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英德市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2015年英德市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数为2001人,就业人数为1975人,就业率为98.70%,对口就业率为79.11%。与2014年相比,毕业生增加了405人,就业率增加了0.02%(见表一)表一项目2014年2015年毕业生数/人15962001就业人数/人15751975就业率/%98.6898.70一、总体状况(一)就业去向英德职校1975名就业学生中到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的有1583人,占直接就业学生的94.23%;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有79人,占4.70%;其他方式的有18人,占1.07%。(二)产业分布在第一产业就业的有107人,占直接就业学生的6.37%;从事第二产业的为645人,占38.39%;从事第三产业的有928人,占55.24%。与2014年相比,从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人数的比例都有所下降,从事第二产业人数的比例有所上升(见表二)表二项目2014年2015年就业人数/人占就业总人数比例/%就业人数/人占就业总人数比例/%第一产业1046.601076.37第二产业59337.6564538.39第三产业87855.7592855.242(三)就业地域就业地域分为本地、异地和境外。本地就业的有1676人,占直接就业学生的99.76%;异地就业的为4人,占0.24%;境外就业的为0人。与2014年相比,本地就业比例下降了,异地就业的比例上升了(见表三)表三项目2014年2015年就业人数/人占就业总人数比例/%就业人数/人占就业总人数比例/%本地157499.94167699.76异地10.0640.24境外0000(四)就业地点就业地点分为城区、镇区和乡村。城区就业的有839人,占就业学生总数的49.94%;镇区就业的有561人,占33.39%;乡村就业的有280人,占16.67%。(五)就业渠道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的为1179人,占直接就业学生的70.18%;通过中介介绍就业的为174人,占10.36%;通过其他渠道就业的为327人,占19.46%。二、各专业大类就业状况从专业分类看,就业状况最好的专业大类是农林牧渔类,就业率达到100%;其次是教育类,就业率为99.80%;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和旅游服务类就业率处于平均水平左右。就业率最低的是财经商贸类,为97.45%;其次是信息技术类,为97.73%。从对口就业率上看,对口就业状况最好的是教育类,对口就业率达到95.86%;其次是农林牧渔类,对口就业率为89.92%;加工制3造类、旅游服务类、信息技术类的对口就业率处于平均水平以下。对口就业率最低的是财经商贸类,为70.64%;其次是信息技术类,为71.10%。从毕业生数看,加工制造类的毕业生数最多,为53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6.69%;其次是教育类,毕业生数为507人,占25.34%。毕业生数最少的是旅游服务类,为11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55%;其次是农林牧渔类,毕业生数为119人,占5.95%。从就业人数看,加工制造类的就业人数最多,为528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31.43%;其次是教育类,就业人数为506人,占30.12%。就业人数最少的旅游服务类,为109人,占6.49%;其次是农林牧渔类,就业人数为119人,占7.08%。各专业大类毕业生就业状况见表四。表四专业类别毕业生数/人就业人数/人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农林牧渔类11911910089.92加工制造类53452898.8872.85财经商贸类23522997.4570.64旅游服务类11110998.2074.77教育类50750699.8095.86交通运输类14213997.8971.13信息技术类35334597.7371.10合计2001197598.7079.11三、就业质量(一)就业合同在直接就业学生中,签订1年及以内合同期限的毕业生最多,为1345人,占直接就业总人数的80.06%;其次为1—2(含)年合同期限的为148人,占8.81%;2—3(含)年合同期限的为55人,占3.27%;43年以上合同期限的为51人,占3.04%。有81名就业学生未签订就业合同,占4.82%。(二)就业起薪英德市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2208元,其中薪酬为2001—3000元/月的最多,为1003人,占直接就业学生人数的59.70%;其次为1501—2000元/月,有656人,占39.05%,1501—2000元/月的最少,只有21人,仅占1.25%。(三)社会保险在直接就业学生中,享有三险的毕业生有754人,占44.88%;享有五险的毕业生有336人,占20.00%;享有三险一金的毕业生有253人,占15.06%;享有五险一金的毕业生有151人,占8.99%;有186人没有享受社会保险,占11.07%。(四)职业资格证书在全部毕业学生中,已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有160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0.06%;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有399人,占19.94%。四、就业特点(一)毕业生择业趋于理性2015年我校毕业生到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比去年减少了;合法从事个体经营就业的比例比去年略有增加;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学生有较大幅度的突破。这说明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择业趋于多元化,有较大风险的个体经营人数有所增加,有较多的学生选择提升学历。(二)产业分布合理,适应经济转型需求进入第一产业就业的比例比2014年减少了0.23%;从事第二产业的比例比2014年增加了0.74%;从事第三产业的减少了0.51%。虽然从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人数的比例均有所降5低,第二产业比例略有上升,但升降幅度都不大。这与广东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相一致,说明我校毕业生就业的产业分布合理,很好地适应了当前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就业地域趋于稳定,学校推荐仍是主要渠道2015年我校毕业生在本地就业的有1676人,占直接就业毕业生的99.76%,比2014年减少0.18%;异地就业的比例增加了0.18%。这说明毕业生就业地域比较稳定,并开始向外省辐射。学校推荐仍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四)毕业生就业权益有所保障,薪酬逐年增加我校直接就业学生中,超过九成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购买社会保险的比例为88.93%。平均月薪为2208元,比2014年有所增加。五、工作举措2015年,我校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措施,在确保就业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以提升就业质量为目标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一)加强校企合作学校致力于与优秀企业合作,构建良好的校企关系,与企业签定“订单”,以订单教育的方式来增加学生就业的机会。(二)搭建毕业生就业绿色通道开展“名企进校园”活动,邀请档次高、规模大的知名企业的负责人走进我们的校园,举办专题讲座,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既让我们的学生了解企业的工作内容和岗位需求,也让知名企业了解我们的学校,了解我们的学生。经常参加校园招聘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接触社会的平台。许多大型、特大型知名企业因而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三)突出就业市场调查研究6学校经常组织有关人员做好就业市场调研,考察省内特别是就业市场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了解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实施课程改革。(四)坚持全程职业指导学校实行全程就业指导,从思想上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科学的就业观,将就业指导课纳入正常教学内容,并定期以就业专题讲座、就业辅导课等方式开展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方法的教育,加强学生对就业的紧迫感,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指导和教育,做到一年级学生树立学习为就业打基础的思想意识,二年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找准就业定位,三年级学生具备初步职业能力。学生能沿着“就业----择业----创业”这条路走顺职场。六、就业工作挑战和展望2015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就业观念偏差、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反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我校将认真总结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拓宽就业信息渠道,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推进就业反馈长效机制建设。(一)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做好市场调查,多渠道、多途径收集毕业生需求信息,进一步建立、更新和完善用人单位信息库,积极主动与用人单位(尤其是本地优质的企业)加强联系,增进感情,开拓就业渠道,确保毕业生实习、就业畅通,随时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供需”服务。(二)加强职业指导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技能培训。通过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就业观念、就业定位、就业心态和诚信等方面的教育,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三)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7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是大众化教育。大众化教育的结果之一,就是毕业生剧增,就业会愈来愈难。学生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才能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学校要坚持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等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四)加强学生实习和就业的跟踪调查工作对就业学生实行台帐式管理,对就业人数、就业去向、待遇、再就业等进行登记,做到就业工作清楚明白;对实习学生,按《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严格管理,督促班主任和指导老师做好实习学生的跟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