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新课程历史高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15)(2013年5月23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3年高考新课程历史考前25天每日限时训练(15)浙江省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孙双武历史工作室(时间:2013年5月23日)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功用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B.C.D.25.《旧唐书·崔融传》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该材料说明唐朝A.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水陆交通B.重视发展国内商业却忽略海外贸易C.交通的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繁荣D.发达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26.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Ⅱ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三代的用人制度是世袭的B.九品中正制弊端严重C.宋明时期的用人制度是相对公正的D.后世用人以公开始于宋明时期27.自明清以来,小说就在中国老百姓之中广为流传。康有为甚至认为,在那个时代,“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如小说何。郑声不倦雅乐睡,人情所好圣不阿。”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城市商品经济发展②市民阶层壮大③小说的世俗性④重商观念形成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8.大公报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1927年1月6日《大公报》在社评中说:“中国有赤化问题之发生,中国之耻也。”由此可知当时A.《大公报》有较浓重的反共色彩B.国共第一次合作得到广泛支持C.《大公报》反对国民大革命运动D.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经彻底破裂29.下图为外国在华纱厂拥有纱锭数示意图,相关数据表明A.列强资本输出卷土重来B.中国民族工业濒于破产C.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D.列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30.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A.认识到太平天国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B.看到了太平天国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C.未看到太平天国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31.1947年2月,蒋介石在讲演中得意地说:“一年余以来,政府要收复什么地方,就收复什么地方,长春如此,张家口也是如此……”。但到1947年12月他却感到:自己也好,国民党的统治也好,已经处在“生死成败的关头”。这是因为①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失败②国民党对解放区重点进攻失败③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④解放军占领南京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32.据史料记载,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一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下列有关这段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A.罗马法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紧张程度B.奴隶的地位有所改善C.这一材料体现了公民法的实质D.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33.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抱着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而《太阳报》的标题则会是《英国首相和私生子相认》。”卡梅伦的上述言辞体现了英国首相A.社会地位较低B.权力受内阁制约C.受多方面监督D.不掌握国家实权34.列宁在向彼得格勒苏维埃会议发表一次讲话时说:“在国内,农民中很大一部分人都说:‘我们不再跟资本家打交道了,我们要同工人一道干’。我们只要颁布一项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法令,就可以赢得农民的信任,农民会懂得,只有同工人结成联盟,他们才能得救。”基于此,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的措施是A.颁布《土地法令》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实行新经济政策D.建立集体农庄35.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就必须了解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下列符合文艺复兴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是ABCD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二、非选择题:第40题25分。第41题12分,共37分。要求:条理清楚,紧扣题意。40.(25分)特赦是国家对某些犯罪或特定的犯罪人免除刑罚的措施,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荀悦曰:“夫赦者,权时之宜,非常典也。汉兴,承秦兵革之后,比屋可刑,故设三章之法、大赦之令,荡涤秽流,与民更始,时势然也。后世承业,袭而不改,失时宜也。……或赦大逆,或赦轻罪,或赦一方,或赦天下,期于应变济时也。”——杨鸿烈《中国法律思想史》(下)材料二民国七年(1918年)3月,北洋政府颁发赦免令,所有“洪宪帝制祸首”和“宣统复辟罪犯”一律特赦。在洋人地皮上做了一年又八个月的寓公之后,4月26日,杨度终于可以公开回到北京了。四天之后,他去中南海晋谒了冯国璋,当面向这位接任了黎元洪的军人代总统表示了感激之情。——李洁《文武北洋》材料三1959年12月4日10时整,特赦大会开始,由最高人民法院致词,宣布特赦10名战犯名单,按序列唱名,他们是杜聿明、王耀武、曾扩情、郑庭笈、宋希濂、杨伯涛、陈长捷、邱行湘、周振强、卢浚泉,法官向他们一一授予特赦通知书。第一个叫杜聿明时,他毫无准备,机械地应了一声“有”,立即站了起来。管理员叫他出列,到前面一列长凳前,面向主席台肃立。法官念完特赦通知书全文,杜聿明低头深深向法官鞠躬,双手接过通知书,又深深地鞠躬,转身退到长凳上就座。这时,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热泪夺眶而出,低头饮泣起来。——尹家民《红墙见证录》(1)依据材料一,概括荀悦对古代赦免制度的认识。(8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杨度成为“洪宪帝制祸首”和“宣统复辟罪犯”的原因。比较材料一、二,近代的特赦与古代有何本质不同?(8分)(3)依据材料三,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1959年新中国特赦战犯的历史背景,并指出特赦战犯应有的作用。(9分)40.(25分)(1)赦免是权宜之计,不是正常的典章制度。赦免的利弊,取决于统治者能否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来运用它。(8分)(2)原因:辛亥革命不彻底,保留了封建残余;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4分)不同:古代特赦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近代特赦则是近代社会司法制度的表现。(4分)(3)历史背景:1954年宪法颁布;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对战犯的改造也卓有成效;1959年是建国十周年。作用:发挥其在统一战线中的重大作用。(9分)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有一个很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新轴心时代”的文化发展与公元前500年左右的那个“轴心时代”会有很大的不同。概括起来说,由于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信息网络的发展把世界连成一片,因而世界文化发展的状况将不是各自独立发展,而是在相互影响下形成文化多元共存的局面……“新轴心时代’’的文化将不可能像公元前500年前后那样由少数几个伟大的思想家来主导,而将是由众多的思想群体来导演未来文化的发展。因此,真正有成就的思想家将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人民论坛“新轴心时代”下的文化超越》评论材料中关于“轴心时代”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41.(12分)答案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轴心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创造的各个学派及其思想主张,如儒家的“仁政”“民贵君轻”“天行有常”,法家的中央集权理论等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并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而西方产生的人文精神,如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观点,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轴心时代”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文化传统。但“轴心时代”的思想文化基本上是孤立发展的,只由少数思想家主导,因而其思想是民族的。“新轴心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的转变、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区域集团化、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文化的发展呈现出相互影响、文化多元共存的局面。“新轴心时代”的文化格局适应了当今世界多极化、全球化的趋势,有利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和交流,有利于推动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答案仅供参考。本题具有开放性,回答时言之成理即可)三、选考题:每小题15分。只能选择做其中的一道题。45.(15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在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天主教会遭到普遍反对的原因有哪些。(5分)(2)什么叫“异端”运动?宗教改革前的欧洲人民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为什么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出现?(8分)(3)宗教改革运动对西欧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进步影响?(2分)45.(15分)【答案】(1)原因:维护欧洲反动的封建统治;阻碍西欧国家实现民族统一;对人民群众的欺诈和无耻掠夺;阻碍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损害世俗王权和贵族的利益。(5分)(2)“异端”运动是指中世纪西欧采用反天主教会的宗教思想与罗马天主教会展开的斗争。(2分)原因:中世纪的西欧,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处在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和封建统治之下,采用宗教“异端”的形势展开反教会斗争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资本主义尚处在萌芽时期,新兴资产阶级还无法提出完善而成熟的斗争理论,不得不利用宗教“异端”思想进行斗争。(6分)(3)进步影响: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2分)46.(15分)【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他(洛克)认为,国家主权虽然属于人民,但为了保障个人的各项自由权利,这种主权应当受到一些必要的限制。如何限制呢?首先,人民的“革命权”,即人民在政府不能保障其自由的时候可以起来推翻它,就是一种限制的方式。其次,必须对主权进行分割,将它划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联盟权)三个部分,让三者互相牵制,以杜绝权利的滥用和专制现象的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