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对客观事务的属性及规律的认识。A.情绪B.认知C.人格D.道德2.在我国心理学通常按照个体把14~18岁的人群叫做()。A.少年期B.学龄中期C.青年初期D.青年中期3.根据迁移的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可以分为()。A.正迁移和负迁移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4.在一个颜色中,起主导作用的波长越强,则该颜色的()越大。A.色调B.亮度C.饱和度D.强度5.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个组块。A.6±2B.7±2C.8±2D.9±26.如幼儿把香蕉和苹果归为一类,口琴与皮球归为另一类,由此形成的概念是()。A.普遍概念B.析取概念C.合取概念D.抽象概念7.()是常说的摇头丸,既是兴奋剂也是轻微的致幻剂。A.可卡因B.MADAC.咖啡因D.苯丙胺类8.()是内驱力的主要代表,认为机体需要产生内驱力激发有机体的行为。A.弗洛伊德B.奥尔德弗C.马斯洛D.赫尔9.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10.()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光环效应D.投射效应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认知是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对客观事务的属性及规律的认识,包括()。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E.想象2.由于高中生认知能力、意识水平的提高,其情绪体验呈如下特点()。A.延续性B.丰富性C.曲折性D.内隐性E.特异性3.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是()。A.认知定向阶段B.掌握局部动作阶段C.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D.活动的定向阶段E.动作协调完善化阶段4.光的物理特征有()。A.波长B.色调C.振幅D.纯度E.明度5.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根据表象的来源的感觉通道可分为()。A.视觉表象B.听觉表象C.动觉表象D.嗅觉表象E.味觉表象6.下列概念属于单独概念的有()A.鸟B.花束C.渤海D.弗洛伊德E.沈阳师范大学7.白日梦的内容一般分为()类型。A.愉快型B.焦虑型C.痛苦型D.消极型E.积极型8.个体对挫折的反应表现在()。A.应激性反应B.情绪性反应C.理智性反应D.激情反应E.人格的变化9.能力的结构大体上分为三种理论模型()。A.因素说B.结构说C.理论说D.信息加工理论E.实验理论10.光环效应又称()。A.晕轮效应B.定势效应C.成见效应D.以点概面效应E.刻板效应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1.__________是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2.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__________五个部分组成。3.人的学习是指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__________为中介,积极主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并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过程。4.__________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有预定目的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5.__________是指已经转入长时间的内容不能一时不能被提取,但在适宜情况以可能恢复。6.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分为__________和有意想象。7.睡眠是受睡眠—觉醒中枢主动调节的一种周期性的__________静息现象。8.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暂的、__________的情绪状态。9.认知因素包括认知归因和__________。10.信息转化有两种基本操作:编码和____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练习曲线的趋势都有哪些。2.简述感觉及其过程。3.简述感觉记忆的种类及其特征。4.简述问题解决、种类及方法。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2.如何利用遗忘规律进行有效复习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请分析案例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做总结。1.基本情况:李X,女,18岁,高三,智商正常。总是坐立不安,身子一直没有停下过,眼睛也一时看东,一时看西,手也是动动这个动动那个。咨询师还了解到,李X的情绪很不稳定,自制力较弱,容易激惹,情绪波动大,易怒、易哭、易冲动,个性倔强,固执,急躁,轻微的刺激即能引起强烈的反应,为一点小事便大吵大闹,甚至打架,伤人,破坏东西,做游戏缺乏耐心,做作业粗枝大叶,课堂捣乱,干扰别人学习等等。2.基本情况:姜某,男,18岁,高三,智商正常。学习刻苦努力,高一高二时成绩优秀,经常排进年级前20名。“零模”考试发挥不理想,三门总分只排年级100名左右。开学后,几次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均因同样的科目而落选,感到备受打击。目前对该学科没有信心,担心高考也会因为这一科而考砸,经常因为想到这一点而分心;从小一起长大的一个同伴参加自主招生过了一所名牌高校,那么好的学校人家还不想去,自己却连另一个稍差的学校都没有通过;碰到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觉得让老师失望,不敢正视老师的目光,班主任越是安慰越觉得对不起班主任;虽然爸爸妈妈说仍然相信自己,但是还是能感觉到他们的无赖和失望;幼年与父母分开生活,自己从小一直是父母的骄傲,现在感到让他们很失望,觉得对不起他们,压力很大。课堂上听不进老师的讲课,思维跟不上,有时头脑昏昏沉沉,一会儿趴桌子,一会儿目视老师,但目光茫然;有的拿起课本翻来翻去,放下这本书拿起那本书,不知看什么好什么也看不下去;做练习题磨磨蹭蹭,疑疑惑惑;晚上经常失眠;感到饭食不香。一、单项选择题1.B2.C3.C4.C5.B6.D7.B8.D9.A10.A二、多项选择题1.ABCDE2.ABE3.ABCE4.ACD5.ABCDE6.CDE7.ABC8.BCE9.ABD10.ACD三、填空题1.广博的知识积累2.效应器3.语言4.观察力5.暂时性遗忘6.无意想象7.可逆的8.爆发式9.公平动机10.译码四、简答题1、简述练习曲线的趋势。(2)通常有四种类型的练习曲线。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练习时间或次数,众坐标为完成的工作量。这四种曲线反映了练习进程的四种基本趋势:A表明,学习技能的初期学习成绩急剧上升;随着学习的进展,成绩上升的趋势逐渐减弱;B表明,学习初期进步缓慢,经过多次练习,到了学习后期成绩急剧上升;C表明,最初的学习进步缓慢,但不久成绩便急剧上升,接着进步又便得缓慢了;D表明,学习初期进步很快,学习中后期进步停顿下来了,过了一阶段进步又较快。