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简介一实验室基本情况湖南农业大学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前身是湖南农学院微生物学实验室和食品化学实验室,成立于1986年,由当时的食品科技系直接管理。1998年整合成立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为校、院二级管理的专业基础实验室,并于1999年通过湖南省高等学校“双基”实验室合格评估,2002年通过湖南省高等学校“双基”合格实验室复评。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下设微生物与食品分析两个功能室,目前实验室拥有学生实验用房4间,可同时容纳4个班的学生进行实验,另外还有微生物培养室2间,实验准备室1间,仪器室1间,天平室1间,无菌室1间,库房1间,实验室共有使用面积937.81m2。实验室现有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为210万元,800元以上仪器203台件,设备完好率为95.2%。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统计序号实验室名称房间号面积主要教学任务1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8-北507121.8食品分析实验室(1)2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8-北50540.42天平室3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8-北51051.36准备室序号实验室名称房间号面积主要教学任务4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8-北51225.66仪器室5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8-北60234.8贮藏室6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8-北50391.78食品分析实验室(2)27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8-北60391.78微生物学实验室(2)8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8-北60491.78微生物学实验室(1)9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8-北60581.78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室10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8-北60681.78微生物菌种室、无菌室11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8-北60781.78微生物培养室12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8-北60840.89准备室13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8-北609102.2食品感官评价实验室总面积(m2)937.81部分仪器图片: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发酵罐冷冻离心机3厌氧培养箱旋转蒸发器纤维测定仪BIO-RADMicroPulserLabTech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BIO-RADPCR二实验室队伍实验室主任:胡亚平老师,男,1971年8月生,江西省修水县人,于2004年6月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专业,获工学硕士4学位。现具有高级实验师职称。中共党员,食品科技学院党总支委员,食品科技系教工党支部书记。讲授课程:啤酒工艺学、食品微生物学实用技术、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食品酶工程。实验室的教学、管理队伍层次、结构、数量合理,能很好地满足教学要求。实验室现有专职实验人员5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3人具有硕士学位,占在岗人员总数的60%,1人为在读硕士研究生,1人具有本科学历。现实验室有兼职实验教师19人,其中高级职称13人,占在岗人员总数的68%,博士学位人员6人,硕士学位人员8人,在读博士6人。实验室人员情况详见下表。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人员情况汇总表序号姓名性别职称学历出生年月承担的实验室主要工作专/兼职1胡亚平男高级实验师硕研1971.8统管实验教学、仪器与经费专职2陈冬纯女实验师本科1969.12管理设备、药品专职3夏菠男助教硕研1980.4实验教学、实验准备、管理设备、低耗品专职4张春燕女助教硕研1981.2实验教学、管理设备专职5廖兴华男实验师专科1961.9实验准备、管理设备、菌种专职6夏延斌男教授本科1952.5实验教学兼职7周传云男教授本科1947.2实验教学兼职8李宗军男教授博研1968.8实验教学兼职9郭华女教授本科1956.10实验教学兼职10刘素纯女教授博研1966.2实验教学兼职11蒋立文男副教授硕研1968.11实验教学兼职12谭周进男副教授博研1971.11实验教学兼职13陈力力女副教授本科1962.9实验教学兼职14周红丽女副教授硕研1972.9实验教学兼职515罗凤莲女讲师硕研1973.11实验教学兼职16任佑华女助教硕研1981.5实验教学兼职17王燕女副教授硕研1968.5实验教学兼职18刘绍男副教授硕研1968.9实验教学兼职19黄彬女讲师本科1957.6实验教学兼职20刘霞女博研实验教学兼职21王远亮男副教授博研1977.8实验教学兼职22谭敬军女副教授博研1968.5实验教学兼职23邓后勤男工程师硕研1972.5实验教学兼职24赵玲燕女助教硕研1978.5实验教学兼职实验室全体人员(专职)照片:三教学、科研任务目前本实验室承担的实践教学任务如下:实验室的实验课程覆盖6了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科学技术师范学院、理学院、生命科技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农学院、动物医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理学院、东方科技学院共十个学院的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加工、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农学、茶学、园艺、农艺、草业科学、应用化学、植物资源工程、动植物检疫、动物医学、畜牧、水产等16个专业的基础、专业基础与专业实验课程。目前实验室开出专业基础实验课和专业实验课19门,100余个实验项目;年度承担实验教学工作量近6万人时数,并承担了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专业的毕业论文实验和部分生产实习实验,教学效果良好。