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015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浙江版地理卷【解析】绝密★启用前【学科网学易大联考】2015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浙江卷】文科综合地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学科网大联考命题中心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一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读图回答1-2题。1.据图推测,2000年后,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A.1300米以下地带B.1300~1900米地带C.2500米以上地带D.1900~2500米地带2.对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答案】1.A2.B【解析】试题分析:1.从题干分析,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土地面积%/人口%,观察2000年和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发现,在海拔1300米以下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下降,人口%上升或土地面积%下降,人地关系趋于紧张;1300—1900米之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不大;1900米以下,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上升,人地关系趋于缓和,即选A。2、依据上题分析,1900米以上人口耕地弹性系数上升,人地关系趋于缓和,排除C、D项;根据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土地面积%/人口%可知,受该地地形影响,不适合大量开垦耕地,最大可能是人口迁出,即选B。考点:读图分析推断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原因。20世纪50年代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把其北方划为强制集中供暖区(如下图所示),完成3-4题。3.“北方是冷,冷的是皮;南方是冷,冷的是骨”,影响这种体验差异最可能的因素是()A.气温B.气压C.湿度D.阳光4.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为强制集中供暖区,冬季供暖主要利用的能源是()A.石油B.天然气C.电D.煤炭【答案】3.C4.D【解析】考点: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不同区域气候差异及原因。劳动参与率是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重要指标,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读我国分年龄组劳动参与率变化曲线图,完成5-6题。5.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年龄增长,劳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B.我国经济活动人口的主体集中在25-49岁C.15-19岁人口劳动参与率低的原因是缺乏劳动技能D.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参与率呈升高趋势6.为应对劳动参与率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最有效措施()A.提高高度教育的普及率B.逐步放宽生育限制C.适当延长退休年龄D.大幅提高养老金【答案】5.B6.C考点:劳动参与率和人口问题。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产业就业密度空间分布图,该城市中心为行政区。读图回答7-8题。7.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成为中心商务区的是()A.甲B.乙C.丙D.丁8.图中M区总就业人数远大于在该区居住人数,这对该城市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失业率上升B.环境污染严重C.交通拥挤加重D.社会不稳定【答案】7.B8.C考点:城市产业布局和就业布局。读我国某地地形图,回答9-10题。9.下列关于图示区域叙述不正确的是()A.位于黄土高原B.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作用强C.植被稀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D.气候干旱,风力侵蚀作用强10.图中①地农作物长势好于②地,其原因可能是①地()A.光照更强B.土壤的水分更好C.坡度更缓D.植被覆盖率更高【答案】9.B10.B考点:区域定位;分析区域地貌成因;河流两岸作物长势不同的原因分析。下图为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印度洋的轮船上,悉尼时间6:00船员在图中②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读图回答11题。11.该日②处海上日出时刻,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④地也可能正好日出B.此刻全球新的一天比重小C.我国长城站可能出现极昼D.长沙长郡学生在在校早读【答案】11.B考点:时间计算和昼夜长短变化。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注意事项:需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二、非选择题(第36-37题为地理试题,第38-39题为历史试题,第40-41题为政治试题。)36.(26分)读下面图示和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带一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和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的两大战略,前者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后者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二: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廉价,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比较成熟。目前,经济发展迅速而规模巨大,能源消耗量日渐攀升,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钢铁生产大多为低端产品,研发力度不够,产品附加值低,在销售上主要是国内消费,国外销量极小,加之反倾销案件不断增加,市场受制,在国际上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导致低端钢铁严重积压,经济发展压力不断增大。汽车整车出口规模也相对较小,国内市场基本处于饱和状态,低档民用车和大量的商用车大量积压,经济下行压力突显。“一带一路”是我国资本输出计划的战略载体,有助于带动周边及发达经济体建设,并消化国内过剩产能。(1)建设陆上丝绸之路——铁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有哪些?(6分)(2)从自然和人文地理角度,对新疆在“一带一路”经济带中的地理优势进行分析。(8分)(3)结合材料二,综合说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将会产生哪些重大影响?(12分)【答案】(1)沙漠广布,气候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困难;多高原山地,多地质灾害。(6分)(2)区位优势。新疆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地缘政治作用明显,新疆与中亚、南亚和欧洲国家接壤,文化相通、宗教相似;资源丰富,区内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丰富,农牧业生产较发达,是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国家政策优惠,另外援疆对口帮扶,东西部合作优势明显。(8分)(3)①有利于中国“西部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和实施,加强国际合作,增强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②有利于打通西北五省区交通、延边通商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③有利于中国与中亚在能源领域的长期合作,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④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消化国内过剩产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⑤有利于我国钢铁产业从低端向高端过渡和升级;⑥有利于我国汽车企业在海外布局市场;⑦有利于中国转移产能和提升国家能力。(12分,答对6点得满分,言之有理,酌情得分)考点:交通线路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合作。37.(3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以西,华家岭以东。该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1600~2245米。2013年,静宁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34.14亿元,较2012年增长12.3%,被农业部评为“黄土高原优生苹果最佳栽植区域”。材料二静宁县及周边区域图(1)请描述静宁的地理位置特征。(4分)(2)描述图示区域35°纬线附近东、西部积温等值线分布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0分)(3)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分析静宁被称为“黄土高原优生苹果最佳栽植区域”的原因。(8分)(4)分析静宁县发展苹果种植业的积极意义。(8分)【答案】(1)位于中纬度,东半球、北半球;地处内陆地区;甘肃省东部,甘、宁边界(4分)。(2)差异:东部等值线大致呈东西方向延伸,越向北积温越低;西部等值线大致呈南北方向(西北-东南方向)延伸,越向西积温越低(4分)。原因:东部受纬度(太阳高度角)影响,越向北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热量越少;西部受地形影响,越向西海拔越高,积温越低(6分)。(3)该地气候大陆性较强,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降水适中;黄土高原丘陵地区,地形适宜;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灌溉水源。(4)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2分);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2分);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2分)。考点:地理位置、气温影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