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例题孟安方5/14/2013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③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A、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A2、“20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以解决台湾问题,二十年多来‘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得到丰富发展,说明了中国政府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下列各项最能体现这个观点的是A、中国政府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B、中国政府提出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C、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D、在一个中国的基础上海峡两岸什么问题都可以谈D3、我国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先后通过宪法修正案,调整、充实1982年宪法的内容,使这部国家根本大法能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情况”,这说明中国A、现代化发展使宪法逐步完善B、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框架C、确立“依法治国”方略D、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A4、近年来,台湾多家媒体就台湾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过多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主张维持现状的居多数,其次是主张独立、再次是主张与中国大陆统一。这一结果表明A.台湾民众拒绝与大陆统一B.台湾民众小富即安心理明显C.祖国统一尚需时日D.台湾民众台独意识强烈C5、“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开始于1978年底,是有其历史必然燃性的,此时,促使中国发展的国内外有利因素明显增多。”“国内外有利因素”是指①经济全球化逐渐发展②中国国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③“文化大革命”提供深刻的历史教训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业已开辟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B6、新中国建国后,南斯拉夫像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立即表示承认。但当时苏联掌控的“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指责南斯拉夫搞“修正主义”而将其从该机构中开除。受此影响,新中国未能及时与南斯拉夫建交。该事态主要说明当时的新中国A、外交受意识形态影响比较明显B、是“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成员C、无条件服从“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指令D、对南斯拉夫持不公正立场A7、1949年12月,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周恩来外长就同缅甸建交谈判的原则和程序作出批示:“在缅甸政府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之后,我国才能与之建交。”这个批示成为以后中国与其他国家建交的模板。该“模板”的实质是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B、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C、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的缔造者D、国民党政权是非法政权B8、整个20世纪70年代,中国报刊介绍苏联发展的报道少之又少,在政治性评论中,中国报刊高频率地出现“现代修正主义”、“社会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词汇抨击苏联,这主要反映A、苏联已变成社会帝国主义国家B、美苏争霸苏联处于攻势C、苏联严重威胁中国安全、中苏关系恶化D、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联手抗苏C9、2008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下,西方世界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下降,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上升,“G2”(意为当今世界两强中国和美国)的概念开始为国际社会熟知。对材料确切的理解是①世界经济危机深刻影响着国际格局的演变②中国国际地位上升③美国国际地位下降④未来国际格局是新的两极格局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④A10、一位国际问题学者写道:“最近几年,在G20首尔峰会、APEC横滨会议及坎昆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的许多主张都成了国际社会的共识,写进了会议最终文件。”该材料说明的核心问题是A、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调整C、中国灵活务实的多边外交成效显著D、中国区域外交成效显著B11、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国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毛泽东就此说道:“今天我打了一副好牌”。就当时的局势而言,“好牌”意味着《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①有助于缓解中国面临的安全威胁②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③美中联手抗苏④中国外交实现了关键性突破A、①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C12、“当今的中日关系现状是,一方面,中日两国经济依存度加强,两国加上韩国正在加紧三国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另一方面,在领土、东海大陆架划分、历史认识等问题上,两国又存在着利益冲突。”这说明当今中日关系的重要特点是A、经济上合作、政治文化上对抗B、合作与冲突并存C、中日关系面临严重挑战D、合作为辅、冲突为主B13、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前夕,中共共产党曾发表声明:“中国人民爱好和平,既不反苏,也不反美。”在中共即将执政前夕,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正式宣布向苏联一边倒,消除了和美国接触的可能。这一变化说明的本质问题是A、中共对美政策出现重大变化B、中共的属性决定了对美国的政策C、美国改变了对中共的态度D、中共对美政策取决于形势的变化D14、“雅尔塔会议把中国东北划为苏联势力范围,不联苏,东北权益很难收回……新疆、内蒙也很难稳定。一旦与苏闹翻,东北西北一线环形包围圈,从地缘政治上看,来自苏的威胁远高于来自美国的威胁。”这说明新中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目的是A、维护国家主权B、消除苏联对中国的威胁C、打破雅尔塔体系对中国的束缚D、与苏联结盟对抗美国A15、邓小平1979年启程访美前说:“跟着美国的那些国家都富强了,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首先就是要对美国开放,不对美国开放,对任何其他国家开放都没有用。我这次去美国后,一辈子就哪儿都不用去了。”