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讲精练世界史专题09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教师版)【考纲要求】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考情分析】本专题是世界现代史中的主体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区。从考查题型上看,近几年考查的多数是选择题,非选择题较少。从内容上看,各个知识点均有涉及,分布较为零散。2013年的高考本专题仍是考查的重点知识之一。从考查题型看,可能仍以选择题为主,但不排除出主观题的可能性。要注意本部分知识与经济史联系出题。从考查内容看,应特别注意美苏关系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后国际局势的发展趋势和影响。从文综的角度看,要注意本专题知识与当今世界的地区热点问题相联系进行命题。【知识结构】2【高频考点整合】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两极格局的形成2.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美苏激烈对抗,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形成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德国分裂、朝鲜分裂、古巴导弹危机。’(2)两强长期处于均势,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感悟高考】1.(2012·大纲全国高考)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不断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6年后,华沙条约组织于1955年宣告成立。促使华约成立的直接原因是()A.第一次柏林危机B.两个德国分立C.联邦德国加入北约D.共产党情报局成立1.走向联合的欧洲3(1)原因①二战后,西欧各国不得不依附于美国来恢复经济、对抗苏联。②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较快发展,要求摆脱美国控制。③西欧各国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2)过程①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②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③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3)影响①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实力的增强。②促进了多极化趋势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原因①美国扶植②重视科技与教育③制定经济计划,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④进行民主化改革(2)结果①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②改变了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冲击着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③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原因:二战后,诞生了许多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民族独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国家主张团结合作。(2)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3)意义: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4)中国的振兴考点三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1.两极格局瓦解(1)标志:1991年12月苏联解体。(2)影响:两极格局和雅尔塔体系结束。4【易混易错】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崩溃,但不是世界走向多极化的根源,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腾飞、第三世界经济发展迅速,这些都是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的重要因素2.多极化趋势加强(1)表现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出现“一超多强”局面,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积极推行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②欧洲、日本、俄罗斯,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加强,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③世界反对一国独霸、要求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2)影响①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感悟高考】1.(2009·广东高考)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A.苏联解体后两极世界变成了单极世界B.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C.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D.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课后精练】一、选择题1.(2013·汕尾二模)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著名的“铁幕”演说,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美国接下来5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B.发动“冷战”C.发动朝鲜战争D.帮助建立“欧共体”【考点定位】必修一•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冷战的序幕2.(2013·临沂期中模拟)《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该文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没有剧烈冲突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D.美苏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考点定位】必修一•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冷战的影响3.(2103·河北高中联考)上世纪美国“最出色”的外交家乔治·凯南在1946年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次年,他告诫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并要保持“坚定与耐心”。这些言论A.批评了冷战政策B.夸大了美苏之间的分歧C.力图缓和与苏联之间的关系D.力主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考点定位】必修一•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冷战4.(2013·山西模拟)二战后,捷克斯洛伐克贝奈斯总统领导的民主联盟曾被视为东西方之间可能的桥梁,但在预定举行的大选中将面临失败的共产党人在1948年2月夺取了政权。从当时国际环境看,这一变化反映出的是A.美苏两国关系的日趋紧张B.“冷战”由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而引发6C.两极格局形成导致欧洲的分裂D.马歇尔计划激化了欧洲国家内部矛盾【考点定位】必修一•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冷战时的国际关系5.(2013·乐山调研)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肯尼迪曾评价柏林墙是“世界上第一堵不是用于抵御敌人,而是用来对付自己的百姓的墙。”下列关于柏林墙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修筑柏林墙是为了防止法西斯死灰复燃②柏林墙是二战后东西方冷战关系的标志③柏林墙切断了东西柏林之间的联系和自由往来④1990年柏林墙被拆除即标志雅尔塔体系彻底完结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考点定位】必修一•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冷战的表现6.(2013·泰兴测试)以下海报是荷兰政府于1949年刊印的,由此可知,荷兰政府意意在()A.揭露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荷兰的阴谋B.宣传马歇尔计划对荷兰经济的重要性C.成为美国的盟友,共同遏制苏联D.希望民众与政府齐心协力克服经济困难7【考点定位】必修一•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马歇尔计划7.(2013•南阳模拟)“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以上叙述说明了A、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B、美国要恢复西欧经济以遏制苏联C、多极化趋势出现D、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考点定位】必修一•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马歇尔计划8.(2013·扬州测试)古巴导弹危机已经走过50个春秋。危机时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曾说:“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到无核的世界”。这表明古巴导弹危机()A.客观上缓解了冷战期间的国际紧张局势B.美苏核均势下的一次争锋C.由美国发起并以苏联妥协告终D.拉开了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终,说明当时战略优势是在美国方面故应排除B。故选A。【考点定位】必修一•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古巴导弹危机9.(惠州市2013调研)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但冷战的“化石”仍然存在。属于冷8战化石的是A.北约B.华约C.欧盟D.世界贸易组织【考点定位】必修一•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北约10.(2013·济南模拟)1963年法国拒绝了英国加入欧洲共同市场(欧共体前身)的请求。戴高乐在解释法国的决定时说,如果让英国加入,就意味着最终会出现“一个依赖美国并由美国领导的庞大的大西洋共同体”,这是不能接受的。这说明A.欧洲一体化进程停滞B.法国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C.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D.西欧已完全摆脱美国的控制【考点定位】必修一•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的产生11.(2013·浙江名校联考)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其意图在于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B.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C.重新确立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912.(2013·邯郸四校联考)英国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力鼓动欧洲联合的国家。但在是否加入欧共体的问题上,英国人用“with”而不是“of”来形容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主导因素在于英国()A.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最广阔的市场B.与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的政体相近C.念念不忘其昔日显赫的大国地位D.企图控制欧洲并与美国全面抗衡13.(2013·安徽示范高中联考)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14.(2013·盐城摸底)1984年7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指出:“面向21世纪,在日本人一致同意前提下,大胆触动过去意见纷纭或回避触及的问题,重新形成统一看法,以促进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地前进,推动国家的发展。”这表明日本()①企图摆脱雅尔塔体系的束缚②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③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④政府将正视历史,勇担责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015.(2013·南通一中测试)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D.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16.(2013•洛阳模拟)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17.(2013·江西红色六校联考)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11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C.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D.“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二、材料解析题18.(2013·济南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风云变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认为“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理由是什么?材料二1971年7月理查德·尼克松在堪萨斯城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几个世界实力中心一一西欧、日本、中国以及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1/3时间里这五支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中心。——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2)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