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食品安全兽医导刊2010年第12期总第160期新闻热线(010)59195139转1150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的日益扩大,水产养殖中的病虫害也日趋严重,药物在降低水产动物的发病率、死亡率、促进生长及改善产品品质等方面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已成为现代水产养殖业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滥用和非法使用导致药物残留的情况也日益显现,严重的限制了水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我国水产品的出口。本文将就我国水产品安全现状、药物残留原因及检测等有关问题简述如下。一、我国水产品安全现状近年来,从中欧大战(氯霉素)事件、多宝鱼(硝基呋喃类)事件、豆豉鲮鱼罐头(孔雀石绿)事件,到最近出现的小龙虾促肌溶解事件等等,水产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以氯霉素为例,从2001年以来,我国出口水产品频频被进口国检出氯霉素残留,造成欧盟对我国动物源性食品的全面封锁,也引发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贸易大战,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在,所有出口欧盟、美国和加拿大的水产品都必须通过氯霉素检测,出口其它国家的虾类产品也要通过氯霉素检测。究其事件根源,不难看出是药物残留。药物残留指药物进入水产动物体内后,以原药或其代谢产物的形式在其组织器官中蓄积、贮存或以其他方式保留的现象,对水产品及消费者均会造成危害。目前在水生动物养殖过程中普遍使用的药物有八大类:消毒杀菌剂(如漂白粉)、染料类药物(如孔雀石绿、高锰酸钾等)、杀虫剂(如硫酸铜、敌百虫等)、抗生素药物、碘胺类药物、呋喃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如甲基睾酮)、转基因药物等。养殖者为了防病、治病、增加产量,在养殖过程中,大量滥用和非法使用这些药物的现象非常严重。此外,水产动物养殖中还存在着用污染水源来养殖水生动物的现象。污染水源中含有大量的农药、重金属(汞、镉、铬、铅、锌等)和有毒的工业废弃成份,这些有毒物也会在水生动物身上产生大量积累。二、水产品药物残留危害(一)危害消费者健康1.产生耐药性。在水产养殖饲料中长期添加促生长抗菌素或生产中滥用药物会导致水生动物体内的细菌产生耐药性,造成人类和动物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更困难,对人类的公共卫生构成了威胁。2.引起菌群紊乱。人体胃肠道寄生着大量菌群,在正常机体内是一个平衡体系。残留的药物会破坏人体微生物平衡,抵制或杀死敏感细菌,导致内源性感染,使机体易发感染性疾病。3.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是指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异常免疫反应。某些过敏体质的人或者动物,即使接触的药物残留量极低,也可引起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水产养殖中经常使用的磺胺类、四环素类及某些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是极易引起变态反应的品种。变态反应的症状多种多样,轻者表现为红症,严重者甚至发生危及生命的综合症。4.毒性作用。虽然水产品中药物残留引起急性中毒的事件极少,但药物残留可以通过食物链长期富集,当人体长期摄入残留某种药物的水产品后,可导致该药物在人体内大量蓄集,最终引发毒性损伤。例如,氯霉素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颗粒性细胞缺乏症,此外还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及抑制抗体的形成。5.“三致”作用。某些药物或天然物的残留极易对人类和动物产生致癌、致突变及致畸作用。孔雀石绿是水产养殖中经常使用的化学药品,但却是一种强致癌物;经常使用的呋喃类药物如呋喃西林、痢特灵以及在饲料中添加的部分生长促进剂如乙烯雌酚类也具有较强的致癌作用。6.激素样作用。含有性激素的水产品一旦被人食用后可产生一系列激素样作用,如潜在致癌性、发育毒性(儿童早熟)及女性男性化水产品安全问题现状及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徐飞1,师伟1,任康2,魏镭3,赵宁1(1.北京维德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海淀100085;2.北京市畜牧兽医总站,北京朝阳100107;3.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海淀100193)动物食品安全兽医导刊2010年第12期总第160期投稿信箱sydk2007@263.net51或男性女性化现象。7.其它。某些药物降解后易产生有害的分解产物,如水产消毒剂二氯异氰尿酸及三氯异氰。尿酸的分解产物中含有氰化合物,其在水生动物体内产生残留后危害极大。