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9页2013年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共五大题,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正延迟满足是指个体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一种抉择取向。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进行了一次实验,即让学龄前儿童(4~6岁)进行选择:在实验室中等待一段时间后获得很多棉花糖;或是示意研究者不愿意等待,此时只能获得一个棉花糖。他们发现在儿童中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儿童愿意等,而有的儿童则要求立即得到糖果。研究者发现延迟满足能力与学业成就、智力水平以及成就需要呈正相关。能够做到延迟满足的儿童,在10余年后,其申请大学时的SAT测验(美国的大学入学考试)成绩也较高。学业延迟满足被看作是一种确保目标活动不被打扰,从而使其有效进行的策略,比如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愿意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在晚上也愿意继续坚持看书等。研究者认为延迟满足对教育和学业表现具有重要意义,这种自我调控能力能够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及信息加工,为学习付出更多的心理资源和时间资本。目前研究证实了学业延迟满足与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有显着相关。延迟满足是一种资源管理,换句话说,它是学生用以成功完成学业的策略性工具。善于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来促进学业任务完成的学生延迟满足能力也更好。随着延迟满足研究领域的扩展,人们在职业中是否为了更高的职位和薪金等选择延迟满足也受到了关注。对公司来说的一个好消息是,职业延迟满足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职业承诺、工作满意度存在显着正相关,那些愿意延迟满足的人工作绩效也比较突出,付出更多的员工对于自己的工作也是更为满意的。对于工作年龄不同的员工,同年龄的大学生要比已经参加工作的人更愿意在工作中延迟满足,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由于工作经验缺乏,愿意为了积累经验而付出更多精力。2011年,研究者对那些40年前曾经接受过延迟满足实验的60个中年人进行了重新测验,结果发现那些小时候自我控制能力低的成人,在完成认知任务时控制能力仍然较低。后续进行脑功能成像的研究则表明,两组人在主管动机水平以及控制能力的脑区的激活模式上也是有差异的。高控制力的人在控制任务和基线任务上,前额叶的激活模式是不一样的,在控制任务中表现出右侧额下回的激活更多;而低控制能力的人表现得更为明显的,则是腹侧纹状体,而这一部位与奖赏有关,说明延迟满足能力低的人的确表现为考虑近期利益多一些。研究表明儿时的延迟满足能力的确对后续的学业、职业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会反映到脑机制上。但是对于延迟能力影响了脑机制,还是先天的激活模式差异影响了个体的延迟满足能力,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1.下列对“延迟满足”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延迟满足是一种抉择取向:个体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甘愿放弃即时满足。B.研究者发现:个体的延迟满足与学业成就、智力水平以及成就需要呈正相关。C.学业延迟满足是一种资源管理,是学生用来成功完成学业的一种策略性工具。D.随着延迟满足研究领域的扩展,个体选择职业延迟满足的原因也受到了关注。2.对选文内容及思路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先,对“延迟满足”这一术语做出了科学的界定。这旨文本展开的基础。B.接着,对学业延迟满足与职业延迟满足进行了阐释。它是文本的继续展开。C.然后,用实验结果介绍脑机制和延迟满足间的关系。它是文本的深入展开。D.最后,阐明了延迟满足对学业、职业等产生的影响。这是文本主旨的升华。第2页共9页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学习方面,延迟满足与自我调控能力相关联,而自我调控能力能够促进学习者学习付出更多的心理资源和时间资本。B.在工作方面,那些愿意延迟满足的人,他们的工作绩效也比较突出,付出更多的员工对于自己的工作也是更为满意的。C.高控制能力的人和低控制能力的人是有区别的,两类人在主管动机水平以及控制能力的脑区的激活模式上也是有差异的。D.延迟满足影响了人的脑机制,先天的激活模式差异影响了个体的延迟满足能力,对这种情况,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郭解,河内轵人也,温善相人许负外孙也。解父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休及铸钱掘冢,不可胜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釂(干杯),非其任,强灌之。人怒,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解出,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问其姓名,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重,至践更①时脱之。”每至直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②以十数,终不听。客乃见解。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谓仇家:“吾闻洛阳诸公在间,多不听。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无用待我!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乃听之。”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馀车,请得解客舍养之。解为人短小,恭俭,出未尝有骑,不敢乘车入其县庭。