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级初二生物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产者——植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多的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生2、组成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态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土壤等。系食物链: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形成的吃与被吃的关系。统食物链是以生产者开始,以消费者结束,且不能出现分解者。3、营养结构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关系: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导致有毒物质富集。生物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就越少,生物数量也越少,而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却越多。4、功能: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要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首先要恢复植物,因为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础。第二单元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光学部分:目镜、物镜、反光镜。1、构造和功能调节部分: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遮光器。支持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载物台、转换器。取镜和安放:①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②放在实验台边缘7cm处,略偏左;对光:③先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④调节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并使反光镜显反射光线到镜筒,直到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微2、操作步骤观察:⑤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且正对通光孔中心;镜⑥先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要注视物镜;——目的是:避免物镜与玻片相撞。⑦逆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再微转细准焦螺旋;清洁收镜:⑧用擦镜纸擦拭目镜和物镜,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①从目镜内看到物像是倒像;(相当于将水平旋转180度后看到的图像)②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3、显微镜成像特点③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④放大倍数越高,显微镜视野越暗,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表面积越大;⑤观察到的物像上有一污点,则可能是在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上。2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特点:薄而透明1、玻片标本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种类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也可直接用微小的生物做成①擦②滴:清水——目的:便于材料展开大于0.9%:吸水破裂生理盐水——目的:保持细胞原形小于0.9%:脱水萎缩2、制作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及原理原因:无细胞壁的支持保护作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③取——漱口目的是: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④展——目的是:避免细胞发生重叠,便于观察⑤盖——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产生气泡⑥染——目的是:稀碘液能使细胞着色,以便更清晰地观察细胞的结构⑦吸——目的是: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3、细胞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膜——显微镜下不容易看清楚,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可流动;动物细胞细胞质——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内有线粒体,可进行呼吸作用;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贮存、传递遗传信息;植物细胞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才有。液泡——其内的细胞液中有多种营养物质。4、通过制作动物细胞模型,可以知道细胞是立体的。5、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叶绿体2、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光能(储存着能量)光3、意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繁荣和发展的食物和氧气的来源。合①暗处理——目的:耗尽叶片内的有机物。作②遮片——目的:作对照实验用——证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之一。③光照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④摘片⑤酒精脱色——目的:溶解叶绿素。隔水加热——目的:防止发生危险。⑥漂洗⑦滴碘液——目的:染色,检验是否有淀粉生成,淀粉遇碘变蓝。4、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3有无使用氢氧化钠的对照试验——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银边天竺葵实验——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实验——证明: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金鱼藻的实验——证明:光照越强,光合作用就越强;光合作用产生了气体。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1、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有些细菌的呼吸作用不需要氧气:厌氧菌)呼线粒体吸2、表达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作(储存有能量)用3、意义:为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动力。①温度计升高表明——种子萌发时有能量散出4、实验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表明——种子萌发时有大量二氧化碳放出③燃烧的蜡烛在瓶内立即熄灭表明——种子萌发时要消耗氧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名称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原料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产物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条件有光就能进行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场所(能量转换器)叶绿体线粒体影响因素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氧气的浓度、温度、水分原理的利用合理密植、延长光照、喷洒干冰促进呼吸:中耕松土、及时排涝、地膜覆盖;抑制呼吸:贮存农作物(低温、干燥、无氧)特点只有绿色植物(主要是叶)才能进行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任何活细胞都能进行实质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转化为其他能物质转化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联系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1、消化: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的这个过程。