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各科考试说明(语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3年泉州市初中学业考试说明语文一、命题依据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及福建教育厅制订的《2013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语文)》为依据,结合我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二、命题原则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正确处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的关系,正确处理语文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关系,正确处理语文学习过程中课内与课外的关系。重视考查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在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个学生服务。三、适用范围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初中语文学业考试。四、考试范围《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五、内容和目标要求(一)积累和运用识记常用汉字3500个,特别是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拼写音节,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积累一定量的词语(包括成语),准确理解常用词词义,能熟练使用常用的字典、词典。能够根据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特定含义及表达作用,准确用词。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积累基本的语法、修辞知识,体会其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及灵活运用于表情达意中。辨析并修改常见病句。(语病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背诵《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50篇,积累并能够运用一定量的名人名言。积累课内(阅读、文体、文化)知识,潜移默化,触类旁通。2(二)阅读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初中语文教学与学业考试的重要内容。阅读包括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名著阅读等。1.现代文阅读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并运用于阅读理解之中。重点:感知、理解、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鉴赏水平。词句理解。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于关键性的、精彩的语句,能感受内涵,理解其中意思。文意把握。整体感知文章大意,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所表达的观点和态度。要点概括。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捕捉重要的信息,并能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以归纳概括。内容探究。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能与作品、作者对话,提出自己的见解或不同的看法。作品感受。把握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感知形象,领悟情感,品味语言。2.文言文阅读重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之、其、以、而、为、于)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掌握文言实词中常见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了解、辨析常见词类活用现象,理解常见常用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感知文章内容,理解基本文意,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或态度观点,并能简要地归纳概括及作适当的品评。3.阅读名著。识记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由于考查目标是课外阅读,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评价不作考查要求。(课外必读书目:《西游记》、《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骆驼祥子》)(三)语言表达3语言表达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包括写作与口语交际两部分。1.写作规范、熟练运用语言文字,叙事实在,说明准确,议论严密。写记叙文,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详略得当,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说明文,能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写议论文,一事一议或一言一议,观点正确、鲜明,能结合有关事例作简单的分析。写日常应用文,要点清楚,格式规范,书写正确。(通知、启事、介绍信、感谢信、表扬信、短信、证明、倡议书、申请书、海报、计划、公约)能根据要求,对文字材料进行缩写、扩写、改写、续写。符合题意,正确立意,内容充实,中心明确,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运用联想、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抒发真情实感,提高文章的品位。文体规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文句通顺,语意连贯。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行款格式正确,不写错别字。具有修改文章的习惯与能力。2.口语交际考查在具体交际语境中对语言信息的理解、辨析、筛选的能力。(四)综合性学习重在考查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中考着重考查学生根据设置的情景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根据占有的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的能力。重视语言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六、考试形式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七、试卷难度难易度比例为8:1:1。八、试卷结构试卷结构及比例:41.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约18%27分)2.阅读⑴文言文阅读(约10%15分)⑵现代文阅读(约26%40分)⑶名著阅读(约6%8分)3.作文(40%60分)各类题型占分比例1.选择题(约10%)2.填空题、简答题(约50%)3.作文(40%)九、试题示例(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字、词的音、形、义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2010年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举国盛事,更是举世瞩目。