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6学案专题四2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二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思维激活】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同时,长城于1987年12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是怎样修筑的?长城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有何重大历史地位?自主学习与知识构建【自主·预习·思考】一、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1.评价(1)中国的长城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军事工程和最大的历史文物。(2)历经两千多年,中国现存长城建筑及其遗迹的实际长度仍在5000公里以上,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2.修建(1)春秋战国时诸侯林立,争战频繁,各诸侯国在边境修建长城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及互相防范。(2)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为防御匈奴,派大将蒙恬率30万人在北方修筑长城,最终形成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万里的秦长城。(3)汉朝对北方强大的匈奴既采取“和亲”,又依托长城作军事防御和打击。汉朝长城向西延伸,保护了丝绸之路上的商旅往来,汉长城也因此成为历史上最长的长城。(4)魏晋至隋,对长城只是小修补,以后长城的的修建停顿下来。(5)今天所见长城主要是明长城,东起辽宁鸭绿江边,西至甘肃嘉峪关,全长6700公里。明朝建立后,蒙古人退到蒙古高原北部,但长期对明朝构成军事威胁,在辽东崛起的女真人人更是明朝的头号劲敌。因此长城的修建几乎贯穿整个明代。(6)清代对蒙古贵族采取安抚、笼络的政策,不再需要用长城作为军事防御,长城的修建史至此结束了。二、宏伟的军事防御建筑1.建筑特点(1)建筑布局主要是“因地形,用险制塞”,以连绵漫长的城墙为主体建筑,再于重要地段设置关隘、城堡加强防御。(2)长城线上还建有大量烽火台用以传递军情。(3)这些军事设施相互依托,构成了古代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4)明代以来,由于火器广泛用于战争,长城也由过去的夯土版筑墙为主改为以砖砌和砖石混砌为主。2.关隘(1)关隘是重要驻兵据点,多设于咽喉要道,城门是平时进出关口、战时反击敌人的通道。城门上的城楼是军事指挥所、观察所和战斗据点,瓮城形成第二道城墙,罗城形成第三道城墙。(2)著名的关隘有山海关、居庸关、雁门关、嘉峪关等,是长城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3.烽火台:也称烽燧、烟墩等,是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遇敌情,烽火台白天燃烟,夜间升火,传递军情。三、万里长城的千秋功过(1)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中原地区的农业文明发展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①长城成为保护北方边远地区屯田与开发的屏障,长城大体与农耕区域和农牧区域的自然分界线重合,但并没有阻隔两地区的经济交往。②长城是军事工程,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作品之一,把自然美与建筑美融为一体,展示出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崇高境界,是真正的“大地艺术”。③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中国的脊梁”和“民族的魂魄”。文化的、精神的长城与建筑的、艺术的长城一起,构成完全意义上的中国长城。(2)统治者修筑长城也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①长城内外发生的昭君出塞、苏武牧羊、杨家将等令人感叹的史事,反映了民族关系史上的战争与和平的艰难曲折。②汉代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和唐代王昌龄等人的诗句,表现了以长城为背景的战争及反思。思考:为什么说长城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修建的,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答案:北魏、北齐、北周、辽和金朝,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这些少数民族王朝仿效汉朝修建过长城。在长城修建的历史上,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远远超过汉族统治的朝代。女真人建立的金代不仅筑成绵延5000余里的界壕边堡(即长城),且在建筑方法和风格上有所创新。万里长城上下两千年,行程十万里,沿途穿越各种复杂的地形,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建城方法,长城凝聚着各族人民的智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精要导学与方法策略【要点·剖析·突破】1.如何认识不同时期的长城(1)春秋战国时期:反映了王室衰微,诸侯不听约束,彼此互相兼并,周边的少数民族纷纷内进中原,天下一片大乱。(2)秦长城:长城的修建体现了统一的中原王朝的强大威力。(3)汉长城:汉长城与前代相比,有了新的发展。汉武帝修长城不仅是为了防御,也是要开拓和进取。(4)汉以后:汉以后的北魏、辽、金等朝代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他们也修筑长城,说明长城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修筑的,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5)明长城:明长城'-3时能起到防御北方少数民族进攻的作用,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明英宗时,国势消弱,而蒙古瓦刺部的势力却强大起来。l449年的“土木堡之变”,明朝皇帝被俘,蒙古铁骑逼近北京。明修长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朝实行的是保守、消极防御的边疆政策。2.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1)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充满向心力与凝聚力。长城延伸体系对丝绸之路的拱卫,显示了中华民族主动贯通中西交往的博大胸襟,历代民族在长城沿线的边贸及和平交往,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在碰撞中融为一体的历史演变。(2)在如此险峻的地段,依靠如此简陋的劳动工具,建筑起如此设计精巧、气势磅礴而震撼世界的地上长龙,显示出中华民族坚忍刚毅和勤劳智慧的品质。(3)因长城而衍生的文化篇章灿烂夺目,异彩纷呈。长城沿线或由长城衍生的巨型书画石刻、石窑、墓砖壁画、诗赋、歌曲、乐舞世代传颂,使长城及其积极影响构成了中华民族心理认同的客观依据。【典题·引导·感悟】题型一对修筑长城的认识【例题】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A.为了防御秦国的进攻B.