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推荐要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5年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推荐要点胆汁淤积性肝病是一组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取得迅速进展。本《共识》是基于目前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治疗最新成果,遵照循证医学的原则编写的,共识依据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见表1。1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定义、分类及诊断流程1.1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定义胆汁淤积性肝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形成、分泌和(或)胆汁排泄异常引起的肝脏病变。根据病因可分为肝细胞性胆汁淤积、胆管性胆汁淤积及混合性胆汁淤积。胆汁淤积持续超过6个月称为慢性胆汁淤积。生化指标方面,建议AKP水平高于1.5倍ULN,并且γGT水平高于3倍ULN可诊断胆汁淤积性肝病。1.2常见成人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病因分类1.3成人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流程:疑似胆汁淤积初步诊断步骤如下。1.3.1询问病史、既往史、家族史、药物治疗史和酒精摄入情况。1.3.2体格检查。1.3.3腹部超声、CT检查,以除外肝外胆管阻塞,必要时可行EUS检查以评价远端是否存在胆道梗阻。1.3.4MRCP对于未能解释的胆汁淤积患者可以进行,ERCP主要用于可能需治疗的患者。1.3.5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查以及筛查肝病自身抗体等。1.3.6对于病因不明的肝内胆汁淤积或AMA阴性患者可考虑肝组织活检术。推荐意见:①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是重要的(A1);②超声、CT是鉴别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梗阻性黄疸的一线无创性成像方法(A1);③对于慢性肝内胆汁淤积的成人患者血清AMA检测是必需的(A1);④MRCP、EUS、ERCP肝活检等是可以考虑的更进一步检查(A1)。2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2.1病因治疗针对导致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不同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2.2药物治疗2.2.1熊去氧胆酸(UDCA)多数胆汁淤积性肝病可以通过服用UDCA达到这一治疗目标。2.2.2TUDCATUDCA是牛磺酸与UDCA的结合形式,为人胆汁中天然存在的亲水性胆汁酸,是熊去氧胆酸的生理活性形式。2.2.3SAMeSAMe是存在于人体组织的一种生理活性分子,是由SAMe合成酶催化蛋氨酸和ATP而合成的。2.2.4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通过阻止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黏附分子的表达而限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同时可选择性地抑制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2.3其他治疗2.3.1ERCP和内镜下治疗2.3.2肝移植术肝移植术可显著改善晚期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的生存期。2.3.3血液净化治疗2.3.4中医中药及其他治疗3常见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3.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PBC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疾病,病程呈进行性,可延续数十年。不同患者病情进展的速度差异很大。3.1.1PBC的诊断需至少符合以下3条标准中的2条以上。3.1.1.1存在胆汁淤积的生化学表现,主要为AKP水平升高。3.1.1.2特异性自身抗体①AMA滴度>1∶100(国内标准),阳性率超过90%;AMA对于诊断PBC的特异性超过95%;②M2型AMA(抗PDC-E2);③特异性ANA:抗Sp100或gp210抗体。3.1.1.3组织学改变典型改变为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以及小叶间胆管破坏。3.1.2PBC的治疗3.1.2.1UDCA长期研究显示,UDCA13~15mg/(kg•d)是PBC患者的治疗选择。3.1.2.2TUDCA研究表明服用TUDCA可使胆汁酸池更大程度地向亲水性转化,可显著改善PBC患者的生化学应答。3.1.2.3UDCA应答欠佳患者的治疗对UDCA应答欠佳的PBC患者的治疗尚在探索之中。3.1.2.4肝移植术肝移植术可显著改善晚期PBC患者的生存期。