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知识(一)第一章药物和药学专业知识第一节药物与药物命名药物: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药品: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含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物,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来源:(一)化学合成药物,(二)来源于天然产物的药物,(三)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物药物的基本骨架主要包括两类:1只含碳氢原子的脂肪烃环,芳烃环。2除含有碳氢原子外,还含有氮,氧,硫等杂原子的杂环。药物结构中常见的化学骨架及名称:常见药物命名(1)商品名(2)通用名也称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N)INN也是《中国药品通用名(CADN)》的编写依据(3)化学名第二节药物剂型与制剂剂型:临床之前,为适应治疗或预防应用而制成的药物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如片剂、丸剂等。制剂: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如阿司匹林片、维生素C注射液等。方剂:根据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配制的或为某种疾病配制的药剂。剂型的分类(1)按给药途径分类:a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有肝脏首过效应,如:口服给药。b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无肝脏首过效应,如:注射给药剂型、呼吸道给药剂型、皮肤给药剂型和黏膜给药剂型、腔道给药剂型。(2)按分散系统分类: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剂型、混悬型、气体分散型、微粒分散型、固体分散型(3)按制法分类:不能包含全部剂型,不常用(4)按形态分类:液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气体剂型(5)按作用时间分类:分为速释,普通和缓控释制剂等剂型的重要性(1)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口服剂型用作泻药,而5%注射液静脉滴注,能抑制大脑中枢神经,有镇静、镇痉作用。(2)剂型能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如注射剂作用速度快,而缓控释制剂药效慢。(3)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如氨茶碱治疗哮喘病可引起心跳加快,若改成栓剂则可消除这种毒副作用。(4)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如静脉注射的脂质体可使药物在肝、脾等器官浓集性分布。(5)剂型可影响疗效如片剂制备工艺不同会对药效产生显著影响。辅料:为解决制剂成型性,有效性,稳定性及安全性而加入处方中的除主药以外的一切药用物料的统称。辅料的作用:1赋型,2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3提高药物稳定性,4提高药物疗效,5降低药物毒副作用,6调节药物作用,7增加病人用药的顺应性辅料的应用原则:1满足制剂成型,有效,稳定,安全,方便要求的最低用量原则。2无不良影响原则。辅料的分类:(1)来源(2)作用与用途(3)给药途径药物的稳定性及有效期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1水解,2氧化,3其他反应(异构化,聚合,脱羧)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1,处方因素(PH,广义酸碱催化,溶剂,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处方中基质或赋型剂的影响)2,外界因素(温度,光线,空气,金属离子,湿度和水分,包装材料)药物制剂配伍变化和相互作用类型:1物理学的配伍变化。2化学的配伍变化。