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考点解析(必修4)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济北高三政治组王丽~备战2013高考第1页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考点知识解读总体论述必修部分共四个模块,其中难度最大的是必修4。对《考纲》和《说明》规定的必修4的考点,考生既要站在提高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目标高度上进行理解,还要具体弄清楚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方法论意义。有效复习必修4,关键是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的理解要到位,明确重点、难点和热点,在抓住重点概念、原理的基础上把点连成线;在对教材逐层、逐段分析后归纳出要点,由线到面构建知识网络。专题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高考导航二、知识体系三、高考考点(1)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四、高频考点纵观近几年高考,本专题命题较少,试题集中在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唯心主义及其形态等考点,一般为选择题,难度也小。例题1、(2010年江苏单科,2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济北高三政治组王丽~备战2013高考第2页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例题2、(2009年江苏单科,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五:联系热点专题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高考导航本专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2012年高考突出考查考生对本专题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如浙江卷第27题考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江苏卷第28题考查了尊重规律、第27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山东卷第31题考查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新课标全国卷第22题和山东卷第24题考查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福建卷第35题考查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江苏卷第29题、北京卷第40题考查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备战2013年高考,考生要全面把握本专题基础知识,同时要注意对它们的理解与运用,特别要在运用上下工夫。高考试题常以名言、俗语、漫画、社会热点为背景材料,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的特点和作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特点及追求真理的过程等知识。二、知识体系三、高考考点济北高三政治组王丽~备战2013高考第3页(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四、高频考点频考点1、哲学的物质概念例题1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之间的联系表现在()A.没有物质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B.没有物质,就没有物质具体形态C.物质是永恒的,物质具体形态是暂时D.物质概括的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而物质具体形态只有个别属性频考点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例题2、(2010年江苏单科,2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频考点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例题3、(2010年天津文综,10)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水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认识事物要从整体与部分的统一频考点4、物质运动的规律例题4、台风,是形成于北太平洋西部的强烈热带海洋气旋,它每年夏秋两季都会光顾我国的沿海地区。目前,科学技术无法阻止台风的到来,也无法改变台风行经的路线,人们可以做到的是预测台风的到来和做好防范工作,把损失降至最低。这表明()A.人们只有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才能改变台风形成的规律B.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台风C.人们在客观条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D.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例题5、(2010·山东济南模拟题)荀子说过,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世界是永恒发展的B.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规律具有普遍性D.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频考点5、物质决定意识例题6、(2011·浙江温州模拟题)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自主创新、和谐社会、博客、物流等新名词不断涌现。从哲学上看,这说明()A.人类社会是物质的B.思维活动都是实践活动C.物质决定意识D.意识可以创造出新物质频考点6、意识的能动作用例题7、“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是()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频考点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例题8、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看,“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典故中的主人公所犯的共同错误是()A.没有看到事物之间是联系的,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B.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C.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活动缺乏社会历史性D.没有做到从已经变化的实际出发去认识和解决问题济北高三政治组王丽~备战2013高考第4页例题9、(2011·广东肇庆模拟题)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以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大多数国家的选择,但不同国家发展阶段不同,国情不同,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举措也不一样,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推行的做法,中国各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也会有不同的特点。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模式发展的新探索,也是一个长期努力和实践的过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以相对较低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结合材料,阐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思想。答案:(1)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做法,各地发展低碳经济也不一样。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和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思想。(2)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体现了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统一起来的思想。频考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例题10、为了应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针对第一代互联网数据包传送格式设计时的局限性,世界互联网工程组织设计并正式发布了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数据包传送格式。这表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频考点9、真理例题11、(2010·山东潍坊模拟题)“当数学原理用于现实时,是不确定的;当它们确定时,又不适用于现实。”这表明()①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②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③真理与实践不具有统一性④有的真理是确定的,有的真理是不确定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频考点10、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例题12、认识运动之所以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过程,是因为()①事物矛盾的暴露有个过程②事物本身的复杂性③认识本身的复杂性④人们的实践水平及其认识条件的历史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例题13、发展观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处于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发展的理解并不相同,按时间顺序发展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起初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后来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再后来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如今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后代人的发展”。不同的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分析发展观的演变所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道理。【解析】本题以人们发展观的转变来考查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相关知识,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使认识不断深化、拓展、向前推移,另外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不同的认识的作用是不同的,要树立正确的认识,追求真理。答案:(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观产生于实践中,在实践中得到发展、深化和完善。(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不同的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五:联系热点专题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一、高考导航本专题知识是2012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如福建卷第36题考查了联系的条件性,天津卷第3题考查了发展的实质,江苏卷第32题和浙江卷第29题考查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福建卷第39题考查了矛盾观的所有原理,新课标全国卷第39题考查了辩证否定观,江苏卷第35题、山东卷第30题考查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备战2013年高考,考生要全面系统地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力求理解、运用每一个知识点,并注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宏观知识体系。本专题试题多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材料,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侧重考查考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因此,考生要多训练,多反思,多总结,在训练中提升解题能力。二、知识体系济北高三政治组王丽~备战2013高考第5页三、高考考点(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四、高考频考点频考点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其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例题1、谚语:当一扇门对你关闭时,另一扇窗也为你开启。这一谚语符合()A.二元论B.重点论C.实践论D.两点论频考点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例题2、(2009年江苏单科,30)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这表明()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济北高三政治组王丽~备战2013高考第6页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频考点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例题3、(2011·重庆卷)画家通过对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作美术作品,表现个人内心世界。这表明,美术作品的创作是()①创造物质材料新的必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