移植指征与其他原因所致肝衰竭相同:生活质量不能耐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或由于难治性腹水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反复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或肝细胞癌而预期寿命短于1年的患者。3.1.2.5PBC治疗新进展推荐意见:①PBC患者,包括无症状患者,如有生化反应异常,应使用UDCA[13~15mg/(kg•d)](A1)长期治疗(A1)。TUDCA也有确定疗效(B2);②在疾病早期患者和生物化学应答良好的患者,可观察到UDCA良好的长期效果(B1);这种生物化学应答应在治疗6月时评估(B1);③对于如何治疗对UDCA生化学应答欠佳的患者,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B2),布地奈德、奥贝胆酸有望成为对UDCA应答不佳患者的治疗选择(B2);④除外其他原因,表现为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6mg/dl(103μmol/L)的疾病晚期患者或生活质量不能耐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或由于难治性腹水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反复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或肝细胞癌而预期寿命短于1年的患者,应强烈建议行肝移植术(B2);⑤AMA阴性PBC的诊断需要肝脏活检证实有PBC典型的胆管损害特点,与AMA阳性PBC相比对UDCA的生化反应无显著差别(B2)。3.2PBC-AIH重叠综合征3.2.1PBC-AIH重叠综合征的诊断符合上述PBC及AIH条件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者诊断为PBC-AIH重叠综合征。另外还需注意AMA阴性的PBC-AIH重叠综合征的存在。3.2.2PBC-AIH重叠综合征的治疗推荐意见:①关于PBC-AIH重叠综合征的标准化诊断标准仍未确定。现有的诊断标准供参考(B1);②一旦确诊PBC,就应当考虑是否存在PBC-AIH重叠综合征,因为对治疗方案存在重要影响(B1);③对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联合应用UDCA和糖皮质激素是推荐治疗观点(B2),另一可选方案:开始单独使用UDCA治疗,在一个适当的时间(如3个月时),如果没有出现理想的生化应答,可以加用糖皮质激素(B2)。对于需要长期治疗患者,应当考虑小剂量类固醇治疗(C2)。3.3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3.3.1PSC的诊断PSC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其特点是胆管炎症性、纤维化性过程,肝内外胆管均可受累。诊断标准如下:有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肽酶升高等胆汁淤积生化特征的患者,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显示典型的多灶性狭窄和节段性扩张的胆管改变,并除外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即可以诊断PSC。建议对于疑似PSC的患者首先行MRCP,不能确诊时可考虑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3.3.2PSC的治疗目前尚无治疗PSC的有效药物。治疗的主要目标为PSC的相关并发症。3.3.2.1UDCA3.3.2.2免疫抑制剂和(或)其他制剂3.3.2.3ERCP和内镜下治疗3.3.2.4手术治疗推荐意见:①有胆汁淤积生化学特征的患者行MRCP或ERCP胆管造影明确PSC诊断,MRCP或ERCP正常的患者推荐肝活检以诊断小胆管PSC(A1);②PSC患者不推荐应用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A1);③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的PSC成人患者可以应用皮质类固醇和其他免疫抑制药物来进行治疗(B2);④考虑PSC的患者应该检测血清IgG4浓度来排除IgG4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A1);⑤血清胆红素升高和(或)瘙痒加重伴有进行性胆管扩张和(或)胆管炎的患者,建议立即行MRCP以除外显著狭窄。胆管显著狭窄的患者,建议内镜扩张或放置支架,对于内镜治疗不成功应考虑经皮胆管造影扩张胆道或放置支架(B2);⑥内镜和(或)经皮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显著狭窄患者如无肝硬化,建议行手术治疗(B2);⑦肝移植在晚期PSC患者中可推荐(B1),而且在有胆管细胞不典型增生证据的患者或严重复发性细菌性胆管炎时都应当考虑(B1)。3.4妊娠期内胆汁淤积(ICP)3.4.1ICP的诊断ICP为妊娠特有疾病,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临床上以皮肤瘙痒、血清学以肝内胆汁淤积的指标异常、病程上以临床表现及生化异常在产后迅速消失或恢复正常为特征。诊断的基本要点:①起病大多数在妊娠晚期,少数在妊娠中期;②以皮肤瘙痒为主要表现,程度轻重不等,无皮疹,少数孕妇可出现黄疸;③患者全身状况尚可,无明显消化道症状;④可伴肝功能异常,主要是血清ALT、AST轻、中度升高;⑤可伴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⑥分娩后瘙痒及黄疸迅速消退,肝功能迅速恢复正常。