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成果名称:选择式结合模块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属性: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起止时间:2006.2——2007.10负责人:吴勃岩完成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摘要: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本研究以教学互动理论为依据,结合细胞生物学教学的现状,采用选择式多结合模块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细胞生物学教学的质量。关键词:选择式多结合模块;教学互动;教学改革;细胞生物学一、目的与意义细胞生物学是一门揭示生命活动规律、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以及同疾病发生的关系,在医学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基础医学课,在医学教育中愈来愈受到重视。因此,作为21世纪的学生,学好细胞生物学这门基础医学课就成为一项必需的、重要的任务,而授课教师也面临着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挑战,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将知识全面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我们对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学产生了新的思考。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主要教学方法是“满堂灌式”课堂讲授,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为了探索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发扬传统,创新模式,我们在细胞生物学的教学中进行了改革尝试,自身创建了选择式多结合模块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是教学论的热门话题,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就目前细胞生物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原有教学模式的不足,我们对此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尝试,把具有创新教育功能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和考试方式等制作成模块,嵌入教学过程中。选择式多结合模块以其创新性、灵活性、针对性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教学工作者的关注。我们根据不同专业和层次采用选择性地、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模式,以教学互动理论为依据,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主,提高细胞生物学教学的质量。主导思想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主,改变学生的传统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因材施教,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培养实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为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全人类健康服务,我们的细胞生物学教学还需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学法的改革和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适应中医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根据授课内容和授课对象不同,采取选择性地、多种教学方式结合的模块教学,大胆尝试启发式、引导式、科研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条件,创造环境,真正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我们教研室于1988年在本科中开设了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分必修课和限选课,2000年开设了七年制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力求能够制定一套完整的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培养我国面向世界的中医药专业人才奠定良好基础。目前,我们教研室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经验,培养了一批勇于创新的中青年师资队伍。二、研究内容为培养适应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需要的具有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我们在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学中进行探索与实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式试行改革,并提出初步想法,以期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所裨益。三、研究方法与具体措施(一)改革课程设置和优化教学内容为了保证学生达到培养目标,我们一直注重贯彻“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原则,在理论课教学内容上强调“三基”“五性”的同时,大力加强各学科基本理论知识与临床学科知识相整合。在教学计划中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具备较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较深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教材建设注重先进性在确定了培养目标后,良好的教材是决定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实现教学思维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参考本学科国内外权威教科书的教学思想与内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重点和教学思路。利用图书馆和国际互联网及时获得最新知识,学科发展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在每学期的教学内容中都有体现,保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在优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一方面结合基础学科的实际情况,精简教学内容,缩减学时,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自学时间,鼓励学生对本专业教材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性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突出“主干”课程。为了保证七年制学生达到“七年一贯,本硕融通,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目标,我们在基础教学阶段始终体现“强化目标,注重素质,保持基础宽厚的特色,加强实际能力的培养,调整科研论文要求,注重整体素质和能力提高”的七年制培养思路。2.讲授内容突出新进展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每年不断有新的理论和新的技术出现,一方面我们通过教材的修订更新教学内容,更多的是通过授课教师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将最新的知识融入教学,同时,努力克服困难,开设新的实验内容,始终保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我们根据学科发展的现状,随时引入新的内容,例如,干细胞虽然不是我们原有教学大纲中的内容,但考虑到相关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前景,而且人胚胎干细胞的成功分离已经被Science杂志列为1999年的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首,因此,该学科将此部分有机地融入到细胞分化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通过使用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教材,使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相适应,同时考虑到教材的更新和修订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在每学期的教学中都会根据学科发展的现状,随时引入新的内容。根据各专业层次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本着删除陈旧、合并重复、增加新进展、突出重点的教改原则适当地调整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介绍一些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热点,引导学生对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如端粒与衰老、肿瘤细胞增殖周期的调控、动物克隆、器官克隆等,使学生感受到细胞生物学突飞猛进的发展。3.讲授重视与临床医学的联系细胞生物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前沿学科,医学上的许多尖端、疑难病症和课题又必须回到细胞中得到探明和解决。例如,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矽肺、溶酶体累积病、受体病、染色体病、关节炎的白细胞侵入和释放破骨细胞酶类等病因的理论和实践都与细胞生物学密切相关。依托科研优势,提高教学整体水平。4.讲授新技术,注重实践性加强医学生科学研究及能力的培养,任课教师应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浓厚的科研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要把培养学生重视科研的观念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具备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增加基础性实验,为七年制学生新开设细胞培养等实验课程,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基础性实验动手能力。(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是推行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效果的保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与改革,力求体现选择式结合模块的特色教学。选择性、多种教学方式结合的模块教学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课前的互动环节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必须具有教学设计的智慧、教法运用的智慧、课堂应变的智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与教师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寻找问题、发现问题,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几学时的指导型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了解研究细胞生物学的技术设备、明确细胞生物学在整个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地位及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关系。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应该“授之以渔”。成功的教育主要不在于传播知识,而关键在于提供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2.教学的交叉环节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区分不同的教育层次、教育类别、教育目标,采取个体化差异的因材施教式教学。即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对象采用互动式教学、引导式教学、科研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联想式教学、竞赛式等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细胞生物学的学习生动而充实。例如,对七年制教学,既需要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对五年制学生则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科学创新是以科学思维为基础的,尽管不同学科研究的方法各异,但其思维方法和技巧具有一定的共性。教学实践证明,选择性、多结合模块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1)开展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增加师生间互动的好形式,可以激活学生高级认知的能力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对新概念、新知识的掌握通过高水平的思维加工来达成而不再依赖过多的机械记忆。将讨论融入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发散性和求异性思维,在讨论中获得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细胞的溶酶体一节时,我们可以介绍正常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后找一个切入点,与工业职业病矽肺联系起来,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终生学习能力,我们鼓励在教学方法上废除注入式、贯彻启发式,尤其是以整合课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行以问题为中心、以病例为中心的教学,将教学的中心由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化。推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有利于促进教师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形成一个以临床问题为核心的临床医学知识结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临床适应能力。(2)开展引导式教学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在讲课时可结合运用引导式教学方法,利用教师所给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培养他们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采用课前设疑、课中点疑、课后留疑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寻找问题、发现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随着授课内容的推进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被时刻牵引快速运动着,积极踊跃地思考并回答问题,激发学生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智力培养由再现性水平提高到发展水平。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通过运用浅问简答,穿插引渡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可以积极有效地推动学生们思维的发展,达到了预期的授课效果。(3)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人类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是获得教学成功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进一步提倡和推行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特征是客观性、主动性、互动性、发展性。启发式教学的实施首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有了解学生认知模式,才能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调动其认知的运转。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其次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置问题情景,利用评价反馈,给予表扬批评。启发式教学就是当学生积极思考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老师在讲课时根据学时、内容、教学大纲设计一系列相关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提示下学习本章节的重点、难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教学实践平台。在讲授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在了解所学内容的基础之上,开阔视野,建立正确的科研思路,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一些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仅在模式生物才清楚,他们启发学生联想到哺乳动物或人类也具有类似的基因。在讲到分化与癌的时候,通过胚胎发育与癌的关系启发学生开拓新思路,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癌的发生机制。可能撞击出新的思想火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