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中语文中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述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散文教学之惑——2015年顺德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比赛述评顺德区初中语文中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于2015年12月23—24日在德胜学校举行。12位经过各镇(街道)选拔的40—45岁中年教师,展示了课堂教学风采。本次活动,我们主要探讨散文教学,考量有三:1.散文的分量。散文在教材中的比例非常大,第一册语体文25篇,散文24篇;第二册语体文25篇,散文22篇;第三册语体文20篇,散文17篇;第四册,语体文20篇,散文19篇;第五、六册,语体文共8个单元,戏剧1单元,诗歌、小说各2单元,小说3单元。由此可见,散文教学质量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大半壁江山就稳固了。2.散文的研究。学术界对散文的研究几近阙如,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教学论著。更为遗憾的是,学术界至今还对散文的界定争论不休。“在文体分类中,散文在叙事文学的几大样式中,其特色是最不明显也难以确定的。何为散文,从什么时候起有了散文,中式的和西式的又有何不同,而散文又可分为几种类型,等等,这些曾争执有年也未得结果,对它的分类和界说,是人言人殊,相对而泛泛的。对于今天的散文现状来说,歧义性和相对性,也许滋长了它的泛滥般繁盛。没有了边界,没有了高不可攀的神圣,也许就有了更多数量上的收获。但也应该看到,对于一个读者广泛,写作者众的文学样式,各类散文的定义,各种对散文的要求和负载,种种宽泛的界说,也影响了它的质量上的提高。”①散文的分类和解说的不定,影响了散文了创作,更何况是教学呢?两岸四地的散文圆桌会议,对散文研究推进卓有成效,极大促进了散文家学研究。著名文学批评家如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教授对散文名篇的解读,为教师解读散文提供了路径。然而没有系统的成果,更没有从教学的角度探讨散文。②王荣生教授主编的《散文教学教什么》,从散文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出发,提出“散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原理”“散文的特性与教学内容的开发”,对散文教学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是一本“需要用笔来读的书”,③但总觉得意犹未尽。3.教学的现状。有时把它当一般写人的文章,有时把它当作一般写景的文章,有把它当作一般的状物文章,有把它当作一般的议论文章。文体意识不强,散文教学内容选择取向不明,教学方法、教学方略不当,思维培养少见,散文教学如散文的特性一样“散在骨子里”。为此,我们选定了第四册《藤野先生》《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列夫•托尔斯泰》《我的童年》《海燕》6篇课文作为研讨对象。既有典型的文学性散文《藤野先生》《我的第一本书》,也有自传体散文《我的母亲》《我的童年》和传记体散文《列夫•托尔斯泰》,也有散文诗《海燕》。这6篇文章既有宽泛散文范畴的共性,也有紧缩性散文范畴的个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采用每两位老师同上一篇课文,进行广义的同课异构。2综观12节课,表现出来散文教学的问题,或许就是大多数老师散文教学的困惑。一、文体的独特性12位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表目标课文目标一目标二藤野先生1.找关键词简洁概括事件。2.感知人物形象。3.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1.通过典型生活片段分析人物形象。2.概括典型事例,培养概括能力。3.领会作者内心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爱国精神。我的母亲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中国传统母亲的形象,理解“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好影响。3.品味语言特色,感受质朴、真切的文风,了解自传的语体特点。1.认知母亲仁慈、宽厚、温和、刚气的品格。2.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敬爱、感激、怀念之情。3.联系实际,感恩母亲。我的第一本书1.整体感知,理解“第一本书”的独特情怀。