就如同国内的卿大夫一样。③战国“四公子”,指“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楚有春申君,魏有信陵君”,即田文、赵胜、黄歇、魏无忌。5武安君,古代封号名。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秦国名将白起数立战功,秦封其为武安君为先。战国时赵国李牧数退攻赵秦军,赵惠王封李牧为赵武安君。④中国古代天下分九州,即冀州(今河北境内)、兖州、青州(两州在今山东境内)、徐州、扬州(两州在今江苏境内)、荆州(今湖北境内)、豫州(今河南境内)、梁州(今宁夏、甘肃境内)、雍州今陕西境内。后“九州”成为中国的代称。徽州(今安徽黄山境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行政区,于宋代由歙(shè)县改名而来,不属于古代九州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