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导入新课】第三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中国梦的思想内涵以及实现途径。教学重点: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教学难点: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讲授新课】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补充】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中将其思想阐述如下: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生产资料归统一的全社会所有划分为两个阶段,由低级到高级,由按劳分配到按需分配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社会生产商品货币关系不复存在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逐步消亡人成了社会和自然界的主人,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补充】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实质问题1899年他说:“社会主义的目的(和实质)是把土地、工厂等等即全部生产资料变为社会财产,取消资本主义生产。按照总的计划进行有利于社会全体成员的生产。”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和按每个人的劳动量分配产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特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小农经济国家必须通过发展商品生产等中间环节走向社会主义(发展商品经济)学会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重视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补充】从毛泽东的论述看社会主义的本质毛泽东认为,每一种社会形式和思想形式,都有它的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既有基本适应的一面,又有局部不适应的一面。▲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并认为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他指出:“我们的经验教训有很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之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结底就是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归根结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分析说明:由于对社会主义认识不清,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文化大革命”时期甚至发生停滞和倒退。1955年,我国GNP占世界的4.7%,1978年下降到2.5%;1960年,我国GNP与日本相当,而1978年却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案例一〗社会主义的吃饭问题(案例分析)一吹三层浪,一喝九条沟1978年3月,万里到安徽定远县考察。(举例说明)万里和一位穿着破棉袄的农民交谈。万里对新华社记者说:你看,我们的农民多好啊!他们的要求不高啊!可是,解放28年了,我们连农民这么低的要求都没有满足!凤阳花鼓:(举例说明)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羊,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腰鼓走四方。凤阳花鼓:泥巴房,泥巴床,泥巴囤里没有粮;一日三餐喝稀汤,正月出门去逃荒。风阳县委上报的逃荒人数:(举例说明)1967年2月,凤阳人口外流9900多人,3月1.8万多人。1969年3月,37%的农户和23%的人口外流。1970年春节,又有4000多人外流。1978年,凤阳县前五生产队,10户人家,4户没有大门,3户没有桌子,68人中,40多人没有棉裤。史成德家,7个孩子,10口人,只有3只缺口碗。小岗村的风波(举例说明)小岗生产队20户人家。副队长严宏昌老队长关庭珠队长严俊昌小岗村社员大会:严俊昌:“干脆承包到户,秋后打下粮食,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再不用记工分了。”“不过丑话说在前头,不能‘肉吃千口,罪落一人'。口说无凭,得立个字据。”字据:(图片展示)1978年12月地点:严立华家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的上交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们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建国后,上海在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从1949年到1979年的30年间,物价年平均上涨率只有1.3%到80年代末,随着市场经济的放开,大量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然而上海的产品却不能提价,造成一件棉毛衫的利润只有2分钱,众多的企业难以为继。80年代初期,上海在经济增长速度、上交国家利润等方面第一,但住房、交通、环境等方面则是倒数第一。“螺蛳壳里做道场”1985年,全国住房困难户平均26.5%,上海却近50%。全市180万户家庭中,人均居住面积2平方米以下的近27万户,无房可住的近2万户。面对“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后百废待兴的局面,邓小平思绪万千。值得深思的六问: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所以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否则,社会主义怎么能战胜资本主义?不努力搞生产,经济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优越性如何体现?我们干革命几十年,搞社会主义三十多年,截止一九七八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这叫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这是邓小平1982年陪同朝鲜总书记金日成到四川访问途中的一段谈话,《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0-11页)值得深思的问题:社会主义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共同受穷?共同富裕?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向何处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在认真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1980年5月,针对一些人因为党的政策调整而产生的对社会主义的种种困惑和疑虑,邓小平在论述怎样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时,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他看来,讲社会主义首先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不对,归根到底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而过去搞了2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多、生产发展不够理想、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拉大,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他把发展生产力和增加人民收入看成是压倒一切的标准,实际上已经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内容。同时,邓小平对违背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1985年8月,邓小平在一次会见外宾的谈话中说,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后,多年没有制定出为发展生产力创造良好条件的政策。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不到理想的改善,国家也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这种情况,迫使我们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进行改革。他在这次谈话中又提到了社会主义本质,指出:“对内搞活经济,是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至于吸收外国资金,这是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个补充,不用担心它会冲击社会主义制度。”1986年9月,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致富光荣的口号同社会主义的关系”时说:“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这段话成为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补充】创办并主持了“迈克·华莱士追击”、“60分钟”等震撼美国的新闻栏目,以追求新闻的真实性、实践追踪式报道和揭露社会问题的深刻性而闻名,在世界传媒领域被誉为“新闻怪杰”。“无惧、无耻,但极棒”。他主持节目以尖锐犀利的风格著称,这让他挖掘出不少珍贵的新闻事实,但也因此引发不少声讨和质疑。华莱士:“现在中国领导提出致富光荣的口号,资本主义国家很多人对此感到意外,这个口号同共产主义有什么关系。”邓小平:我们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关于共产主义,文化大革命中有一种观点,宁要穷的共产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不能有穷的共产主义,同样也不能有穷的社会主义。致富不是罪过。但我们讲的致富不是你们讲的致富。社会主义的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政策是不是社会导致两极分化,就是说,不会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坦率地说,我们不会容许产生新的资产阶级。1990年12月,邓小平又一次强调共同富裕的问题,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邓小平: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现在我们正在向这个路上走。(图表说明)(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根本不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是为少数人谋利益,必然产生剥削,必然引起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必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富裕”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则是要使这种富裕成为“共同富裕”。邓小平特别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级分化”。【补充】理解共同富裕时应注意:①共同富裕不是一开始就能实现的,它的实现需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步实现。②在社会主义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体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随时防止两极分化。邓小平晚年的忧虑:《参考消息》的两篇外电报道:《马克思主义新挑战更加令人生畏》和《中国将成为最大的经济国》,其中一篇文章提到:“西方实行自由市场的自由派所面临的挑战将不仅仅是显示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效率高,而且还要显示资本主义在分配上是公平合理的”。邓小平:“中国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一定要考虑分配问题。也就是说,要考虑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问题。不同地区总会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太小不行,太大也不行。如果仅仅是少数人富有,那就会落到资本主义去了。要研究提出分配这个问题和它的意义。到本世纪末就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了。我们的政策应该是既不能鼓励懒汉,又不能造成打‘内仗’”。1993年:“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