3药理学的配伍变化注射液的配伍变化类型:1溶剂组成改变。2PH的改变。3缓冲容量改变。4离子作用。5直接反应。6盐析作用。7配合量。8混合顺序。9反应时间。10氧与二氧化碳的影响。11光敏感性。12成分的纯度。药品包装的作用:1保护功能。2方便应用。3商品宣传。药品包装材料的分类:1按使用方式(使用方式分Ⅰ,Ⅱ,Ⅲ三类。Ⅰ类直接接触直接使用药品的包材,Ⅱ类直接接触使用时经清洗并可以消毒灭菌的药品包材,Ⅲ类是Ⅰ类Ⅱ类以外可能直接影响药品质量的包材。)2按形状。3按材料组成。药品储存的相对湿度为35%-75%。质量状态色标管理合格为绿色,不合格为红色,待确定为黄色。按批号堆码,不同批号的药品不得混垛,垛间距离不小于5厘米,与地面间距不小于10厘米,与库房内墙,顶,温度调控设备及管道设施间距不小于30厘米。第二章药物的结构与药物的作用第一节药物理化性质与药物活性1,药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和渗透性对药效的影响(人体中,大部分环境是水相环境,体液,血液,和细胞液都是水溶液,药物要转运扩散至血液或体液,需要溶解在水中,故需要药物有一定的水溶性又称为亲水性。而药物在通过各种生物膜时,由于这些膜主要是由磷脂组成的,又需要药物具有一定的脂溶性。故,药物亲水性或亲脂性的过高或过低都对药效产生不利的影响。用P脂水分配系数来表示P=Corg(非水相中量浓度)/Cw(水相中量浓度)当药物脂溶性低时,随着脂溶性增大,药物吸收提高,当达到最大脂溶性后,再增大脂溶性,则药物的吸收性降低。药物分子的结构的改变对P的影响较大。当分子中官能团形成氢键的能力和离子化程度较大时,水溶性增大,相反结构中含有较大的烃基,卤素原子,脂环等非极性结构,药物脂溶性增大。药物的渗透性与溶解性存在相互对立又统一的性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药物溶解性和肠壁渗透性的不同组合将药物分四类:Ⅰ类高水溶性,高渗透性的两亲性分子药物。Ⅱ类低水溶性,高渗透性的亲脂性分子药物。Ⅲ类高水溶性,低渗透性的水溶性分子药物。Ⅳ类低水溶性,低渗透性的疏水性分子药物。)2,药物的酸碱性,解离度和PKa对药效的影响(药物通常以非解离的形式被吸收,通过生物膜,进入细胞后,在膜内的水介质中解离成解离的形式而起作用。酸性药物:lg[HA]/[A-]=pKa-pH,碱性药物:lg[B]/[HB+]=pH-pKa。酸性药物的pKa大于消化道体液pH时分子型药物所占比例高,因此通常酸性药物在PH低的胃中,碱性药物在PH高的小肠中的非解离型药物增加,吸收也增加,反之都减少。离子型,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起作用。)第二节药物结构与药物活性药物的典型官能团对生物活性影响:1烃基,可改变溶解度,解离度,分配系数,还可以增加位阻从而增加稳定性。2卤素,很强的吸电子基,可影响药物分子间的电荷分布和脂溶性及药物作用时间。3羟基和疏基,可增强与受体的结合力,增加水溶性,改变生物活性。取代在脂肪链上可使活性和毒性下降,在芳环上时有利于和受体的碱性基团结合,使活性或毒性增强,当被羟基酰化成酯或烃化成醚则使其活性多降低。疏基有较强的亲核性,故可作解毒药或影响代谢。4醚和硫醚,醚中的氧原子有弧对电子,能吸引质子,具有亲水性,碳原子具有亲脂性,使化合物易于通过生物膜。硫醚可氧化成亚砜或砜,极性强于醚,与受体结合的能力及作用强度也不同于醚。5磺酸,羧酸和酯,磺酸使化合物水溶性和解离度增加,不易通过生物膜,降低生物活性,毒性降低。羧酸水溶性和解离度均比磺酸小,但羧酸成盐可增加其水溶性,成酯可增大脂溶性,易被吸收,使生物活性增强,常将羧酸制成酯的前药,既增加吸收又降低酸性减少刺激。6酰胺,酰胺键易于生物大分子形成氢键,增强与受体的结合能力。7胺类,显碱性,易于核酸或蛋白质成盐,是氢键的较好接受体能与多种受体结合,表现多样的生物活性。活性:伯胺仲胺叔胺。季铵易电离成稳定的铵离子,作用较强,但水溶性大,不易吸收。药物化学结构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1,对细胞色素P450的作用(抑制作用,诱导作用)2,对心脏快速延迟整流钾离子通道的影响(主要是阻断,抑制)药物与作用靶标结合的化学本质:通过键合的形式进行结合,键合形式共有两大类:1,共价键(不可逆)2,非共价键(可逆):(1)氢键,(2)离子-偶极和偶极-偶极互相作用,(3)电荷转移复合物,(4)疏水性互相作用,(5)范德华引力药物的手性特征及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类型:1,对映异构体之间具有等同的药理活性和强度。如普罗帕酮,氟卡尼2,对映异构体之间具有等同的药理活性大但强度不同。