为了抵御南方的少数民族C.为了抵御北方的匈奴南下及互相防范D.为了建造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品解析:各诸侯国修筑长城的目的并不完全相同,有的是防范其他诸侯国,有的防范匈奴,有的兼而有之。故选C。答案:C题型二对“长城精神”的理解【例题】《义勇军进行曲》在1982年被正式确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国歌中有这样的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这就肯定了长城()A.作为中华民族肝胆与骨气象征的人文价值B.是凝聚农牧民族的历史丰碑C.是开放交流、开拓进取的象征D.是勤奋智慧的象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国歌中的长城象征着我们的骨气与抗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答案:A迁移应用与探究创新【自练·自查·自评】1.秦始皇时期修筑的万里长城,连接了原有的北方三国长城,三国是(D)A.秦赵魏B.赵魏燕C.秦燕齐D.秦赵燕2.汉代以后,北魏、东魏诸朝都曾大规模修建长城。其中,规模最为庞大的是(B)A.辽长城B.金长城C.隋长城D.北周长城3.明朝修筑长城的时间比其他朝代更长,几乎贯穿了整个时代,这是因为(D)A.明朝一直面临匈奴的威胁B.明朝没有采取和亲政策C.明朝国力弱小,不及其他王朝D.明朝前期面临蒙古的威胁,后期面临女真人的威胁4.长城是中国古代特殊的军事防御工程,它的防御体系包括(A)①以连绵漫长的城墙为主体②重要地段设置关隘、城堡③烽火台④敌台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长城沿线易于相互嘹望的高岗丘阜之上建有大量的烽火台,它也是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B)A.观察敌情B.传递军情C.保护关隘D.军事指挥6.除中国建有长城这样的军事防御工程外,世界上还建有长城的国家是(A)A.英国的哈德良长城B.意大利的长城C.古埃及的防御长城D.法国的长城【实践·探究·创新】1.长城的建筑材料和构筑方法遵循的原则是(D)①就地取材②因地制宜③用险制塞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①②③均是长城建筑材料和构筑方法遵循的原则。2.下图中的建筑被誉为“中国的脊梁”和“民族的魂魄”,下列关于它的叙述,错误的是(D)A.它是中国历史上的军事防御工程B.它是中国历史上的最伟大的艺术品之一C.它把自然美和建筑美融为一体D.今天我们见到的长城大部分是秦始皇时修建的解析:秦长城由于年久失修或自然、战争和其他方面的破坏,大多已不存在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大部分是明朝修建的。3.秦统一后,派大将蒙恬率军30万人在北方修筑长城,同时把统一前各国修建的各段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秦长城,这些连接的各国长城包括(C)①燕长城②赵长城③楚长城④秦长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秦统一后的长城是防止匈奴人进攻的,而楚国在南方,它的长城是防御中原其它诸侯国的,所以秦朝不可能把它也连接在长城之内。故选C。4.既是长城上有名的险关要隘,又是长城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的是(D)①山海关②娘子关③雁门关④居庸关⑤平型关⑥嘉峪关A.①②③④B.②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③④⑥解析:娘子关在河北、山西交界的石太路上;平型关在山西中部,长城在河北、山西北部经过,此两关都位于长城以南的地方,因此应排除②⑤。故选D。5.下列有关长城的防御工程,表述正确的是(A)A.以烽燧内报警系统,城墙为前沿阵地,敌台为前沿战斗据点,关城为区域防线的支撑点,后方城障为纵深防线B.以烽燧内报警系统,敌台为前沿阵地,城墙为前沿战斗据点,关城为区域防线的支撑点,后方城障为纵深防线C.以烽燧内报警系统,城墙为前沿阵地,关城为前沿战斗据点,敌台为区域防线的支撑点,后方城障为纵深防线D.以烽燧内报警系统,城墙为前沿阵地,敌台为前沿战斗据点,城障为区域防线的支撑点,关城为纵深防线解析:本题考查对长城防御工程的掌握,A项表述是正确的。7.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政府把以长城为图案的毛毯赠送给联合国,这寄托了中华民族(A)A.自强不息、振兴中华的精神情怀B.不畏强暴、勇于奋斗的勇气C.勤劳智慧、刚毅坚强的品质D.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8.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代指蒙古诸部),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摘自《清圣祖实录》(1)康熙为什么不再修补长城?(2)今天我们对长城价值的认识与康熙有何不同?答案:(1)清朝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蒙古部落与朝廷的关系更加密切;康熙认为修德安民方是守国之本,随着军事武器的变革,长城的原有的防御作用降低。(2)康熙主要从政治、军事角度来认识长城;今天我们主要从历史文化角度认识长城,认为长城是中华民族团结、顽强抗争精神的象征(中华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载体)。【问题·思考·提示】【学习思考】【学习思考】1.中国古代王朝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答案:长城在历史上形成一道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分界线,农耕社会需要安定的生产环境,但是北方一些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都是流动的,他们经常用侵袭的方式掠夺中原的财富。因此,修筑长城在中国古代生产力水平不高、还处于冷兵器时代的情况之下,就成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地区的有效方法,连绵万里的长城大大地限制并降低了游牧民族骑兵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从而保障了中原地区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2.长城是怎样构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的?答案:长城的军事防御体系是由绵亘的城墙、险固的关隘和众多的烽火台等组成,以关隘为重点,由绵亘的城墙连接起来,形成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军事防御体系。3.长城在历史上是军事防御工程,在今天是历史文化遗产。我们怎样全面地认识长城的价值?答案:长城从我国冷兵器时代直到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期,一直是作为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而存在并发挥作用的。今天,长城的军事防御作用已经消失,它已经被视为一件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艺术作品。长城将自然美与艺术美结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今天的长城作为中国文化遗产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吸引了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