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改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原教学大纲的发展广州大学李富潮E-mail:lifuchao@21cn.com讲授内容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与《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区别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教学大纲》在课程结构结构和目标、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发展三、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问2002年教育部修订并颁布的高中生物教学指导文件和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生物》2003年全国颁布使用的新教学指导文件和编写新的教科书:《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1-3)》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与《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区别(图片)2004年:5月在北京举行全国高中生物新课程骨干培训班。9月教育部指定广东省、山东省、海南省和宁夏自治区(四个省区)为我国第一批高中新课程实验区的,进行实验。广东省各市、地区积极响应,15个高中学科认真投入改革实验,取得可喜的成绩。(参考文件介绍)2005年:高中生物性课程在全国推开实验。广州市在高一级和高二级同时进行生物新课程实验。2007年:广州市产生第一批使用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毕业生。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指导文件教科书返回返回广东省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实验中的参考资料:《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管理与评价研究》《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课指导》《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总结研究报告》《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高中新课程生物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1、“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定义“课程标准”的定义: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结构)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总纲和各科课程标准两部分。(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第一卷)建国以来一直称两部分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本次基础课程改革,改称为“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1952年学习苏联,改为“教学大纲”;2002年基础教育改革考虑到教师的理解和接受等多方面的原因,又重新采用“课程标准”名称。2、“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内涵比较教学大纲课程标准(1)局限于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重点阐述;(2)国家规定对课程教学的是最高要求;(3)重点在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提供教学建议;(4)着重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学层次、课时分配和进度安排。(1)按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课程要素来编制。(2)国家制定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统一的基本要求;(3)突出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课程要素;(4)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可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3、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目录框架比较2002年教学大纲2003年课程标准一、课程目的二、课程目标三、课程安排四、教学内容l.高中生物必修课2.高中生物选修课五、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六,教学评价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必修部分二、选修部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4、大纲的“课程目的”与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教学大纲的“课程目的”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应用。(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科学态度,形成崇高科学的精神,初步具备创新意识,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发展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2)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3)倡导探究性学习(4)重视现实生活的联系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教学大纲》在课程结构和目标、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发展共同点:(1)把生物课程定义为:“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是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2)把生物课程的内容分解为“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不同点:课程标准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产物,它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弊端,应用现代教育理念和理论,教学模式和方法制定出来的教学纲领性指导文件,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发展。(1)课程结构方面的发展;(2)课程目标、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发展。1、课程标准采用新的“学习领域—科目—模块”课程结构数学语言与文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政治历史地理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音乐艺术(略)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学习领域(8个)科目(15)模块课程结构层次设置的作用和意义学习领域能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的综合化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更合理地确定科目设置,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新课程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城都获得一定学分,可防止学生过早偏科,避免井学科日过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总之,学习顿城的设计从更直观的屡面为课程蛄构的改善提供了保证。科目科目结构即学科结构,学科结构问题历来仅仅被当成是一个教材问题,这是不全面的,教材或科目关系到学科的价值走向,掌握从教的课程(科目)的属性和方向。模块“模块”与“单元”比较,具有更大的综合性和更强的独立性。模块的设置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有利于调整课程内容;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发展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2、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模块结构高中生物新课程结构的基本特征:(1)生物课程是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是重要的科学课程:(2)课程由三个必修模块和三个选修模块组成。必修模块是全体高中学生都要学习的,其作用是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基本素养。所以,选择的内容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即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选修模块是为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3)课程学习实行学分管理。高中生物新课程模块的内容:(1)必修部分模块内容: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原大纲单元内容对照:绪论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变异和进化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2)选修部分模块内容: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实践选修3:现代生活技术专题原大纲单元内容对照:绪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细胞与细胞工程遗传与基因工程生物1生物2生物3选修1选修2选修33、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学分管理过去统一的课程体系,其特点是让所有的学生,有同样的时间,学习同样的内容。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在学生共同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多样化、选择性,让具有不同爱好、兴趣的学生,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课程修习计划。学分管理是伴随选课而来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采用学分管理。生物课程共有6个必修学分和6个选修学分。修完3个必修模块并通过考试,可获得6个必修学分。物理、化学与生物不同,他们的必修模块也是6学分,但是必修模块只有2个。学生另外2个必修学分可以选学不同的内容。学生在获得生物课程的6个学分制后,就可以继续学习选修模块。生物、物理、化学和自然地理同属科学领域,学生在高中三年中每学年必须在科学领域获得一定学分(包括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学分制是高中新课程的新发展,普通高中阶段学制三年,必修学分共计116学分。学校如何管理学分?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选择选修模块?都是我们必须学习的新内容。4、高中生物新课程对课程目标的发展原大纲的“课程目标”如下:1.知识方面(1)获得关于生物学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2)了解并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3)获得适应现实生活所需要的人体生理知识,促进身心健康。(4)了解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与课程标准对照:1.知识(P714-21)2.态度观念方面(1)通过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2)正确认识我国生物资源状况、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3)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4)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与合作精神。课程标准对照2.感情态度与价值观(P722-25P81-10)3.能力方面(1)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等常用工具和仪器,掌握进行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2)能够利用各种媒体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3)学会科学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初步学会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作出合理的结论。(4)发展比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初步形成创造性思维品质,能够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某些实际问题。与课程标准对照:3.能力(P811-28)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三个方面都有明的显变化:(1)知识方面将“概念”和“模型”列入基础知识中,并要求学生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还提出了参与知识传播的任务;(2)将原来的“态度观念”发展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加了情感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3)能力方面,对生物学基本技能的要求更为明确,对信息能力的要求更为全面,提出了系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的变化对教师的要求:(1)树立教育在发展的观念,更新自己教育(教学)观。(2)扩大知识面,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加深对“科学本质”、“STS教育”、“探究性学习”的理解。(3)转变教师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指导着、“平等中的首席”。(4)调整教学策略,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重“教”向重“学”发展,重“结果”向重“变化”发展,“统一教育”向“差异教育”发展。(5)提高教学技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实行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生物建模能力在生物学问题解决中人们经常使用模型方法。利用模型方法解决问题,需先建立模型,简称生物建模。作谓建模,就是要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模型;然后依据模型进行推导、计算,作出预测。生物建模能力是一种探究能力。遗传基因选育新种的设计,可以通过“分析变量”、“构建基因组合模型”、推导杂交途径、作出预测来完成。题例:2003年高考题目:“小麦品种是纯合体(有一对基固杂合即可称为杂合体),生产上用种于繁殖,现要选育矮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马铃薯品种是杂合体(有一对基因杂合即可成为杂合体),生产上通常用块茎繁殖,现要选育黄肉(Yy),抗病(Rr)的马铃薯新品种。请分别设计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以及马铃薯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要求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简要说明,(写出包括亲本在内的三代即可)”。分析:遗传学中的“表现型”是一种事物模型,相当于生物体某性状的模式标本;而“基因型”的实质是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