这说明A、除美国外,中国不对其他国家开放B、中国富强的关键因素是对美国开放C、美国是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关键性外部因素D、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C16、“在经济全球化进程进入21世纪初的今天,经过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努力,中国的国力显著增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一员,而且是重要的一员。”这主要是指中国A、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C、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D、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C17、1978年10月访问日本的邓小平在参观日产公司的汽车工厂时,看到了熟练的劳动者忙碌地操作着先进的生产流水线,了解到这里的劳动生产率比当时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高几十倍,他感叹地说:“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对材料中“现代化”的理解不确切的是A、高素质的劳动者B、先进的生产技术C、合理的劳动报酬D、极高的生产效率C18、针对大跃进运动中“以钢为纲”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当时中共党内就有高层人士提醒中国的经济建设“需结合国情,解决好人民的日常生活,避免苏联的历史教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中国的经济建设应A、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优先目标B、处理好经济发展各领域的平衡关系C、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D、建立适应人民需要的经济体制B19、改革开放进程开始前后的1978年10月、1979年1月,邓小平先后出访日本和美国,关于这两次出访的主要意图,邓小平曾说是“为中国现代化寻找良方”,这从根本上说明A、中国决心以日本美国为现代化榜样B、中国现代化必须对外开放C、不同属性国家的现代化有共性D、中国现代化需借鉴日本美国的先进技术C2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现代化的中心任务②当时的改革设想具有全面深刻的特性③上层建筑、思想方式能反作用于生产力④对现代化内涵的阐释比较准确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③④A22、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一位中国学者说:“‘入世’是一个催化剂,各级政府在出台政策的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考虑世贸组织的规则,这些规则成为制约国内相关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这些规则所采取的政策调整成为国际社会认识中国的一个依据。”材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加入世贸组织A、有助于中国与世界接轨B、有助于中国深化改革C、有助于中国提高综合国力D、有助于中国借助外力推动开放B23、自近代工业文明诞生以来,人们通常将世界制造业大国称作“世界工厂”,在两个半世纪中,英国、美国、日本先后被冠之“世界工厂”的称号,最近二十年,中国大陆又成了世人眼中新的“世界工厂”。“世界工厂”称号的转移能够说明①主要国家经济实力相对发生变化②世界技术创新中心的转移③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④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③④D24、“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在加深对中国的经济政治侵略的同时,也自觉不自觉地将西方人的物质成果和生活方式传到中国,中国人在抵制西方侵略的同时,也自觉不自觉地接纳了西方传入的物质成果和生活方式,渐渐地,在‘西风’影响下,中国人在这个方面变得‘西化’了。”使中国人变得“西化”的原因有①不平等条约的规定②物质成果和生活方式具有共通性③西方物质文明成果适应中国社会发展趋势④中国传统物质文明成果比较落后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D、②③④B25、英国路透社一记者在1972年来到中国采访,看到人们几乎穿着清一色的蓝色工装,他用“蓝色蚂蚁王国”来形容中国人着装的单调。过了20年,这位记者又到中国采访,看到的是满街着装异彩纷呈的中国人,他用“世界服装博览会”来形容。从“蓝色蚂蚁王国”到“世界服装博览会”,能够说明①改革开放促进生产力发展②中国人价值观念的变化③西方人对中国由蔑视到崇敬④中国人生活水平提高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A26、100年前,西学东渐,中日两国的贤哲几乎同时开始翻译介绍西方自然科学著作和社会科学,曾出现过中译与日译两种词汇在中国文化界竟争的热闹场面,比如严复、梁启超将economic译成“计学”或“资生学”,将philosophy译成“理学”或“智学”;将sociology译成“群学”;将physics译成“格致学”,而日本学者使用汉字则分别译为“经济”、“哲学”、“社会学”和“物理学”,竞争的结果,以日译胜利、中译退出而告终,中国现代汉语采用了大量日语外来词。这一结果说明A、中日两国文化竞争激烈B、词汇的使用推广有客观性C、日语比汉语优越D、中国学者的外语水平低于日本学者B27、“改革开放前,生活在封闭体系中的中国人将西方的摇滚乐当做资产阶级腐朽文化的象征加以坚决抵制。八十年代,正当中国人以热切的目光打量世界时,摇滚巨星迈克尔·杰克逊以他的歌声舞姿,以他的离经叛道的举止、装束和生活方式出现在中国人的视野中,整整一代中国年轻人成了他的崇拜者。”对此,下列表述最确切的是A、摇滚乐适应年轻人的心理需要B、中国人的观念由保守转为开放C、中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片面D、社会变迁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D28、“1978年4月和5月,中国派出大型代表团出访日本和西欧。随着中国与日欧美及周边国家接触和交流的日益增多,听惯‘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的宣传公式的中国人深深感到,事实上人家已经把我们远远地甩在了后头。可以说,战后日本和西欧经济增长奇迹对于刺激中国高层增强改革开放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起到了重要作用。”材料说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原因有①实事求是精神的复苏②中国和发达国家发展差距的扩大③中国人民和政府的忧患意识④中国与西方化敌为友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D1、一位中国学者指出:“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巨大风险只是针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的,这无疑是有道理的。进入21世纪以来,在发达国家资本和产业加速向部分发中国家转移的背景下,西方主要国家经济长期不景气,而中国、印度、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借经济全球化乘势而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资本流向世界,利润流向西方’的法则悄然发生变化,‘反全球化运动’在西方发达国家方兴未艾,抗议人群提出的口号是‘它剥夺了我们的工作。”这说明①经济全球化的风险是普遍的②发展中国家已成功地规避了经济全球化的风险③经济全球化正在改变几百年来的传统国际经济格局④能否降低经济全球化风险主要取决于主权国家的对策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D、①④b2、“二战后,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欧已不再是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西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