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莆田一中2013届高考考前模拟历史(完卷150分钟满分300分)第I卷选择题13.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最早发源于黄河流域,古人一直运用它来安排农事。由此可以说明影响农耕文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A.气候条件B.地理环境C.地质特点D.生产经验14.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封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15.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这一论述的侧重点是A.批判“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性B.论证“中体”和“西用”相互矛盾C.强调“西用”必须服从于“中体”D.肯定“中体西用”思想的积极意义16.下表是“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表中反映出的三类译书比例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类别1860年~1899年1902年~1904年数量比重数量比重哲学、社会科学123种22%327种61%自然科学162种29%112种21%应用科学225种41%56种11%A.晚清自救的需要B.经济发展的需要C.社会改造的需要D.全盘西化的需要17.(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鸦片战争后,大量的传教士来华。传教士通过传道、兴学而步入原为儒家一统天下的缙绅阶层,并在育孤、济贫、赈灾等实际事务上与当地的缙绅竞争并渐有取代后者之势。作者在材料中强调了传教士A.在瓦解封建文化中的作用B.在协助列强侵华中的作用2C.在促进儒学发展中的作用D.在缓解民生问题中的作用18.(2012年3月沈阳市质检7题)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C.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19.1933年初,《申报》刊登“永安堂”的广告词:“国难紧急中,我们需要的是民族英雄;天气严寒日,我们需要的是虎标良药。”并附上蔡廷锴将军的题辞:“永安堂主人胡文虎君,热心救国,仁术济人。……此次本军在沪抗日,胡君援助最力,急难同仇,令人感奋。书此以留纪念。”于是“永安堂”的产品卖得火热极了。这则广告作为史料不能..用于研究A.近代民族企业B.实业救国思想C.近代大众传媒的发展D.八年抗战20.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所反映的内容最早可能发生于A.国共十年内战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国民大革命时期21.“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十二铜表法》)这表明罗马法A.调节个人财产关系的法律已见端倪B.意在保护贵族阶层利益C.以《十二铜表法》为其成熟的标志D.利于稳定罗马帝国秩序22.德国“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德国“拷问世界”的史实是①《纯粹理论批判》出版②《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③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思想④创作《第九交响曲》⑤提出《九十五条论纲》3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23.某学校举办一系列学术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讲座。讲座的题目包括:《变革世界的引擎》、《哭泣的泰晤士河》、《天朝上国美梦的破灭》等。通过以上信息可以判断这次学术活动的主题是A.光荣革命B.工业革命C.日不落帝国的崛起与衰落D.危机中的帝国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为此。人们“采取的”维护”措施不包括A.联合国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北美自由贸易区第11卷(非选择题)3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36分)材料一:自西周开国之初直到春秋战国,经历了两次城市建设高潮。第一次,在西周300余年间……其分封的诸侯国由最初的71个发展到1200个之多。第二次,下及春秋战国……到战国末期,城市分布范围更广,除主要集中于陕西关中的泾渭谷地到潼关以东的黄河中、下游地带,以及淮河流域外,长江流域巴、蜀、吴、越、楚鄄等地也有零星分布。—一摘编自《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与分布》材料二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其中具有百万人口的城市就有两个——汴京和临安。宋朝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有6个,宋朝10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几个增加到46个。在宋代,逐渐打破了坊市格局,街道上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北宋开封已经有6400多家大中型工商者,8000~9000家小商小贩。宋代新兴的市民阶层的诞生、安逸的生活使宋人消费意识浓烈,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如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材料三1953~1977年中国的人口迁移(估计)时期流向人数(百万)1953~1961年农村至城市39.241961~1977城市青年上山下67.254年乡——摘自薛风旋著《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材料四:“在伦敦,拥有万人以上的贫民窟约有20个,那里的悲惨景象是英国任何其他地方都看不见的,就说是地狱生活,也不算过分。”