具体开设课程情况见下表: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教学情况统计表课程名称课程属性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开设实验项目数面向专业食品品质分析及教学实习必修05615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加工、食品卫生检验食品添加剂任选20123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动医、食品卫生检验食品营养任选20123食品卫生检验白酒工艺学必修30121食品工程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必修04822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酶工程任选20102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微生物学实用技术必修05622食品加工食品饮料化学任选20123茶学食品感官鉴评任选20123食品加工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任选10366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酿造调味品必修30205食品工程啤酒工艺学必修36163食品工程果酒工艺学必修30123食品工程农业微生物学必修381210农学、茶学、园艺、草业、植科、畜牧、应用化学、植物资源工程7食品加工教学实习限选50326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普通微生物必修502014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酿酒工艺学必修3624食品工程动植物检疫必修36184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微生物学选修402416植物资源工程四实验室所获成果得益于实验室的开放制度,在本实验室完成了多项毕业论文实验、科技创新实验以及教师科研活动,其中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有三项,省科研成果鉴定有三项,标准研制(国家发改委)一项,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一项,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近三年共发表150多篇文章,其中实验室人员教学科研主要成果具体如下:1.《茶籽色拉油及系列产品生产工艺研究》,郭华,周传云等,2003年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腊八豆系列产品工业化生产的研究》,周传云,蒋立文等,2004年获校科技进步二等奖;3.《黄花菜保鲜与加工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夏延斌等,2005年获省科学技进步三等奖;4.《蔬菜发酵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胡亚平等,2005年获省科学技进步三等奖;5.《蔬菜超低盐快速发酵技术及其产业化》,何煜波等,2005年获长沙市科技进步三等奖;6.《蔬菜超低盐快速发酵技术及其产业化》,何煜波等,2005年获8长沙市科技进步三等奖;7.《实行国际合作,坚持五个四年一贯制,培养现代食品科技创新与实践性人才》,邓放明,夏延斌,周建平等,2004年获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8.《食品微生物学》,胡亚平等,2004年获青果杯第四届省高等学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三等奖;9.《开菲尔纯培养复合发酵剂的研制》,夏菠等,2004年获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0.《开菲尔纯培养复合发酵剂的研制》,周传云,2005年获第九界“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1.《牦牛肉标准研制》(国家发改委),李宗军等,2005年通过通过商务部审定;12.《肉品专用发酵剂微生物的筛选及应用研究》,李宗军等,2005年通过省科研成果鉴定;13.《酵母菌与乳酸菌共培生产益生素技术研究及开发》,谭周进等,2005年通过省科研成果鉴定;14.《低温发酵肉制品加工技术研究》,夏延斌,何煜波,胡亚平等,2004年通过省科研成果鉴定;15.《食品微生物学》,周传云,李宗军,胡亚平等,2004年获校级精品课程;16.《响应曲面法评价环境因子对肉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影响》,李宗军,2003年获第四届中国肉类科技大会优秀论文;9五实验室特色食品化学与微生物实验室是校院两级管理的双基实验室,学校十分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先后投资近200万元用于仪器设备的购置与更新。实验室人员积极进行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探索和改革,其中食品微生物学和食品化学两门课程成功申报为省级精品课程,营养与卫生学成功申报为校级精品课程,并且多人次在学校的讲课和教案及省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中获奖。实验室对老师和学生实行全方位的开放,采取实验仪器设备及低值易耗品领取和回收的数据统计电子文件管理措施,既便利了老师和学生领取所需实验仪器及低值易耗品,又极大的提高了实验室对于低耗和仪器设备的合理使用和回收效率。实验室还积极推行产学研相结合,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三者相互促进。即科研为教学服务,开发为科研服务,教学为科研、开发培养人才。为了促进教学、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我们教研室在师资紧张的情况下,抽调了几位教师分别下到派派食品工厂和坛坛乡调味食品有限公司进行生产组织、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研制工作。不仅对学校开发工作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我校本科教学评估的特色项目,而且先后接待学生参观实习6000多人次,进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1000多人次,完成科研项目5个,开发新产品十余个,同时既使学生了解到了相关产品的工业化生产程序和管理方式,完成的科研项目及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又丰富了教学内容,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