(3)在D的练习曲线中,练习达到一定程度,动作技能成绩会出现暂时停顿现象,叫“高原期现象”。造成高原期的现象的原因很多,如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兴趣降低、意志品质差、自满情绪、练习方法不当等。2.简述感觉及其过程。答: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是指客观事物最简单的物理属性和化学属性以及有机体最简单的生理变化,任何一种感觉都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感觉过程包括三个主要环节:(1)对感觉器的刺激过程。(2)传入神经的活动。(3)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的活动,从而产生感觉经验。感觉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对感觉器的刺激过程。感觉过程的第二个环节是传入神经的活动,它把神经冲动传递到神经中枢。感觉过程的第三个环节是大脑皮质的活动,从而产生了相应的感觉。3.简述感觉记忆的种类及其特征。感觉记忆是指客观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它的印象在人脑中只保留一瞬间的记忆。每一种感觉记忆都会将感觉刺激的物理特征的精确表征保持几秒钟或更短的时间,又称为瞬时记忆。感觉记忆的种类有:①图像记忆。视觉刺激停止后,视觉系统对信息的瞬间保持叫做图像记忆。②回声记忆。声音感觉图像的瞬时回忆,被称作回声记忆,只是这种声音图像不像视觉图像消失的迅速。感觉记忆具有一下一些特征:①感觉记忆在瞬时间能储存大量的信息。进入感受器的信息几乎都被储存。②感觉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③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未经任何加工的,是刺激的物理特征原样直接加以编码和储存的。④感觉记忆中的一部分信息由于模式识别而被传送到短时记忆中,并在那里赋予它以意义。4.简述问题解决、种类及方法。答: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的种类有:(1)界定清晰问题与界定含糊问题。界定清晰的问题是指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以及由初始状态如何达到目标状态的一系列过程都很清楚的问题。(2)对抗性问题和非对抗性问题。在解决对抗性问题时,人们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解题活动,而且这种活动还受到对手解题活动的影响。(3)语义丰富的问题和语义贫乏的问题。如果解题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很多相关的知识,这种问题称为语义丰富的问题。问题解决的方法:(1)算法。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到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2)启发法。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较少地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它有以下几种策略:①手段—--目的分析。是将需要达到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的目标;②逆向搜索。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③爬山法。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五、论述题1.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如何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一、重视教师心理健康防卫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防卫工作,一是在调节、控制情绪上下功夫,通过自我情绪的调节,有意识对情绪的发生、发展加以调控,寻找有效的、适合自己的放松和排遣方式。如情绪转移、向朋友倾诉、适度发泄等方式疏导不良情绪,达到生理或心理方面的新平衡。二是教师要保持正确的处事态度。正视现实,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既不能自高自大,又不能妄自菲薄。学会接纳他人,尊重他人,待人处事既有自知之明又有容人之心。三是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主动适应环境,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方法、寻求新的发展,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四是科学地正视自身的生理健康。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生理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生理方面发生某种病态,就会引起心理方面某些症状,教师要重视身体健康,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健体活动,以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二、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所谓心理环境,是指客观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在它们为人所感受和体验时,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环境映象。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积极乐观态度面对生活和工作,能够根据社会要求,随时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能够摆正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其次热爱教育事业,在思想上承认自己的职业身份,正确认识教师工作,自觉履行教师职责,即岗位职责、社会职责、国家职责。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尊重关爱学生,能够自觉按教师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对教师工作充满信心,对学生充满爱心和希望,以工作的劳苦为欢乐。三、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教师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一是满足教师的学习需要,在工作上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接受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为他们报销学费;组织教师到外地参加有关学习活动,使教师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二是满足教师体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建立奖励机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