——马克思《资本论》1875年英国第二次通过《公共卫生法》,建立了为贫困无助者提供居住和工作的济贫制度。1866年通过了《环境卫生法》;1909年,英国通过了第一部涉及住房争城市规划的法律(HousingTownPlanningetc.ACT,1909);1945年的《工业分布法》;1946年的《新城法》;1947年英国颁布了《城乡规划法》;1949年的《国家公园和乡村通道法》;1952年的《城镇发展法》。——纪晓岚《英国城市化历史过程分析与启示》(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两次城市建设高潮的原因并归纳我国先秦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8分)(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城市发展呈现的特点(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3)据材料三说明,表中两个时期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状况?(4分)试分别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8分)(4)据材料四,概括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哪些问题。(6分)41.(16分)历史请考生在第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做答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所答的题号。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食(即买米)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商君书·外内》材料二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5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转自[历史风云网]请回答:(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8分)(3)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6分)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审判查理一世开始了。独立派内部出现犹豫和动摇,但克伦威尔顺应士兵和广大民众的要求,把国王当作暴君、叛徒、杀人犯和国家公敌。……最后他不顾法官们的暖昧态度,并排除来自法国、西班牙等国封建势力的干预,亲自起草对国王执行死刑的命令。——米·阿·巴尔格《克伦威尔及其时代》材料二战争使克伦威尔在英伦三岛、在全欧洲扬名,并把他一步一步向着最高权力的峰巅推进,但却使共和国步入了危机。克伦威尔对人民安抚的政策又被议会推翻,各项改革政策议会也不过问。军官们强迫议会改革,甚至不惜发动武装政变。议会看到了危机,少数激进的议员策划要求克伦威尔军事统帅的职务。克伦威尔开始策划“取而代之”。——查尔斯·弗思《克伦威尔传》材料三克伦威尔如何图谋去保持他自己为英国三岛的专制统治者。有三种环境能贡献他的力量:(一)他是一个军队所爱戴的领袖。(二)在他的法律与命令的严密实施之下,工商业达到国内的繁荣。(三)他的外交处置,满足了英国的爱国热心,并富裕了英国的国库。有利的各通商条约,与荷兰人和法国人订立了。在反抗西班牙的战争中,军队夺取了敦刻尔克;海军——此时确已变得极强……从西班牙方面抢得了牙买加,并装载大量的西班牙银子回来了。——卡尔顿·海斯《近世欧洲政治社会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克伦威尔的主张是什么?他的主张意味着什么?(4分)6(2)根据材料二,概括克伦威尔开始策划“取而代之”的主要原因。(6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克伦威尔独裁统治对英国的历史作用。(6分)参考答案ACDCDCDCABBD38.(1)原因:西周:统治者推行分封制;春秋战国:铁犁牛耕的广泛使用推动各地国土开发和经济的发展。(4分)特点: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分布范围不断扩大,由北向南扩展。(4分)(2)特点:经济功能增强;城市规模大,人口多;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政府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和场所。(6分,答3点即可)原因:商品经济繁荣;政府政策的支持。(4分)(3)第一个时期:发展;第二个时期“停滞”。(4分)发展原因:“一五”计划的实施;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和“大跃进”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停滞原因:国民经济调整;“文革”的影响。(8分)(4)问题:公共事业发展不充分;工业布局不合理;城市(城乡)规划不合理;城镇建设的盲目性。(答出三点即可给6分)41.A.(1)粮食价格过低。(2分)(2)商鞅:提高粮食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对工商业征收重税。王安石: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8分)(3)商鞅:主张抑制商业的发展。原因:引导人民从事农业,发展小农经济,确立封建制度。(3分)王安石:主张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增加政府收入,挽救封建统治。(3分)C.(1)主张:坚决要求处死查理一世。(2分〉处死查理一世,结束了封建王权的统治,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起来。(2分)(2)原因:国内严重危机;克伦威尔及领导的军队与议会矛盾尖锐。(6分)(3)作用:有利于稳定政局;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巩固英国的海上权威与商业利益。(任两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