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A.苛勒B.桑代克C.布鲁纳D.斯金纳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由()构成。A.意识和能力B.规则和技能C.认知和策略D.经验和方法3.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A.从众B.集体观念C.服从D.群体凝聚4.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教育内容B.教育质量C.教育目的D.教育方针5.有时学习者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经常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这样的学习策略属于()。A.元认知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复述策略6.对同一问题所提的意见越新奇独特者,则其思维的()越高。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结构性7.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道德阶段是()。A.自我中心阶段B.他律道德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8.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二是寻求发展。A.行为矫正B.学会适应C.克服障碍D.学会调适9.苏联()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B.斯米尔切诺夫C.凯洛夫D.申比廖夫10.依照法规必须保证实施的国民教育是()。A.高等教育B.职业教育C.义务教育D.中等教育11.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没有体现在()。A.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B.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达到成熟的时间不同C.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的最佳时期不同D.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条件相同1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心理属于()。A.本能活动B.无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D.第二信号系统13.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决定人们行为的最大力量是()。A.大脑和神经系统B.潜意识C.环境D.知觉和价值观14.注视一个红色的正方形一定时间后,再将视线转到白色的背景上,就会看到一个蓝绿色的正方形,这种现象称为()。A.知觉B.适应C.对比D.后象15.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与()。A.追求利益的倾向B.回避困难的倾向C.回避失败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1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对象D.问题情境17.对于缺乏毅力的学生,应特别注意培养他的()。A.果断性B.坚韧性C.自制性D.自觉性18.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B.国家和地方二级管理制度C.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制度D.学校校本管理制度19.课的类型的划分根据是该节课的()。A.教学目的B.教学结构C.教学任务D.教学种类20.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选项中属于缺失需要的是()。A.自我实现的需要B.尊重的需要C.认知的需要D.审美的需要21.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观点,与德育中的()精神相一致。A.说服教育法B.事实说服法C.陶冶法D.锻炼法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22.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它的管理。23.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由外而内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24.个体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25.课堂练习时,专家型教师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要安静,并把这看作课堂中最重要的事情。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6.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27.心智技能形成理论包括哪三个阶段?28.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29.简述我国中学课程设置的要求。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30.材料王老师的数学课教得非常出色。一些数学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一旦经他指点,不久数学成绩便有飞速的提高。他除了教数学外,还是班主任。但是,他的班主任工作进展得不太理想。有的学生数落说,王老师的全部心思都在数学上,组织课外活动、开班会,都是讲数学题。王老师偏爱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班委会由数学尖子组成。每当遇上学生不守纪律,王老师就把全班学生训一顿,而且采取枪打出头鸟的办法,狠狠地惩罚闹事者。但这并没有改变班上一团糟的局面,看到自己的班级,王老师很无奈。他认为自己尽了力,班会没少开,课外活动经常搞,也经常找学生谈话,做思想工作,但效果总是不明显。问题:(1)从上面的材料来看,王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没有做好。请问,王老师陷入班主任工作困境的原因是什么?试给予分析。(9分)(2)从王老师的经历来看,作为班主任,除了要具有一般教师的素养外,还应具有哪些特殊的素养?(9分)31.材料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个诗人。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再也不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问题:(1)你认为弗兰克为什么会有上述反应?(9分)(2)为了鼓励弗兰克,昆特女士应该怎么做?(9分)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题干是布鲁纳认知结构说的核心思想。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2.B【解析】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在学习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和使用的有关学习的方式和方法,由规则和技能两方面构成。3.A【解析】在群体的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称为从众。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被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有助于他的决定;二是个人为了避免他人的非议或排斥,避免受孤立,因而出现从众现象。专家点拨在历年考试中,从众的概念经常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从众是社会中人们相互影响的一种表现,这在班级中也时有发生。如教师或成绩优秀的学生认为正确的,其他学生也不加思考就说是正确的。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也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4.C【解析】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专家点拨教育目的的相关知识是历年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多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的形式出现。重要考点包括教育目的的概念、地位、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有关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生活本位论、文化本位论),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等。5.B【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提问是精细加工策略的一种重要方式。6.C【解析】创造性有以下特点:流畅性、独创性和变通性。独创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方法,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提意见越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7.B【解析】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该阶段,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8.D【解析】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筒言之,这两个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达到基础层次的心理健康与高层次的心理健康。专家点拨心理辅导的目标和主要方法都是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内容,前者一般以单项选择题和辨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后者涉及的题型则比较丰富。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中,需要重点掌握的是:强化法、代币疗法、自我控制法、全身{松弛法、系统脱敏法和理性~情绪疗法。9.C【解析】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一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10.C【解析】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11.D【解析】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达到成熟的时间不同;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的最佳时期不同。12.C【解析】条件反射是指动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它是由信号刺激引起,在大脑皮质的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是脑的一项高级调节功能,它提高了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能力。13.B【解析】潜意识是由弗洛伊德首先提出的,是指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与意识相对。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决定人们行为的最大力量是潜意识。14.D【解析】在刺激停止作用之后,感觉印象仍暂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叫做后象。后象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作用。15.C【解析】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追求成功的倾向与回避失败的倾向。16.A【解析】原型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专家点拨本题的B项较有迷惑性,但是考生应将重点放在题干所述的“事物”上,既然是事物,就不可能是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指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产生新的设想和创意,这是一个过程。17.B【解析】坚韧性是指一个人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不屈的精神,克服一切去执行决定。对于缺乏毅力的学生,应特别注意培养他的坚韧性。18.C【解析】我国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体制是为了通过确立地方和学校参与课程改革的权力主体地位,完善课程管理体系,进一步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19.C【解析】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一般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是根据教学的任务,可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另一种是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可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专家点拨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最直接的体现。在上课的相关知识中,课的类型经常以单项选择题和辨析题的形式出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经常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考生要重点记忆。20.B【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需要层次中,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属于低一级的需要,也称为缺失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级的需要。21.D【解析】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锻炼法与杜威所说的“教育即生活”的观点不谋而合。二、辨析题22.错误【答案要点】非正式群体对个体活动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既可能产生积极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作用。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及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程度。专家点拨按照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职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非正式群体是指学生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23.错误【答案要点】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由内而外的方式,即把教师头脑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出来,给学生示范,并要求学生模仿、概括、总结,这样才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24.正确【答案要点】个体心理发展具有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