2、吸收:营养物质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3、消化系统↓↓↓消化腺:唾液腺肝脏(最大)胃腺胰腺肠腺↓↓↓↓↓消化液:唾液胆汁胃液胰液肠液↓↓↓↘↙4消化酶:唾液淀粉酶不含酶盐酸、蛋白酶各种酶↓↓↓↓作用:初步消化淀粉乳化脂肪初步消化蛋白质消化各种糖、蛋白质、脂肪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小肠内含有肠液、胰液、胆汁,是含消化液种类最多的消化道。4、小肠与小肠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能分泌肠液,且含有多种消化酶。与小肠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长、皱襞、绒毛、毛细血管、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5、营养物质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及其统计图唾液淀粉酶麦芽糖酶①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唾液胰液、肠液②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胆汁乳化肠液、胰液③蛋白质————————氨基酸胃液、肠液、胰液6、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①在试管中放入馒头碎屑——馒头块对照:探究牙②注入2毫升唾液——清水对照:证明唾液中是否有消化淀粉的唾液淀粉酶步骤③充分搅拌——不搅拌对照:探究舌头的搅拌作用④放入37℃左右的温水5~10分后取出——较高或较低温度对照:各种生物体的酶维持活性的最适宜温度。⑤向试管中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现象:碘液不变色——原因:淀粉被分解了——证明:唾液淀粉酶能够消化淀粉。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结构:左右各一,左肺两叶,右肺三叶1、呼吸系统呼吸次数:每分钟16次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呼吸深度:呼吸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呼吸频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16~18次/分)作用: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2、胸围差=尽力吸气的胸围周长—尽力呼气的胸围周长3、呼吸运动: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间肌的肌肉(肋间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4、肺活量:人在尽力吸气后在尽力呼出的气体量。5、外界气体与肺泡内气体的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气体的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的原理实现的。(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6、呼吸运动的形成: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在肺里与血液进行交换。O2(血液循环)外界空气呼吸道肺泡血液组织细胞(呼吸作用)CO2、热量、H2O等5①外界气体交换(呼吸运动)②肺泡内气体交换(气体扩散)③组织内气体交换(气体扩散)静脉血变动脉血动脉血变静脉血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7、气体交换过这两层壁进入肺泡。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同时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层壁进入血液。①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8、肺的结构适宜气体交换②肺泡数目多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9、呼吸运动时肺部的变化:名称肋间肌、膈肌肋骨胸廓、胸腔容积、肺容积膈顶部胸廓上下径肺内气压吸气运动收缩向上向外运动扩大下降增大减小呼气运动舒张向下向内运动缩小上升缩小增大10、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外界空气)成分的比较:二氧化碳、水增加了,氧气减少了,同时还有热量呼出。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1、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遍布全身的管道系统。管道中流动着血液。性状:淡黄色半透明液体。水:90%上层:血浆成分血浆蛋白: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3%2、血液的组成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中层:、白细胞、血小板血细胞下层:红细胞3、血细胞的相关知识:血细胞种类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红细胞RBC性状圆球形不规则两面凹圆饼状大小最大最小结构有细胞核无细胞核无细胞核数量最少最多功能吞噬细菌,防御和保护止血,加速血液凝固通过血红蛋白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异常症状数量多时引起发炎数量少时造成流血不止数量少时患贫血4、血红蛋白: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所以红细胞呈红色。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反之与氧分离。5、贫血:血液里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血红蛋白含量过低。患贫血的人应多吃含铁的物质和含蛋白质的事物。6、高原训练球队队员:高原氧气少,从而使人体产生更多的血红蛋白,增强血液供氧能力。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血管的种类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管壁厚管壁较薄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6结构特点官腔较小弹性大不断分支、管径渐小管腔大弹性较大不断汇聚、管径渐大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血流速度快较慢最慢血液名称肺动脉流静脉血主动脉流动脉血肺静脉流动脉血上下腔静脉流静脉血物质交换前和交换后血液颜色发生改变瓣膜动脉瓣静脉瓣功能概念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的进行物质交换观察小鱼尾鳍的实验:1、用浸湿的棉絮盖住小鱼鳃盖和躯干——目的:保持湿润,避免小鱼受伤。2、放在培养皿中,在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第四单元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心脏的结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2、心脏的功能:心脏通过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使血液循环(房室内血量相同)3、心脏壁的特点: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因为他们输送距离的长度不同。《细胞的呼吸作用》组织细胞氧气↑二氧化碳(动脉血变静脉血)营养物质↓能量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4、血液循环↑↓肺循环:左心房←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肺动脉←右心室(静脉血变动脉血)氧↑二氧气↓化碳肺泡《气体交换》概念: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收缩压: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数值。正常值:12—18.7千帕5、血压种类舒张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数值。正常值:8—12千帕表示法:收缩压/舒张压=12—18.7千帕/8—12千帕高血压:持续高于18.7/12千帕;低血压:持续低于12/6.7千帕6、心率:一分钟内心脏跳动的次数。7、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