2.把握文意,感悟“第一本书”的深刻内涵。1.整体感知文章,初步感受作者在文中表达出来的“乐”“情”“苦”三种不同的生活滋味。2.引导学生品析重点语句,深入理解“我”童年生活的“乐”及邻里之情、同学之情、父子之情。3.结合朗读,品味文中蕴含的“苦”的具体内容,理解文章深刻的主题。列夫·托尔斯泰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描写人物肖像的方法。2.品味本文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2.品析语言,学习文中生动的外貌描写。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从中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我的童年1.把我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2.品味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领悟季羡林先生苦难童年的意义。1.抓住“没有”“(毫)无”等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词句,理解作者童年穷苦而又颇为有趣生活。2.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3海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海燕的赞美。2.学习课文对暴风雨的三个场面描写,体会《海燕》的绘画美,音乐美。3.从文中的描写对象中领悟象征意义。1.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学习抒情方式。2.提高学生对散文诗的赏析能力与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勇敢、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暂且不论教学目标陈述的规范,单从教学目标分析,就可窥见教师对散文独特性认识不足,对散文的“内”“外”区别不清,对“这一篇”把握不准。散文是什么,散文最大的特征是什么?近几年,作家和评论家有过这样的表述:——说到传统散文,人们实在熟悉不过的无非是抒情、叙事、写人、状物、游记……这样一些类型,无非是感人的形象、真挚的情感这样一些要素。④——散文的特色,我们应当有个相对的规范,说千道万,应当是:记事写人的真诚率性,描绘情感叙述事理的人文情怀的真切;少抒发哲理和一些史实故事的引征,多一些烟火味,这或许就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轻盈灵动的文学样式,成为有别于说理的杂文,写史的报告文学,微言大义式的随笔,而成为大众读者心中独特的“这一个”。明白点说,散文的特色是轻松而随意的文笔,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一些哲理的情怀抒发,或者说是好看又好读,令人喜爱,当为其主要。⑤——无论是叙述日常生活中的亲情或种种友谊的交往,规划社会和时代许多变迁的复杂进程,亦或是描绘山川风光雄伟或俊秀时,许多作者都在其中注入了更多的思索,较为真切地阐述了它本身所蕴含的意义。⑥——散文是遍在的,却没有洞开的门径,正如宇宙没有门径一样,惟有心灵之光能将它照亮。散文的全部生命包含了古往今来,四面八方。散文也是回归的自我,与我同在。但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心灵不能缺失。⑦——一个人精神自由,思想充实,具有美好的心灵和独立人格,坚守正义和良心,其散文方可得之“大”。大散文,说到底还是人的提升和超越。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势利小人写出大散文的奇迹。⑧——盖人文之遗留后世者,最有力者莫如心声。⑨由此,可以归纳两点:散文的言说对象包罗万象;散文最关键的是作者的情。散文教学就要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探寻作者的独特的感悟、感受。回观教学目标,教师对散文“这一篇”的独特性颇不以为然。把《藤野先生》《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当作一般的写人文章,从而制定了“感知人物形象”“通过典型生活片段分析人物形象”“了解中国传统母亲的形象”“学习运用比喻、夸张描写人物肖像的方法”等,“这一篇”的特性不鲜明。《藤野先生》是回忆性散文,“回忆性散文的文体特征有:表达作者主观情感,自我个4性鲜明、两重叙事视角、追求自我统一性。”“应该当作一篇鲁迅反省自己青年时代中要经历的回忆性散文”。⑩《我的母亲》《我的童年》是自传,“谨严的历史叙述”,○11“所见的人物,所听的声音,所嗅的气味”是“真真实实”的○12“谨严”“真实”是自传的文体特征,但又因其是回忆性的,因而在自传里,也多有对故往事件的感受、感悟。《列夫·托尔斯泰》是他传。