世博将成为一座交流的桥梁..,让世界更了解中国。“有朋自远方来”,作为东道主...的我们,不是礼仪大使,也没有入选世博礼仪小姐,但言谈举止仍然时刻代表着国人形象。讲究礼仪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身为礼仪之邦的国民,完美礼仪,义不容辞。⑴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A.世博.——搏.击风浪B.作为.——为.富不仁C.仍.然——忍.辱负重D.词.章——义不容辞.⑵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A.无论B.虽C.因为D.如果⑶对文中“桥梁”、“东道主”词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架在水面上接通两岸请客的义务B.比喻起沟通交流的作用请客的主人C.比喻起沟通交流的作用请客的义务D.架在水面上接通两岸请客的主人5·背诵·积累2.默写。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则》)⑵予独爱莲之,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⑶江山代有才人出,。(赵翼《论诗》)⑷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⑸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⑹气蒸云梦泽,。(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⑻,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⑼皎洁的月亮引人遐想,令人动情。豁达的苏轼望月感怀,思索人生,悟出“,”的哲理;洒脱的李白邀月共饮,排遣寂寞,咏出“,”的浪漫。·名著阅读3.名著阅读。(1)阅读《水浒传》《西游记》中三个打虎片段,并在后边括号内填写出打虎人物的名字。①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十七拳,那老虎的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进出了鲜血。()②两个跳将起来,拿了钢叉,四下里看时,只见一个大虫中了药箭,在那地上滚。两个捻着钢叉向前来。那大虫了人来,带着箭便走。两个追将向前去,不到半山里时,药力透来,那大虫当不住,吼了一声,骨碌碌滚将下山去了。()6③拽开步,迎着猛虎,道声:“业畜!哪里去!”那只虎蹲着身,伏在尘埃,动也不敢动,却被他照头一棒,就打得脑浆进万点桃红,牙齿喷几珠玉块。()(2)简答题。“突然间,我成了拥有五千英镑现款的富翁,……一句话,我目前的处境,连自己也莫名其妙,更不知道如何安下心来享用这些财富了。”鲁滨逊一共在岛上住了多少年?回国后,是什么原因让鲁滨逊突然间“成了拥有五千英镑现款的富翁”?成为富翁的鲁滨逊紧接着做了哪两事?·语言运用4.连词组段。请从下面词语中任选4个写一段话。(要求:内容集中,语意连贯,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涟漪繁盛婆娑嬉闹姹紫嫣红温声细语5.请用相关成语替换划线句子,使文意表达更为简洁。黄山——我国完美的山水旅游胜地,果真是很好,不是空有虚名()。那里,山山相连,重重叠叠(),绝壁峡谷,花树如炬,清泉激石……引人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6.下面是一组交通安全温馨提示语,请选出不够恰当的一句并说明理由。A.安全才是离家最近的路。B.停一停,畅通与你同行;让一让,安全与你相伴。C.遵守交规,严禁超载!D.红灯,绿灯,灯灯是令;直道,弯道,道道小心。选项(),理由:7.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则见闻。8.对对子(任选一联作对)①上联:滚滚波涛蕴宝藏②上联:下联:下联:海洋乃人类未来粮仓7·口语交际9.毕业在即,文华为近段学习成绩不够稳定而忧心忡忡。请你以同学的身份和她谈心,帮助她消除顾虑,轻装上阵。10.近年来,泉州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游客闻名而至,络绎不绝。请你为游览参观的客人们介绍一下家乡的一种土特产。(字数不少于100字)·问题探究1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起名学是一种趣味性与知识性兼有的学问。这学问中蕴涵着丰富的语文元素。现在,让我们运用语文知识对名字进行探究,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⑴从日常生活中,你观察到名字的字面现象....有哪些?⑵揣摩名字所含意义类型:⑶请从以下名字中任选一个,探究其由来及意义。冰心思惠弘毅招娣金火示例:名,思惠,因母亲是惠安人,起名中就有思念惠安的意思,同时也蕴含着父母对女儿将来能成长为一个聪明贤惠之人的期望。(二)文言文阅读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⑴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⑵何.()夜无月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解.衣欲睡通俗易解.B.欣然起行.行.万里路8C.念.无与为乐者私心杂念.D.积水空明.深明.大义3.翻译句子。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请从文中摘录描写“庭院月色”的语句,细细品味,简要说明景物特点。句子:景物特点:5.自古以来借月抒情的诗文比比皆是,请辨析下列内容,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作者由月下美景触发遭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情感。B.“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作者借对月色的描绘来抒写“迁客骚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一佳句,词人借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同时抒发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D.“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词人用如钩的残月,渲染一种凄惨暗淡的意境,以表达亡国哀思。(三)现代文阅读A父子的母校韦如辉(1)父亲对儿子说起他的母校,腮边的胡楂儿都飞快地跳起了舞。(2)父亲说,那操场,那教学楼,那梧桐树。父亲放下手中的锄头,夸张地打开自己的双臂,语无伦次地说,那个大啊!那家伙,那个高啊!那个美啊!(3)儿子的思想,随着父亲夸张的动作,鸽子一样地飞向远方。(4)父亲放下双臂,风摆树叶似的抖着右手又说,还有那教室,那家伙,,开阔敞亮,窗明几净。父亲从嘴里喷发出的唾沫和浓重的烟草味,在阳光下的田野上肆无忌惮地游走。9(5)儿子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看完父亲一连串的表演,最后才语气稚嫩地问,爸,你的母校真的那么好吗?儿子不是不相信父亲的话,实在是儿子没见过被父亲夸奖得如此美好的学校。(6)父亲似乎不高兴,一脸愠色地拨弄了一下儿子的脑袋。儿子的脑袋,弹簧似的晃了晃。父亲语气凝重地说,你小子,我说的还能有假!(7)儿子的梦里,就有了父亲的母校。有了那操场,那教室,那高楼,那梧桐树。(8)父亲从村外一步三摇地走来。背上压着山一样大捆的柴草。(9)眼看就要入冬了,父亲必须用这些柴草,认真地对付这个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天。(10)儿子似乎很有眼色,每当喘着粗气的父亲将要蹲下放柴草的时候,儿子都会从柴草的底下扶上一把。儿子这一把的力气尽管很弱小。但的确能够减少父亲身体弯曲的痛苦。(11)父亲夸,好儿子!(12)儿子笑了笑,两颗俏皮的虎牙闪动在父亲的眼前。(13)有一天,儿子扶下父亲背上的最后一捆柴草。儿子请求,爸,带我去看一看你的母校,好吗?(14)对于儿子的请求,父亲觉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父亲认真地吐一口烟雾,才对儿子说,真想去?(15)儿子努力地点了点头,嘴里坚定地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