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三地理二轮人口城市与交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二人文地理事物与原理第1讲人口、城市与交通问题【答案速填】①现代型②影响因素③城市功能分区④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⑤特点⑥聚落空间⑦商业网点【主干回顾】【核心精华】1.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①根据地区判读:发达国家及韩国、新加坡、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低低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高低高);个别经济极为落后的地区(原始部落)为原始型(高高低)。同一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或城市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因素影响,人口增长模式也有所不同。②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判读:通常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1%,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低于1%或为负值,为现代型。③根据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判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形状为“下宽上窄”,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上宽下窄”则为现代型。(2)人口增长模式的影响。①原始型:出生率高,能满足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死亡率高,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②传统型:劳动力充足,促进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加大经济、就业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加剧贫困,引发资源、环境、社会问题。③现代型:利于社会积累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兵源短缺,社会负担加重。2.不同国家人口问题的影响和对策:(1)人口问题的成因: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人口增长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人口增长的数量、结构各有特点,导致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不同。(2)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影响及对策。3.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影响:(1)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2)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入地区积极提供了廉价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用,推动迁入地的经济发展消极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对迁出地区积极缓解了人地矛盾,改善了环境,增加了收入,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交流消极人才流失其他效应改变人口和人种的分布;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和人种基因交流4.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景观变化的影响。①不利影响。②有利影响:平整土地,修建水利工程,绿化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改善环境。(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3)城市化也会改变人们的地域联系方式和频率,以及文化和观念。5.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缓解城市环境压力。(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区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6.交通运输发展条件评价:(1)自然条件。项目评价内容地形平原对交通线路的限制较小,工程造价较低,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交通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线路应尽量沿等高线修建,避开陡坡或修成“之”字形弯道或开凿隧道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跨河流多,增加施工难度,提高建设成本项目评价内容地质地壳运动活跃地区,多断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交通建设难度大,安全性差,故应尽量避开;开凿隧道要避开断层,从背斜部位穿越气候湿润地区应注意排水,干旱地区应注意防风固沙,高寒地区应注意克服冻土和缺氧带来的不利影响(2)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3)科学技术条件。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热点考向一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典题1】(2013·浙江文综)右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1)、(2)题。(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A.①B.②C.③D.④【审题·解题·悟题】【获取和解读信息】1.图表信息:信息1:人口变化的时间:1950~2010年。信息2:选取的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信息3:横坐标表示人口死亡率,纵坐标表示人口出生率,二者斜边坐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各曲线分别表示世界、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的三率变化特征。2.题干信息:第(1)题:中心词“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第(2)题:中心词“北美洲”。【调动和运用知识】(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同: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3)亚洲、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非洲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欧洲、北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欧洲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解析】(1)选D,(2)选C。第(1)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变化。从图中看出1950~201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大于0,因此人口死亡率小于人口出生率;图中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的阶段是1990~2010年;1990~201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在持续下降;1950~197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上升至23‰左右。第(2)题,考查亚洲、欧洲、非洲和北美洲的人口变化状况。图中①197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最高,则①为非洲;④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为欧洲;②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③,因此②为亚洲,③为北美洲。【方法规律】坐标统计图的解题思路解读坐标图,主要抓住以下几点:(1)能正确判读、理解坐标系统中各坐标的基本含义,读清坐标轴上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尺度等,明确该图反映了哪两个或几个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的内容之间的关系。(2)正确读取坐标图的有关数值及其变化趋势,准确判读出各坐标对应的时间与数值;同时特别要注意峰值和谷值,分析数值的谷峰变化与地理事物的相关性。(3)解读坐标图,不能忽视图上的定量信息,要看清坐标图中单位数值;不仅要注意坐标图中地理事物多少、强弱、增减的变化,还要进一步区分出发展阶段、增减趋势和程度的不同。热点考向二城市化空间结构【典题2】(2014·韶关模拟)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用地选择方案,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图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区是生态保护用地,以东是城市用地。读图可知()A.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中,铁路穿过居民区使得居民出行方便B.城市空间形态呈组团状,多中心结构特征明显C.①、②两地最适宜规划为居民区的是①地D.③、④两地最适宜规划为化学工业园区的是③地【审题·解题·悟题】【获取和解读信息】1.图表信息:信息1:①地位于河流以北,是生态保护用地,但是交通不便。信息2:②地与居住区相邻,交通便利,且位于河流的上游。信息3:③地位于河流下游,主导风向的下风向,靠近铁路。信息4:④地有仓储区,靠近居住区。2.题干信息:关键词“东北风”“河流”“生态保护用地”,明确各功能区分布状况。【调动和运用知识】城市功能区的布局(1)根据空间分布判断:市中心、交通干道交会处为商业区,城市外围为工业区,中间道路两侧或市中心交通不便的位置形成住宅区。(2)根据地租水平判断:地租最高的位置为商业区,其次为住宅区,地租最低的位置为工业区。(3)根据环境要求判断: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有水体污染的工业要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高级住宅区布局在远离工业区、环境优美的位置。【解析】选D。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有铁路从城区穿过,阻碍了城市内部的联系,还带来了环境问题;②地与原有居住区相连,位于盛行风上风向,且交通便利,适合布局居住区;化学工业园区会产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应布局在城市盛行风下风向的郊区和河流的下游,③地符合布局要求。【方法规律】工业区选址的原则工业区的布局可以从“风”“水”“宝”“地”四个方面考虑。(1)风——注意风向,有大气污染的工业要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2)水——考虑河流,有水污染的工业要布局在河流的下游,避免对城市水源造成污染。(3)宝——关注矿产,许多工业特别是原料指向型或资源密集型工业,要靠近矿产产地。(4)地——地域联系,运输量大的工业要靠近河流和铁路线,高新技术工业要靠近航空港。热点考向三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典题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3)题。(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A.河流B.聚落C.耕地D.地形(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3)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审题·解题·悟题】【获取和解读信息】1.图表信息:信息1:铁路线走向:大致沿1000米等高线修建。信息2:聚落分布:吐鲁番市和鄯善县距铁路线较远。2.题干信息:第(1)题:外国专家铁路选线的理由。第(2)题: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选线不合理的理由。第(3)题:兰新铁路对区域城镇分布的影响小。【调动和运用知识】(1)交通运输发展条件评价。①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一般是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②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还应考虑运输起点与终点之间的实际交通状况(现有交通条件、地形条件等),尽量减少调运过程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和重复运输。(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发展的影响。【解析】(1)选D,(2)选B,(3)选B。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沿1000米等高线修筑,沿线地形相对平坦。第(2)题,交通线的建设应多穿过城市及居民点,带动沿线的经济发展,而该铁路的修建距离图中城市较远,不利于城市的经济发展。第(3)题,图示区域位于干旱地区,城镇分布受水源的制约明显,图示区域的城镇多分布于绿洲地区,而受交通线的布局影响较小。【方法规律】交通线区位分析的技巧(1)宏观选线方面:②考虑建设难度,分析自然因素:应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③考虑不利条件,分析科技因素:现代交通建设,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条件制约。(2)微观选线方面: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如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走“之”字形爬坡;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节点。方便快捷、少占耕地、减少对居民区的不必要干扰是共同的原则。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