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试题(8)(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A.1903年B.1913年C.1924年D.1934年2.小学生的个性倾向主要表现在()。A.需要、动机、世界观B.理想、信念、世界观C.兴趣、动机、世界观D.兴趣、爱好、理想3.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2~7岁年龄阶段的儿童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是()。A.实践B.反应C.反射D.学习5.将拥有二十四个记忆单位的二十四个节气编码成只有四大记忆单位的《二十四节气歌》帮助记忆,这是利用了记忆编码中的()策略。A.系统化B.联想C.替换D.组块6.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A.痛苦不安B.感到惴惴不安C.感到极端焦虑D.什么事也做不下去7.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联结反应D.习惯成自然8.提出情绪辅导法的心理学家是()。A.斯金纳B.巴甫洛夫C.艾利斯D.雅各布松9.某学生由于自己的作文好几次在班上作为范文念读,从此特别喜欢上作文课。从学习动机目标远近关系看,属于()学习动机。A.主导性B.辅助性C.远景性D.近景性10.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C.用一个词来造句D.荡秋千11.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A.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B.寻求认可定向阶段C.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D.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12.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新奇性意见,表明其思维具有()。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13.将学业成绩看作是赢得地位和尊重的根源的是()。A.学习内驱力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14.布鲁纳认为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表象形式呈现,下列不属于这种呈现方式的是()。A.动作表象B.图像表象C.符号表象D.情感表象15.科学家根据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定势影响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1.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来体现的。2._______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_______。4.归因理论是从______来阐述行为动机的。.5.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_______的不同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6.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是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基本阶段有机地构成的。7.原型内化阶段包括了加里培林及其学派所称的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和_______三个阶段。8、_______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9.态度是一种______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10.提出假设指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常用的方式主要有和。1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______的过程。12.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标,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一直追问到________为止。13.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______,责任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14.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行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_____、课堂教学过程和_____三个方面。15.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______的过程。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简述学习与教学的要素。2.简述小学集体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3.举例说明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4.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5.简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对实际教学的作用。6.简述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指导思想。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对特殊儿童实施教育。2.如何训练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这一专著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2.B[解析]小学生的个性倾向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和世界观。3.B[解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关于年龄的划分如下:感知运动阶段为o~2岁;前运算阶段为2~7岁;具体运算阶段为7~11岁;形式运算阶段为ll、12~15、16岁。4.D[解析]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1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人类学习。5.D[解析]组块编码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6.C[解析]强迫行为是情绪障碍的表现,主要是指产生一系列呆板、机械的重复行为,在受到他人干涉时,就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也就是产生焦虑行为o7.B[解析]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是一个操作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8.C[解析]在改善学生认知方法方面,艾利斯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方法。9.D[解析]学习动机根据作用的主次分为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根据目标远近关系分为远景性学习动机和近景性学习动机。题干所说属于近景性学习动机。10.C[解析]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的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的特点。题中只有C选项符合要求。11.D[解析]柯尔伯格的道德判断发展的六个阶段为: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其中第六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是最高阶段。12.D[解析]思维的独创性是指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新奇性意见。13.C[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不直接指向知识和任务本身,而看重学业成绩。它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是成就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14.D[解析]布鲁纳认为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表象、图像表象、符号表象三种表象形式呈现。15.A[解析]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问题解决的途径。利用原型启发,发展类比推理,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鸟是原型,它对飞机的发明起到了启发作用,属于原型启发。二、填空题1.群体差异个体差异2.童年期3.行为规范的学习4.结果5.内在心理机制6.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应用7.内部言语动作阶段8.复述策略9.内部准备10.算法式启发式11.分类诊断12.学生的起始状态13.固定的编制l4.课前计划课后评价15.价值判断三、简答题1.[参考答案]学与教过程的基本因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1)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2)教师。主要通过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影响学与教的过程。(3)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4)教学媒体。它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都产生影响。(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而且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心理特性的发展。2.[参考答案]小学集体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1)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集体是个人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更快地进步,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要因势利导,使他们从小积极参加集体生活和活动,习惯过集体生活,成为集体积极的一员。(2)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要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勇于承担集体的工作和任务,乐意为集体做贡献,在集体生活中要讲团结,要谦让、互助、合作、主动关心他人。要自觉地维护集体的荣誉,明白个人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都直接与集体的荣誉有关,每个人都应为集体争光,并能与危害集体的行为作斗争。(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有时是有矛盾的,要教育学生遵循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与集体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的原则,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为集体服务的思想。3.[参考答案](1)需要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状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激发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2)诱因是指能够激发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3)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联系着的。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有机体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4)没有需要,就不会有行为的目标;相反,没有行为的目标或诱因,也就不会有某种特定的需要。(5)动机是由需要与诱因共同组成的。因此,动机的强度或力量既取决于需要的性质,也取决于诱因力量的大小。实验表明,诱因引起的动机的力量依赖于个体达到目标的距离。(6)成就理论告诉我们,除了目标的价值以外,个体对实现目标的概率的估计或期待也有重要的意义。4.[参考答案]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2)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心理加工实现的,整个活动过程依赖于一系列认知操作的进行。(3)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它需要运用高级规则进行信息的重组。5.[参考答案]归因理论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三是有助手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正因为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归因理论来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6.[参考答案](1)快乐学习,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充满快乐的过程。(2)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学习负担适度,留给学生一块自由发展的空间。(4)正确鼓励学生,不滥用惩罚。(5)让学习评价具有激励性。(6)每个教师都应成为“心理指导者”。四、论述题1.[参考答案](1)特殊教育必须注意内容、技能和环境的变革。内容必须满足各类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并通过特殊教育手段使学生掌握一些特殊技能。(2)在安排特殊教育的环境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种形式:①随班就读。让需要进行特殊教育的缺陷儿童进入普通学校的课堂中进行全日制或半日制的教育活动。②普通班加巡回辅导。将特殊儿童置于普通班中,由巡回辅导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向特殊儿童提供部分时间的教学,或对普通班教师进行咨询,商讨特殊儿童的辅导策略。③普通班加资源教室。资源教室是为中小学特殊儿童设立的、与普通教室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