确诊ICP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血清甘胆酸及总胆汁酸2个指标,血甘胆酸升高≥10.75μmol/L或总胆汁酸升高≥10μmol/L可诊断ICP。ICP诊断要求排除其他疾病。3.4.2ICP的治疗治疗的目标是缓解瘙痒症状,降低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改善肝功能,最终达到延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的目的。3.4.2.1UDCA3.4.2.2SAMe3.4.2.3地塞米松3.4.3妊娠期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药物安全性评价推荐意见:⑴ICP的诊断依据:①妊娠期的瘙痒;②血清ALT升高,血清血甘胆酸或总胆汁酸升高;③排除其他导致肝功能异常或瘙痒的疾病。分娩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有助于ICP的诊断(A1);⑵UDCA可减轻瘙痒症状,改善肝功能,可用于妊娠中晚期有症状的患者但无足够证据表明可以减少胎儿的并发症(B1);⑶SAMe可以降低剖宫产率,延长孕周,改善肝脏生化指标,尚未发现对胎儿的毒副作用和对新生儿的远期不良影响(B1);⑷地塞米松在改善症状和生化指标、改善妊娠结局方面疗效不确切,主要应用在妊娠34周前,估计在7天之内可能发生早产的ICP患者,或病情严重需计划终止妊娠的促胎肺成熟(C2);⑸强调治疗过程中加强胎儿监护,把握终止妊娠时机(A1)。3.5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3.5.1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根据急性DILI的主要临床特点,将其诊断线索归纳为:①排除肝损伤的其他病因;②具有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血清学指标改变的时序特征;③肝损伤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特征。3.5.1.1诊断标准3.5.1.2排除标准3.5.1.3疑似病例3.5.2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治疗关键是停用和防止重新给予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属于同一生化家族的药物(以防止有相关化学结构的药物间的交叉毒性反应)。同时应尽快清除和排泄体内药物。推荐意见:①药物几乎可以引起所有类型的肝损伤,其中20%~25%为胆汁淤积型肝损伤,其特点为AKP>2×ULN或R值(R为ALT/ULN与AKP/ULN的比值)≤2,预后相对良好(A1);②治疗关键是停用和防止重新给予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属于同一生化家族的药物,多数患者停药后可逐渐恢复(A1);③治疗用药应尽量简化,药物可选择甘草酸制剂、SAMe、UDCA、多烯磷脂酰胆碱等(A1);对于免疫介导的药物性胆汁淤积,可以考虑使用皮质激素治疗(B1)。3.6各型病毒性肝炎所致胆汁淤积性肝病3.6.1病毒性肝炎所致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各型病毒性肝炎均可引起胆汁淤积型肝炎,分为急性、慢性两型。3.6.2病毒性肝炎所致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3.6.2.1治疗方面首先强调病因治疗,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积极抗病毒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保肝、改善胆汁淤积治疗。3.6.2.2除常规保肝药物外,可选择SAMe、UDCA、托尼萘酸、活血化瘀中药制剂。推荐意见:①各型病毒感染均可引起胆汁淤积型肝炎,成人以HBV、HEV为主,长期重度黄疸不退提示预后不良(A1);②治疗上可选用SAMe、UDCA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A1);③在排除禁忌证情况下,可短程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但要密切监测其不良反应(B2)。3.7酒精性肝病合并胆汁淤积3.7.1酒精性肝病合并胆汁淤积的诊断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如下:①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乙醇摄入量男性≥40g/d,女性≥20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乙醇摄入量>80g/d。②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质量减轻、黄疸等;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和蜘蛛痣、肝掌等表现。③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平均红细胞容积和缺糖转铁蛋白等指标升高。其中AST/ALT>2、γGT升高、MCV升高为酒精性肝病的特点。④肝脏B超或CT检查有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