如(氯苯那敏的右旋活性高于左旋)(萘普生的(S)-(+)强于(R)-(-))3,对映异构体中一个有活性,一个没有活性。如L-甲基多巴只有L-构型有效,氨己烯酸只有(S)-对映体是GABA转氨酶抑制剂4,对映异构体之间产生相反的活性。如(+)-哌西那朵具有阿片样作用,但(-)-哌西那朵为阿片受体拮抗剂,扎考必利的(R)-对受体拮抗,(S)-为受体激动剂。5,对映异构之间产生不同类型的药理活性。如右丙氧酚镇痛,左丙氧酚镇咳。对映异构体奎宁为抗疟药,奎尼丁为抗心律失常药。6,一种对映体具有药理活性,另一对映体具有毒性作用。如氯胺酮只有(S)-(+)对映体才有麻醉作用,(R)-(-)是中枢兴奋第三节药物化学结构与药物代谢(看书P42-49了解一下药物结构与第Ⅰ相和第Ⅱ相生物转化的各种规律。)第三章药物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与临床应用固体制剂分类:按剂型分: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释放速度分:速释固体制剂,缓控释固体制剂,普通固体制剂固体制剂特点:1,物理,化学稳定性好,生产工艺较成熟,生产成本较低。2,制备过程的前处理需经历相同的单元操作3,药物在体内需先溶解后再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4,剂量较易控制。5,贮存,运输,服用以及携带方便。一般质量要求:散剂检查:粒度,外观均匀度,干燥失重,装量差异,装量,无菌和微生物限度。除另有规定外烧伤或严重外伤,儿科用中药散剂还需依法检查通过七号筛(120目,125um)的粉末重量不得少于95%,外观应色泽均匀,干燥失重减重量不得过2.0%,水分不得超过9.0%颗粒剂检查:粒度,干燥失重,溶化性,装量差异,装量,微生物限度。除另有规定外,颗粒剂的粒度不能通过一号筛(2000um)与能通过五号筛(180um)的总和不得超过供试量的15%,干燥失重减重量不得过2.0%。片剂检查:外观均匀度,硬度,重量差异(含量均匀度),崩解时限(溶出度或释放度),微生物限度等胶囊剂检查:水分,装量差异(含量均匀度),崩解时限(溶出度),微生物限度散剂的分类:按使用方法(口服散剂,局部用散剂),按药物组成数目(单散剂与复散剂),按剂量(分剂量散剂,不分剂量散剂)散剂的特点:1,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2,外用时覆盖面大,兼具保护,收敛等作用。3,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特殊群体。4,包装,贮存,运输及携带较方便。但吸湿性,化学活性,气味,刺激性,挥发性等性质影响较大,对光,湿,热敏感的药物一般不宜制成散剂。散剂用法:外用(撒敷法和调敷法),内敷(温水,服后半小时内不可进食,剂量大时分次服,服用不便的中药散可加蜂蜜调和,对温胃止痛的散剂不需用水送服)颗粒剂的分类:可溶颗粒,混悬颗粒,泡腾颗粒,肠溶颗粒,缓释颗粒和控释颗粒颗粒剂的特点:1,分散性,附着性,团聚性,引湿性等较小。2,服用方便,并可加入添加剂(着色剂或矫味剂)提高病人的顺应性。3,通过采用不同性质的材料对颗粒剂进行包衣,使颗粒具有防潮性,缓释性,肠溶性。4,通过制成颗粒剂,可有效防止复方散剂各组分由于粒度或密度差异而产生离析。颗粒剂的用法注意事项:可溶型,泡腾型颗粒剂应加温水开水冲服,切忌放入口中用水送服。混悬型颗粒剂冲服如有部分药物不溶解也应该一并服用。中药颗粒剂不宜用铁质或铝制容器冲服,以免影响疗效。片剂的分类:普通片剂,含片,舌下片,口腔贴片,咀嚼片,可溶片,泡腾片,阴道片与阴道泡腾片,缓释片,控释片和肠溶片。片剂的质量要求:1,硬度适中(50N以上)。2,脆碎度(小于1%为合格片)。3,符合片重差异的要求,含量准确(0.30g+-7.5%,=0.30g+-5.0%)。4,色泽均匀,外观光洁。5,符合崩解度或溶出度的要求,普通片剂的崩解时限是15分钟,分散片,可溶片为3分钟,舌下片,泡腾片为5分钟,薄膜衣片为30分钟,肠溶衣片要求在盐酸溶液中2小时内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现象,在PH6.8磷酸盐缓冲液中1小时内全部溶解并通过筛网等。6,小剂量的药物或作用比较剧烈的药物,应符合含量均匀度的要求。7,符合有关卫生学的要求。片剂常用的辅料:四大类:1,稀释剂(填充剂)2,润湿剂和粘合剂3,崩解剂4,润滑剂。其他(着色剂,芳香剂和甜味剂)片剂常见的问题:1裂片(顶裂和腰裂,1物料中细粉太多,空气不能及时排出导致压片后气体膨胀而裂片。2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