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国防1、国防的含义、目的、国防的类型含义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相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面的活动。目的捍卫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类型按社会类型: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按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目标:防御自卫型、侵略扩张型按国防力量构成方式:互助联盟型、独立自主型、中立型我国的国防属于防御自卫型2、国防历史的主要启示1)强大的国防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发展力量做后盾2)国防的兴衰取决于国家政治的兴衰3)巩固国防必须建设质量高、数量足的军队4)武装装备的优劣势决定国防强弱的重要因素5)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才能形成强大的国防6)国防意识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3、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1)公民的国防义务1)履行兵役的义务2)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的义务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4)保守国家军事机密的义务5)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6)支持和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2)公民的国防权利1)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2)对危害国防的行为进行制止的权利3)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利4、我国现行主要国防法规颁布时间和基本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1997-3-14第一部国防法共12章70条国防法的定制与颁布,是我国国防建设和法制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加强国防建设和完善军事法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40条: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是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第41条:国防教育贯彻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实行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三个“结合”原则。第42条: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党政和社会团体、各企事业单位都应当组织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开展国防教育。第50条: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2)《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共12章74条第一部1955、第二部1984-5-31、修订1998-12-29、修订2011-10-29最后修订的主要内容:i.让兵员征集更有质量ii.让军队对人才更具吸引力iii.让军人退役之路更宽广iv.让《兵役法》的执行更有力兵役制度是《兵役法》的核心。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第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有严重生理缺陷或者严重残疾不适合服兵役的人,免服兵役、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得服兵役。第43条: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学生,再进行短期集中训练,考核合格的,经军事机关批准,服军官预备役。第44条:高等院校设军事训练机构,配备军事教员,组织实施学生的军事训练。第61条:对拒绝逃避政绩而有拒不改正的,在两年内不得录取为国家公务员、国有企业职工,不得出国或升学。战时有上述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68条:本法自1984年10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第三条规定在全日制学校就学的学生,可以缓征义务兵的服役期限为2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2001年4月28日6章38条内容包括:总则、学校国防教育、社会国防教育、国防教育的保障、法律责任、附则第一长规定了“每年九月份第三周的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1990年2月23日8章3条20款内容包括:总则、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的划定、军事禁区的保护、军事管理区的保护、没有划入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的军事设施的保护、管理职责、法律责任、附则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2010年2月26日14章72条内容:分别对国防动员的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权,国防动员计划、实施预案与潜力统计调查,与国防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和重要产品,预备役人员的储备与征召,战略物资储备与调用,军用科研、生产与维修保障第二章第八条的内容;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遭受威胁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发布动员令。5、武装力量的定义、组成;解放军、武警的组成;陆海空、二炮和武警部队成立的时间定义武装力量是国家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武装力量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武装警察部队的组成内卫、警种(黄金、水电、交通、森林)、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陆海空、二炮和武警部队成立的时间陆军1921-8-1空军1949-11-11武警部队1983-4-5海军1949-4-23二炮1966-7-110、国防动员定义、国防动员的内容。定义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简称动员。通常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和政治动员。内容政治、武装力量、国民经济、科学技术、人民防空、国防交通、信息资源、国防教育第二章:军事思想1、军事思想的定义、内容层次划分。定义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层次划分军事哲学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观、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军事实践基本指导原则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指导基本方针和原则、军队建设基本方针和原则、国防建设基本方针和原则2、军事思想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标志与主要代表。