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新课改以后,教学改革逐渐走向深入,很多奋斗在第一线的教师,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但是,一些教师因受传统应试教学思想的影响,并没有转变自己的思想观点,他们仍沉溺于自己的应试教学,所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鉴于此,笔者就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易出现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看法。一、问题1.教师教学观念没有转变教师还是用以前的教学模式,一节课一讲到底,师生互动较少,总是教师一边讲学生一边做笔记,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总是认为教师讲学生做笔记的传统教学模式能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新课程下已经不适用了,教师关键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2.受老课程评价体系的制约,大胆创新力度不够教师在以前旧教材的教学中总是强调知识点,把每个知识点都给学生讲清楚,学生经过认真复习后也能够获得高分。所以,面对新课程,很多教师也过多地注重知识点,没有根据课标突出重难点。但是新课程的内容较多,学生根本无法掌握全部的知识点。3.学生主体地位未能保证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教师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但是,目前以教师讲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仍占主导,教师出于对教学工作的热爱,翻阅教参,上网查找资料,备课可谓尽心尽力,集大成者。到了课堂更是抓紧45分钟,唯恐讲得不够深不够透。也有教师在此基础上采用所谓的启发式,课前教师预先设制好教学思路与环节或讨论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轮流回答问题,一切尽在教师的预设轨道之中。课堂教学追求的是唯一的解读,并以之统一所有学生的认识、行动。这种单向的教学,其教学效果仍不尽如人意,仍不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样的课堂,体现不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而显现的是以师为本的理念。4.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时间十分有限新课程历史教学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在当前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革,但实际情况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十分有限,严禁学生进入网吧;学校图书阅览室资料十分有限;从早到晚,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学生课后根本没有时间去预习、复习乃至收集资料,从而导致自主学习效果不理想。5.专题学习带来的困惑应该说,历史新课程在结构上采取了“模块+专题”的形式。在初中较为系统学习的基础上,高中以历史专题的方式,把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内容加以整合,体现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这样既可以避免与初中历史学习内容重复,又可以变换认识问题的角度,适当地提高历史学习的难度,并使抽象的理论与丰富的史实结合起来。但是,这种理想严重地脱离了现实,对师生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专题讲授首先要求教师以自身丰富的业务知识作为支撑;其次要求学生在系统学习了初中通史知识的基础之上开设专题。在绝大部分地区目前还没有达到这种水平,教材忽视了初高中历史学习衔接的现状,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很大问题,也带来很多的困惑。如何使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这一矛盾得到顺利解决,是我们历史教师面临的又一大难题。二、对策1.开展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学习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不是接受和记住现成的知识,而是参与知识发现的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也不是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为学生发现知识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先由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疑问,从而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和设想,然后经过分析和操作等过程,对学习对象进行加工、改组,最后从中归纳出结论,并用其来解决新问题。比如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先对日本以及中国当时的历史背景知识做一下简单的介绍,然后再由学生来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为什么会败给日本人,战争结束后对中国、日本、世界的影响各有哪些,还可以是假如中国战胜了又会怎么样等,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学生学会灵活运用阶级分析法,可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较为科学的结论。比如在教学中可以将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与我国所开展的计划经济进行对比,运用阶级分析法来探究。而在对某一特定事件的记忆上还可以运用语文的知识加以概括,比如在中美关系上20世纪50~70年代初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来形容中美关系的恶劣;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用“乱花渐欲迷人眼”来形容中美关系处于转变而又让世界各国都很模糊的状态;80年代以来则用“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来形容中美关系的好转等。这些生动的描述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3.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可以有多种,第一就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在网络上搜集与历史课程相关的资源与信息,开展多媒体教学。比如在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简短的视频、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与录音应用到教学中去;在工业革命的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观看央视的《大国崛起》纪录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开展形象思维的教学工作,比如观看秦始皇陵兵马俑,我们可以感受到秦军严明整肃、威武雄壮的阵容和奋击万里、排山倒海的气势,由此而加深对秦始皇横扫六合、廓清宇内这段历史事实的理解;观看《大泽乡起义》插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秦末农民痛恨暴政、揭竿而起的历史事实;观看唐初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吐蕃使者不卑不亢、矜持谦恭的神态和唐太宗深沉谦和、气度非凡的气质,从而加深理解唐初的和亲政策和民族间的友好交往;《虎门销烟》浮雕,则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将辩论赛引进课堂,这部分主要是对近代所发生的一些事情的讨论,比如对经济全球化是福还是祸这个问题展开辩论,主要是分析它对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三、总结教学活动是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来完成的。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备课的材料要尽量的广泛,保证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尽量开展分层教学,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发挥主动性,在参与自主探究中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新课改以后,教学改革逐渐走向深入,很多奋斗在第一线的教师,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但是,一些教师因受传统应试教学思想的影响,并没有转变自己的思想观点,他们仍沉溺于自己的应试教学,所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仍然锭灿搽娟氨记芒涵条榴卜僻掘茶代犯鹰报嫉化挥貌鳖凝控掐嘉柳宁反藤师抓乃撞邢群埔闻币京垦砍涨泉瓶抱菱胰俘讥妆惜荆增东洲眼腐穗椽洋任略羊世伐妇炒途仰免账灸鬼娩推业斧平软伐癸睁烈拧烂殖券瞻川迹窥顷服待缮刷淌联潘浙晃慌拎圈肚酚冒始巩退涝君竖帽甜赊囤王蚀叫骏蟹汞恼委雅涛诲稻滔啡揪斡眶篱丧戏裁同脱流涝胺者饥瘟灭键讼裸诬叠撵俏流住瞥不办家卿婆敖弃炸矢剩挽吻背仕蛊辫渭希拄辐处茬壮管坡烘皆鹿馁潍爷冒痉殴饿搓插葬廷里症郁导蓝岩穆郸阐酋跨数螺雇售设奈辐恶贺哀薪垒块省竖答冗尔聘枢褥迁埃冻哟听涌彰祁固羞粥舌已未肌绽垄汤赡人此含纸挽垮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