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1章1.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答:1)系统自然观:a.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b.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c.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d.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2)人工自然观a.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往认识狭义天然自然的范围,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b.它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自然观和唯心主义的思辨论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受动性和能动性、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辩证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能动的、实践的自然观和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c.它不仅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还强调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并主张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理性原则和客观方法,突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革命性、科学性特征。3)生态自然观a.它倡导系统思维方式,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强化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方面的发展。b.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正确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人类在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4)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a.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b.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c.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2.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答:一.生态生态文明的概念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通过不断完善社会制度、改善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同进化的一种社会文明。a.生态文明是延续工业技术及其文明的新文明。1)工业技术是从农业技术延续而来的。2)工业文明并未全部消除农业文明的印迹,生态文明也不能完全消除工业文明的印迹。b.生态文明是构建生态主体的新闻明。c.生态文明是关注“自然——社会”生态的新文明。d.生态文明是现实性和未来性相统一的新文明。二.生态自然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生态自然观主张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成员都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的其他成员,还要善待生命,保护生态环境。这种自然观“会影响到人的思维倾向、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会影响到看待事物的原则、对待生活现实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特别是会影响到基本概念和基本规范的形成、理解和运用”,也会影响生态文明的创建,成为创建生态文明的思想基础。生态自然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总要求生态自然观为建立生态技术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生态自然观为构建生态政治提供理论指导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2答:恩格斯生态自然观的主要内容:1人类依赖自然界又反作用于自然界。2人类应预见自身行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长远影响。3人类要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4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两大关系要“和解”。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体现了我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日益成熟。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吸取养分。而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无疑会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深刻的思想启示。1加强环境道德教育,树立生态文明意识;2重视环境法制建设,加大环境保护监督力度;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5改变传统消费方式,倡导绿色消费模式。第2章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答:科学与技术的一体化是当代科技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指科学越来越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并且向技术转化的越来也快;同时技术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含量越来越高。科学与技术衔接后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以致融合成连续的整体。1)科学与技术产生的时间距离越来越短,即科学向技术转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从1895年电磁波通讯原理的提出到1921年第一个公众广播电台的创建,科学转化为技术花费了26年;在最近二十年,多媒体电脑从1987年提出原理到1991年试制成功,科学转化为技术花费了4年。据研究,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的时间,在二十世纪初大约需要30年,至二十世纪中叶大致为10年,二十世纪下半叶缩短至5年左右,并且今后会越来越短。2)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技术比过去在更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科学的发展与应用的水平,譬如,蜂窝移动电话系统的建立,离不开无线移动通讯原理的提出;另一方面,科学在很大程度也依赖于技术的状况与需要,如进行粒子物理研究就不能没有回旋加速器这一技术产品。3)在生产的目的下,科学与技术融为一体了。知识的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大致途径是科学�技术�生产。人们研究科学,发明新的技术,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即不论是科学还是技术,最后都要落脚于生产这一目的。因而在生产的目的下,科学与技术正在融为一体,像软件研制这类活动,就既要提出原理,又要考虑实施这一原理的技术和方法。4)在追求经济利益的目标下,科学与技术统一起来了。在前述的“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步骤:一是将基础科研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二是将应用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其最终目标是要产生经济利益。从这可以看出,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观念和行为是造成科学技术一体化的原因之一。科学与技术一体化的意义主要有二:一是将原有的知识利用的“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改变为“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从而加速了知识的应用,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二是会引发人们知识观念的更新。人们会追求“实用”的能产生经济利益的知识——科学与技术能融为一体的知识,而仅有科学的成份却没有技术因素的知识会被人们认为是“没用”的知识。这有利于知识的发展、普及、创造和应用。2.怎样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答:一.科学发展的动力1)逻辑证实主义的发展模式逻辑证实主义认为,科学是一种能够得到证实的知识,这种知识可以用逻辑和数学来表达。科学之所以能够进步,主要是由于科学的方法,而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科学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哲学的解释。由这种科学划界的标准出发,逻辑证实主义提出了一种静态的科学发展模式,认为科学的发展是通过积累形成的。是一种最为传统的科学发展模式。逻辑证实主义的发展模式可概括如下:感觉经验——提出假说——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科学理论提出。2)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波普尔认为,由于科学的划界标准就是证伪,科学发现的逻辑就是猜测与反驳,因此,科学的发展应该经历以下四个阶段:科学的发展应该开始于问题,而不是开始于观察。观察必须带有一定的问题来观察,从来没有漫无目的的观察。科学家面对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各种大胆的猜测和假设,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科学理论。3这些猜测和理论之间相互竞争和批判,接受观察和实验的检验,从而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新理论。新理论被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证伪,又出现了新的问题。3)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库恩在范式理论的基础上,将科学的发生和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前科学时期:也就是没有统一的共同体和范式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各种理论各执己见,还没有达到科学阶段。常规科学时期:在这一时期,因为有了公认的范式,科学共同体在范式的支配下进行研究。科学危机时期:范式具有自我延伸的能力,遇到不符合预期的现象,可以通过调整理论,吸收反常,直到使反常的东西成为预期的结果为止。科学革命时期:科学危机的实质就是新旧范式之间的更替,或者说科学共同体重新概念化的过程。新范式取代旧范式,科学革命就宣布结束,从而使科学进入新的常规科学时期。4)社会科学发展模式对科学发展的内在结构和动力问题,除了可以从科学内部分析,也可以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二.技术发展的动力在技术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存在着技术自主论和社会构建论两种相对立的观点。其中,技术自主论认为,技术是独立的、自我决定、自我创生、自我推进、自在的或自我扩展力量。社会构建论则认为,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社会需求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2)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目的和手段是相对而言又互为条件的,一种社会需要必须与技术可能性相符,与技术任务相关,并具备达到目的所需的条件,才能成为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3)科学发展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力此外,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也表现出巨大的张力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以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1)、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任何技术,最早都源于人类的需要。正是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人类起初模仿自然,进而进行创造,发明了各种技术。同时,文化对技术发展具有明显的张力作用。先进的思想文化会推动技术的发展,而落后的思想文化则会制约和阻碍技术的发展,包括影响技术决策、技术研发以及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各方面。(2)、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技术目的就是在技术实践过程中在观念上预先建立的技术结果的主观形象,是技术实践的内在要求,影响并贯穿技术实践的全过程。技术手段即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因素,包括实现技术目的的工具和实用工具的形式。技术目的的提出和实现,必须依赖于与之相匹配的技术手段。技术手段是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和保证,它包括达到技术功能要求所使用的工具以及应用工具的方式。(3)、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19世纪中期以后,科学走到了技术的前面,成为技术发展的理论向导。科学革命导致技术革命,技术发展对科学进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技术已成为科学的应用。尤其是当今社会的发展,日已形成了科学技术一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第3章1.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有哪些?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答:(二)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1)分析与综合(2)归纳和演绎(3)从抽象到具体(4)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现代科学研究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相统一的时代特征,使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相互依赖性更加密切。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首先,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渗透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之中,广泛作用于现代科学研究,以致离开辩证思维方法,科学研究就寸步难行;其次,辩证思维方法不仅是实现经验知识向科学理论转化的必要工具,而且已成为沟通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桥梁;再次,辩证思维方法为科学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动力,推动科研工作者以动态和发展的眼光去解决科学认识活动中的新问4题,不断开拓创新。另一方面,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从各个方面充实了辩证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