古代:《军政》、《军志》、孙武《孙子兵法》共13篇近代:普鲁士克劳塞维茨《战争论》、意大利马基雅维利《战争与艺术》、苏沃洛夫《制胜的科学》、诺米尼《战争艺术概论》《战略学原理》、吉贝特《战术通论》比洛《新战术》《最新战法要旨》、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军战略》现代:杜黑《制空权》、鲁登道夫《总体战》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科学含义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内容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现代化国防思想历史地位毛泽东军事思想把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全新阶段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胜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毛泽东军事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具有广泛的影响4、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发展中的标志事件和代表作。(不确定)形成: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趋于成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并在以后的抗美援朝战争和新中国国防与军队建设中进一步完善。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建立(1935.1遵义会议——1945.8抗日战争胜利)主要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等军事著作。6、军队建设总目标、总要求、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总目标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总要求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新世纪历史使命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7、习近平同志关于军队建设的讲话内容强军梦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强军目标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听党指挥做到听党指挥、政治坚定,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能打胜仗做到善谋打仗、能打胜仗,什么时候都要有带领部队打胜仗的观念作风优良要着力加强作风纪律建设,抓好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落实军队改革要深入推进领导指挥体制、力量结构、政策制度等方面改革群众路线扎扎实实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军民融合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历史责任必须勇敢承担起我们这一代革命军人的历史责任第三章国际战略环境1、战略的定义、分类定义战略亦称军事战略,是指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泛指对全局性、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筹划与指导,如政治战略、外交战略、国防战略、经济发展战略等。分类进攻战略、防卫战略、军种战略、战区战略2、国际战略环境和国内战略环境研究的主要内容。国际战略环境国内战略环境时代特性、战略格局、世界经济形势国内政治环境、综合国力、地理环境3、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征(周边安全环境现状)(不确定)祖国统一面临复杂形势美国实行遏制政策,对我国安全构成最大威胁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和实在威胁中印边境问题悬而未决与东南亚诸国的海岛归属争端反恐斗争面临机遇与挑战4、我国地缘环境基本情况(不确定)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周边国家人口众多,大国集中周边国家发展差距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地缘关系特殊,形成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大国关系5、“三股势力”、新安全观X(没找到)三股势力指暴力恐怖势力(如拉登就是恐怖主义组织头目)民族分裂势力(如俄罗斯车臣非法武装组织)宗教极端势力(如乌兹别克斯坦的伊斯兰运动组织)新安全观构建软实力强化新战略安全观致力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稳定周边,改善安全环境重塑国家安全体质和区域合作机制独立自主和平推进多极格局第四章:军事高技术1、军事高技术的概念和分类。概念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高技术的总称。它是当今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延伸。分类军事基础好高技术:军用微电子技术、军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级数、军用信息技术、军用光电子级数、军用核技术、军事航天技术、军事海洋开发技术、军用生物技术、军用新材料技术、军用定向能技术军事应用高技术:侦察监视技术、隐身技术、夜视技术、激光技术、电子对抗技术、制导技术、作战平台及常规武器技术、军事航天技术、军事计算机技术、军队指挥自动化技术、核生化武器技术、新概念武器技术2、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武器、作战理论、作战方式、作战指挥)提高武器杀伤效能、系统综合能力和自动化水平、生存能力、全天时全天候作战能力、可靠性、可维修性,促进新型武器系统的诞生改变空间观、集中观、对时空观的传统认识改变战争面貌,应其作战方式的变革侦查立体化、指挥控制智能化、反应快速化、打击精确化、防护综合化(书上没有具体提到)对智慧的时效性、隐蔽性、稳定性、协同性提出更高的要求3、新军事变革的定义和主要内容定义是把工业时代始于打机械化战争的机械化军队,改造成信息时代适于打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的过程主要内容创新军事理论改革军队编制体制改变作战方式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第五章:信息化战争1、信息化战争的产生与形成。(不确定)信息革命,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萌芽于20世纪中叶以后并在海湾战争后加速发展信息化战争是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必然结果高技术的发展是信息化战争产生的直接动因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为信息化战争的产生提供了外部条件近年来局部战争实践是信息化战争产生的基础2、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1.战场空间呈现多维化(1)陆地,海洋,空中仍将是信息化战争的主战场(2)太空战场将成为信息化战争中的第四维有形战场(3)无形的电子信息对抗充斥于有形战场空间。2.作战力量形成一体化(1)信息化战争是一体化联合作战(2)作战力量一体化依赖横向一体化技术(3)作战力量由“以平台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转变。3.战争过程趋于短暂化(1)战争目的有限(2)战争消耗巨大(3)战争时间短暂。4.作战行动体现实时化(1)战场信息获取实时化(2)战场感知实时化(3)指挥控制实时化5.作战样式趋向多样化网电一体战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