(二)破坏生态环境长期给水产动物大量用药以后,药物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随残饵、粪便等形式残留于水体环境中,严重地污染了水域环境,从而可能会带来水体正常藻类群被破坏,水体富营养化或类似赤潮的现象。重金属盐(如含汞、铜消毒剂和杀虫剂类)或半衰期较长的消毒杀虫剂(如林丹、五氯酚钠等)还会造成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三)影响国际贸易近年来药物残留是影响水产品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也是水产品贸易技术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水产品出口面临更加严峻挑战,国外技术壁垒高筑,对药物残留要求越来越高,项目越来越多,限量越来越低。目前已成为我国水产品出口的瓶颈。三、水产品药物残留原因导致药物残留的原因很多,水域环境、苗种、水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贮存、销售等过程中均可能造成水产品药物污染,影响水产品质量。(一)使用未经批准的药物或禁止使用的药物如一些刚生产出来的还没有通过审批、没取得生产许可证和批准文号的药物,或国家明令禁止却仍在继续使用的药物,如农业部早已于2002年宣布禁用药品清单,但时至今日,在许多基层的药物经销点仍能买到如呋喃唑酮等禁用药物。(二)未正确使用或滥用药物1.我国水产用兽药的研究基础比较薄弱。现阶段,我国缺乏对药效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毒力学及对养殖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基础理论的研究。一些药物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疗效不明显、毒副作用较大及使用剂量不准确、药物残留超标等问题。另外,目前被农业部批准使用的大部分水产用药是直接从兽药、农药、化工产品移植而来的,几乎还没有用于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治的专用药物。2.我国从事水产养殖生产的多数人员专业素质偏低。从事水产养殖的人员大多对各种水产用兽药的特性、用法及注意事项等缺少必要的掌握。而且在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预防方面也没有正确的认识。另外,由于缺乏必要的疾病学和病理学知识而无法做到科学合理用药。3.科学知识普及与宣传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对安全使用各种水产用兽药的科学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力度不够,而处于生产第一线的水产养殖者的有关水产用兽药的知识大多来自一些水产用兽药生产企业的业务人员不系统甚至片面的宣传,造成一些错误的用药观念的流传,如“治病先杀虫”、“猛药能治病”、“泼洒没有错”等。4.缺乏规范管理和科学的用药指导,导致药残问题严重。5.水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研究不到位,特别是鱼用药物安全限量及检测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使水产标准的制定工作缺乏科研基础。(三)水产品及其制品饲养加工时受到药物污染或储藏、运输方法不当1.饲养环节污染。有些药物由于使用方法不正确会造成一些药物在土壤中的残留,然后通过食物链被聚集,当达到一定限量时,会引起人体和其它动物的慢性中毒。另外垃圾上的有害物进入到动物体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2.加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一些经营者在加工贮藏的过程中,非法过量使用一些碱粉、芒硝、漂白粉或色素、香精等,有的在加工过程中添加抗生素以达到灭菌作用,更有甚者添加国家明确禁用的药品以达到谋求利润的目的。3.运输过程中的污染。运输过程中违反操作或者盛装水产品的器皿受到过污染,也可能造成化学污染或者微生物污染。(四)水产药物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我国水产药物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等规章制度还不健全,监督处罚等措施力度不够,致使水产药物市场比较混乱。(五)生态、生产环境的污染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工业“三废”的不正确排放以及人为破坏水产动物生活环境,使水产品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污染,由此造成水产品质量危害。四、水产品中食品安全的几种常见检测技术目前,我国在水产品药物残留检测水平上与欧盟、美国等的要求仍有差距,我们必须建立一套简便、快速、灵敏的水产品中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以满足日趋严格的残留限量检测的要求,保障水产品的食用安全。