他记与自传有共性又有个性,两者都基于真实的叙事,尊重历史事实,拒绝虚构。他传是他人为传主撰写的典型的传记文章,其写作意图和写作思路非常明显,通过对传主的典型事迹的叙写,突出传主形象、性情、品格、成就,表达出对传主的崇敬之情(为反面人物立传则相反)。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序言充满感性地说:“完全被他的痛苦、他的勇气、他的欢乐、他的佛洛伊德所感染,我跪下。”○13“它是唱给受伤的心灵、窒息的心灵的一支歌,它复苏了,它振作了,而且它在感谢救世主。我很清楚,这个救世主被我改头换面了。但所有的信仰的和爱情的的行为均皆如此。”○14茨威格也怀着强烈的崇敬之情对列夫·托尔斯泰作了叙写。“这种自我反省精神到了极致,因为他它现已成为一种道德宗教意义上的自我写照。”○17二、情感的自我性写散文,是抒发个人对人、事、物、景及其内蕴的独特发现和感受,是“这一个”对那人、那事、那物、那景的“发现和感受”,因其“独特”而具有非常强烈的自我情思,不求共识,不求认同,是“这一个”的“这片情”。藤野先生的“伟大”是“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不是其他与藤野先生有过交往的共同感受。“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也就只有莫怀戚与家人散步那一刻才有的。“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也就只有在史铁生身上才会有如此的动人和对作者产生如此强烈的震撼。“这片情”是“这一个”在“这一刻”独有的。情随时异,情随境迁,“这片情”因“这一刻”的变化也是有不同。反映在作品中,往往会有两个“我”、两种情感交织一起。一个是“我”当时的感受、感悟、情思;一个是写作时的“我”感受、感悟、情思。即使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件事情的回忆、反思,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感悟。林清玄对读小学三年级时追赶太阳,与时间赛跑的回忆,在早期的《与时间赛跑》一文中,就有过“我因此受益不浅”,“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种积极向上,肯定分秒必争的感悟。但在后期写的《与太阳赛跑》,作者禅味十足地思考人生:只是,生命的悲情是,我们自以为比时间快一步,但岁月也很快地被时光掩埋。对人生高远的目标,虽然我们也曾像与太阳赛跑时一样地奔赴前程,有时站在红门前微笑,以为赢过了什么,但夕阳总是在我们微笑时,依然沉落。当然,如果我们悲哭,它还是要沉落的。因此,任何的奔赴与企求都带着一些虚妄的本质吧!还不如回到这当前的一刻,以全身心投注于每一个变化之中,在因缘的变化中顺应、无憾、欢喜。5到了四十岁,可能说不出“我跑赢太阳了”这样有豪情的话。正因如此,作者在表达自我情感时,时常自己也说不清个中缘由。阅读散文,常常会看到“不知怎么的”这一类的词语。这或许是“所体验的现实往往是心灵的现实,他所书写的真实往往是本质的真实。”○15“抒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的缘故吧。○16因此,散文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体悟作者独特情感,探寻作者产生独特情感的路径,而不是在作者的言说对象里兜兜转转,陷入作者所营造的事、物、场景的泥沼里。这样才不会纠结于《藤野先生》的“伟大”以及用“伟大”来解释为什么文章要从东京写起,而不直接的写藤野先生的原因。才不会“1、赏樱花、学跳舞;——厌恶、失望;2、离东京、过两地;——思念、热爱;3、到仙台、受优待;——辛酸、悲凉;4、见先生、闻掌故;——新鲜、陌生;5、改讲义、正血管;——温暖、感激;6、关心实习、了解裹脚——感动、难受;7、匿名信受辱、看电影遭侮——痛苦、激愤;8、离仙台、别恩师——坚决、感谢;9、藏寻讲义、悬挂照片——敬重、怀念;”这样繁复的人物梳理。才不会在《我的母亲》有中“了解中国传统母亲的形象,理解‘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好影响。”“认知母亲仁慈、宽厚、温和、刚气的品格”所有母亲共性的特点才不会对《我的童年》“使我终生受用不尽,它有时候能激励我前进,有时候能鼓舞我振作。我一直到今天对日常生活要求不高,对吃喝从不计较,难道同我小时候的这些经历没有关系吗?”“这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否则我今天仍然会在故乡种地(如果我能活着的话),这当然算是一件好事。但是好事也会有成为坏事的时候。‘文化大革命’中间,我曾想到:如果叔父不把我从故乡接到济南的话,我总能过一个浑浑噩噩但却舒舒服服的日子,哪能被‘革命家’打倒在地,身上踏上一千只脚还要永世不得翻身呢?”置之不理,不知如何处理是好。才不会有《列夫••托尔斯泰》“学习运用比喻、夸张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