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必修新题库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材料三中国的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目前县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目前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有280多万人,来自各民族、各行业、各阶层、各党派。——《中国民主政治白皮书》(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3分)(3)特点: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结合;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体现人民当家作主。(3分)33.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将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C.注重行政区划管理D.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江门市2013届普通高中高三调研测试)“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村民选举制度6.(2013年安徽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13题)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D.中共“八大”召开13.(2013年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25题)“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B.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D.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6.(北京市西城区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些内容摘自A.《新民主主义论》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21.(山东省潍坊三县联合2013届高三12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4.(2014•烟台期中检测)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方略37.(2014·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7)(16分)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下图记录了1833年~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共和”“民主”字眼在1893~1913年出现的频率呈现快速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4分)【考点】(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辛亥革命【解析】(1)“共和”“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关,该问主要回答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原因。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回答。【答案】(1)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成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或辛亥革命)(4分,答其中任意两点即可)材料二下图为1940年~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2)依图分析1940~1947年“民主”出现的频率高低情况并说明理由。(8分)【考点】(2)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解析】(2)先根据图片分析1940~1947年“民主”出现的频率高低情况。1940~1944年“民主”出现频率不高,结合实践可以分析与抗战有关;1945~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较高,结合抗战胜利后有关史实回答。1947年“民主”频率下降,结合国民党专制统治分析。【答案】(2)情况:1940~1944年“民主”出现频率不高原因:以抗日为重。(2分)情况:1945~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较高原因:抗日的胜利使人们看到和平的曙光;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1946年政协会议的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4分)情况:1947年“民主”频率下降原因:内战爆发,专制统治的压制。(2分)材料三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金冲及《新中国的第一年:写在国庆55周年之际》(3)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的政治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请简述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考点】(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解析】(3)变化根据材料分析,从参与的人以及享有权利来分析。原因从新中国成立来分析。【答案】(3)变化:民主从少数人才享有的权利变成多数人都能享受的权利;贫苦民众从被压在社会最底层到当家作主人。原因:新中国的建立,人民当家作主。(4分)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材料三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9年,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2010年春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1。(3)依据材料三说出,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纵观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演变,简述新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了怎样的演变轨迹。(8分)(3)变化: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变为无记名投票;(2分)代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2分)代表名额比例由偏向大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2分)轨迹:形式日趋完善;以法制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材料三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材料四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摘自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3)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2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4分)材料四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主政治进行了怎样的斗争和探索?(6分)4)①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②新中国初期,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③改革开放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6分)38.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然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一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2)在20世纪初,中国哪一群体制度移植实验的失败能从反面证明材料二的观点?这种移植来的制度与中国传统在致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商存在哪些差异导致其在中国无法成长?(8分)材料三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一一摘选自《人民日报》(3)据材料三说明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框架是什么?从学者的感慨中你可得到什么启示?(6分)(2)群体:资产阶级革命派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以失败告终。(2分)差异:①经济: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进入工业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小农经济仍占主体地位。②政治:西方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中国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动势力强大。③文化:西方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自山平等、民主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6分)(3)框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3分)启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必须与其基本国情相适应;民主政治建设要尊重其历史传统;民主政治建设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3分)4.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人大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变化,不能说明的是()。1953年1979年1995年2009年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8∶18∶14∶11∶1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13.26%18.96%29.04%46.6%A.农村与城镇代表比例趋向平衡B.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速度加快C.城市和农村人口数量趋于接近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逐步的普及13.(基础再现、能力综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构成情况示意图图1图2图3——根据新华网《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评析》编制(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代议制度的主要特点。(8分)(1)主要特点: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按比例来自各省市自治区,各行业、少数民族占有一定比例,具有广泛性;人大代表文化素质总体较高;人民当家做主。(8分)11.(2014•长郡中学月考)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从几千年封建社会走来、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第一次作为权力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实质。这种民主形式指的是()A.村民自治B.政协会议C.民族区域自治D.人民代表大会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材料关键信息是:“直接民主的形式”即可判断选A项,B、C、D三项都属于间接民主。答案:A13.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1912年初的一天,有位80多岁的萧姓盐商,来南京求见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欲行三跪九叩大礼。孙笑着拉住他并和他握手,说:“现在已是民国,不再行这一套了。”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