国内外用于分析水产品药物残留的方法很多,主要分快速筛选法和确证检验法。(一)快速筛选法该法既要求分析过程简单、分析速度快,又要求灵敏度高。适用于初步检测,对筛动物食品安全兽医导刊2010年第12期总第160期新闻热线(010)59195139转1152选为阳性的样品再用更精确的方法进行定量鉴定。1.微生物检测法。利用抗生素对某些微生物生长过程的特殊抑制作用而实现对抗生素残留测定的方法。该类方法价格较低廉、简单、快速,但操作较繁琐,易受组织中其他抗生素的影响,特异性低且灵敏度也不高。(1)棉签法。棉签法又称现场拭子法,是用棉签(拭子)采取动物体内的组织液,然后将其放置于涂满枯草杆菌的培养基中保存过夜。如果在拭子周围出现抑菌环,则表明组织液中有抗生素存在。该法是检测动物体中抗生素残留的现场试验方法。检出率较高。(2)杯碟法。将处理后的样品注入牛津杯中,与含菌液的检定平板贴合培养。根据抑菌圈有无及大小判定结果。采用不同的试验菌种,可检测不同的抗生素。此法与棉签法相比,能够排除一定的干扰,灵敏度较高,但要进一步提高灵敏度很困难。(3)其他方法。包括纸片法、TTC法、琼脂扩散法、BBRT法等,这些方法都存在灵敏度低的缺点。2.免疫分析法(IA)。免疫分析是以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可逆性结合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技术。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灵敏性。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酶联免疫法(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ELISA法是将酶与抗体分子联接成一个酶标物,当它与固相免疫吸附中相应抗体复合物相遇时,形成酶-抗原-抗体结合物,加入酶底物,发生酶催化反应,生成有色物质,根据颜色的深浅用肉眼判断或用酶标仪定量,从而确定待测物浓度或活性。现在市场上可以购买相关的试剂盒和检测卡产品,使用方便,因此,在现场监控和基层的大规模筛选检测中,免疫学检测方法更实际,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二)确证检验法国际上公认的定量确证方法是理化分析法,主要是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法(HPLC)、气质联用(GC-MS)和液质联用法(LC-MS/MS),这些方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假阳性少,缺点是样品前处理过程复杂、仪器化程度高且价格昂贵,分析速度慢。目前,我国对水产品(鱼、虾、贝类等)主要采用快速筛选与仪器确证相结合的形式。也就是对采集的样品先通过快速检测试剂盒或检测卡等产品进行初筛,然后将疑似的阳性样本再进行色谱和质谱测定,最后确定实际阳性样本。随着科技的发展,更多的新技术和方法也将应用于生产实践,如生物传感器方法、荧光免疫法,以及纳米科技、远红外和中红外也将应用于水产品药物残留的检测中。五、我国监控现状(一)兽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2002年我国发布的《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共收载了222种兽药的残留限量,此限量中的各项指标与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接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兽药在动物体内残留的检测提供了科学判定依据,确保畜产品的质量安全;2004年首次制定了共收载905种兽药原料及制剂的《兽药使用指南》,为指导养殖企业科学、合理地使用兽药,避免兽药在动物体内的残留,从源头上为保证畜禽产品的安全,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技术依据;近年来农业部大规模地组织开展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组织重点药物的科技攻关,研究检测方法以便及时监控不安全隐患。(二)兽药残留检测体系建设农业部从1998年起开始建设药物残留检测体系,通过几年的努力,建立健全了检测体系:成立了全国兽药残留专家委员会,对我国动物及动物源性食品中药物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进行预防和监控的技术审议咨询组织;建立了四个“国家残留基准实验室”,分别坐落在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内;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兽药监察所先后建立了部级或省级残留检测室。(三)残留监控体系的建立从1999年开始,农业部每年都制定并下达全国残留监控计划,内容涉及不同的动物、不同的组织、不同的药物、不同的检测方法、不同的抽样场所、不同的时间分布,承担残留监控检测的单位涉及全国30个省级兽药监察所和部分部级检测中心,有效地对食品安全实施监控。六、展望虽然目前我国的水产品药物残留问题还不容忽视,但是随着药物残留标准越来越严、残留检测技术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