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令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此严重之,争为用。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之,杀此生,断舌。吏以责解,解实不知杀者,杀者亦竟莫知为谁。吏奏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议曰:“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不知,此罪甚于解知杀之。当大逆无道。”遂族解。【注】①践更:汉代的一种徭役。②居间:同下文“在间”,调解劝说。《汉书·游侠传第六十二》(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少时阴.贼,感慨不快意,所杀甚众阴:阴狠B.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矜:夸耀C.遂去其贼,罪.其姊子罪:认为……有过错D.吏以责.解,解实不知杀者责:要求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罪其姊子,收而.葬之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然后乃.敢尝酒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第3页共9页C.以.睚眦杀人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D.此罪甚于.解知杀之不能喻之于.怀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郭解年青时能舍身助人报仇,虽然做了许多杀人亡命、触犯法律的事,却常常如有神佑,能够幸免于难。B.郭解年长以后,变得不计较名节,经常做一些以德报怨的事,而且他广泛地施舍却很少要求别人回报。C.郭解为人静悍侠义,虽然名气很大,但是他却十分谦恭俭朴,因此赢得时人的敬重,大家争着为他效力。D.郭解由于任侠好施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誉,但是最终也是因为任侠行权,被朝廷以大逆无道的罪名处死。7.把原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译文:(2)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译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送严士元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8.“闲花落地”和“草绿湖南”都在写景。从表现手法上看,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异?请简要回答。(4分)9.诗中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试简要概括。(4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6分)[甲]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乙](1)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3)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4)惟觉时之枕席,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5)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三、(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行走的死亡沙漠黄雅思第4页共9页在没有水的时候,各样的生命被从领土上驱赶,唯一留下来的是支撑着所有生命与自己生命的泥土。在最后一点生命被榨干的时候,它们留下最后也是最坚定、最宝贵的意志,用无法想象的巨大压力把这最重要的部分压进自己的骸骨,然后用哆嗦着的、枯瘦的手抹去嘴角最后一点残笑。这时,一个全新的载体就生成了。成片的泥土接二连三地死掉,累成巨大的沙堆,而当沙互相渗透,它们的意志合为一体时,──沙漠就形成了。成片的泥土接二连三地死掉,垒成巨大的沙堆,而当沙互相渗透,它们的意志合为一体,它——沙漠就形成了。沙是死者的尸骸,不同的是这尸骸居然还保留着自己的意志,而且似乎越发坚定,这也就是它存在的意义。沙与泥土的最大不同在于:它不需要任何其他生命与非生命的支持,支撑它的是自己的意志。它有最简单的构造,不需要新陈代谢,甚至也不需要水来固定,因为它,是漂泊的、孤独的生灵。世上再没有能超过沙的浪子,它总在不停地流浪,永不停歇。微尘也好大漠也罢,总是从一处漂移到另一处,没有哪一个地方可以让它停下,除非这里有泥土,有湿润的回忆阻拦。这大概也是我们畏惧沙漠的原因,除了荒凉,还有就是对流浪的恐慌。我们都是有家的幸运儿,就算没有家,总也有个容身之所,而且也不用被自己心中的什么东西驱赶着前进,我们渴望的是安定,不是四处奔逃。沙不一样,它要不停地走,你今天在这里看到的沙和昨天在这里看到的沙是不同的。是因为它要不停地追寻和逃离。追寻,是因为意志。沙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追随自己背负的意志,并寻找一个适合的地方让其繁茂生长。这是它绝对无法摆脱更不能背叛的使命,因为如果没有这个,它的存在就失去意义。逃离,仍是意志在作祟。它不能停下,因为停下就等于背叛自己的使命,这是一种无耻的怯懦,对于一位只剩下枯骨的勇士,更是一种莫大的凌辱,它要远远离开这难以忍耐的煎熬。还有更危险的,沙一旦放慢脚步,时间的利齿就会把它嚼碎,连同它那可怜的,还未生根的小小梦想一起,咽下黑洞似的胃袋。因为沙在走,于是沙漠也跟着聚拢或扩张。成片的沙漠,呈现令人心碎的柔黄色光泽,几乎没有人能理解它们的执著,或者根本就没有人尝试过要去揣摩它们的心思。这些可怜而可爱的生灵,一路劳累奔波,但即使是一位英雄,又经得起几次雨雪风霜?太多的泥土不能等到最后,比如屈原、杜甫,又或者是苏东坡──无边的痛苦无疑征服了他们,摧毁了他们,这种征服与摧毁是强有力的、无可抗拒的。于是他们看到自己的破裂,无数的烟尘从心中迸出,只留下一片衰微的枯黄。但泥土毕竟没有真的毁灭,沙会代替他们前进,不过这时他们更加坚强也更轻快,没有肉体和各种欲念的牵绊,他们的脚步会变得更加坚定,因此虽然要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他们也乐于经历这样的蜕变——虽然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无边的精神折磨。沙继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