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其中每小题1分,共50分。)1.“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2.“在父系大家庭的基础上……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的政权机构,并划分明确的等级,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地把持各地政权。”(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所述的政治模式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分封制D.行省制3.据史书记载:西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周勃惶恐不能答。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这里所强调的是,丞相拥有A.审议决策之权B.监察百官之职C.上传下达之责D.专司行政之事4.“(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这一制度指的是A.宗法制B.分封制C.皇帝制D.郡县制5.从顺治元年到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的160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一千文左右波动……之后几十年里,银一两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出现的原因是A.资源稀缺,供不应求B.国家管制,流通减少C.西方侵略,白银外流D.滥发纸币,银贵钱贱6.学者裴钰强调:“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2-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这场战争”指的是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7.“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后发的,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竟毫无认识,因此不知所措。”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是东西文明的首次碰撞B.外来文明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C.晚清王朝没有把握住近代化的机遇D.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8.陶涵的《蒋介石与现代中国》中写道:“……蒋介石立刻调遣受过精良训练、配备德国武器的八十七、八十八师布防。他求战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吸引众多敌军,离开华北,阻断日军向武汉前进,使苏联对华供应线畅通。”此战役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9.在纪念抗战一周年到来的时候,作为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领导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举行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在这次活功中,影响最大的是“七七”献金,短短五天内,参加献金的达五十万人以上,献金总额超过一百万元。这反映出当时A.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B.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方式C.国民经济遭到战争残酷打击D.国共合作推动民众抗日热情高涨10.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D.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描述:“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被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他描述的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11.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的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3-C.反封建不彻底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12.下表汇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的最主要变化在于纪念周年枚数和内容15周年4枚:卢沟桥风云、平型关胜利、欢送新四军抗日、领袖策划反攻20周年4枚:毛主席在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40周年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50周年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60周年4枚: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1枚小型张:和平与正义A.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C.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伟大力量D.强调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13.1926年7月国民政府的《北伐宣言》称:“本党于此时机,熟察前因后果,深知中国人民困苦之根本原因,在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卖国军阀……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之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A.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意愿B.反映了社会的主要矛盾C.推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D.奠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14.“国”字在书法里面有41种写法,而且是汉字中写法较多的一个字。下图中“国”字被广泛使用最晚的是15.1935年起,蒋介石在国内外通过三条渠道寻找共产党进行秘密接触:一是由曾养甫、谌小岑出面,通过翦伯赞、吕振羽与中共北方局以及长江局代表谈判。二是通过宋庆龄、宋子文派以牧师身份活动的中共党员董健吾秘密到达陕北,向中共中央转达国民党要求谈判的信息。三是令驻苏武官邓文仪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谈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A.国民党已放弃武力剿共方针B.共产国际要求国共两党结束内战-4-C.国共关系正处于转折时期D.中共呼吁结束内战一致抗日16.“自由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对村民更负责任,他们的土地管理的决策反映了对公平的再分配的大众偏好。……选举往往导致村民委员会主任把投票人的利益放在乡镇机关和党支部之上。”材料反映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A.有利于农村重新公正分配土地所有权B.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C.不利于农村基层管理D.得到进一步普及17.195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炮击金门,引起了台湾当局和美国的震惊,美国劝说蒋介石从金门、马祖撤军,但蒋介石却下令炮兵坚决回击。这种敌对状态一直持续到1978年底。这表明A.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B.美国放弃“两个中国”的图谋C.国共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18.毛泽东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时曾说:“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下列能够为上述经验提供实践依据的是A.辛亥革命、南昌起义、一届人大B.南昌起义、遵义会议、三大战役C.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三大战役D.中共“一大”、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19.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形容中国特殊模式的民主是以信任为连接纽带,以自上而下的政治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为结构特征的“纵向民主”,是一种有别于以往西方所走的民主(“横向民主”)道路,使中国稳定转型,避免了以往西方为走向民主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是最佳模式B.政治协商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C.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无需借鉴西方D.“中国模式”应该在世界各国推广20.“瞧米字落黄昏,彭总督徒瞪双目。五星红旗飘,光照南疆塞北。高奏凯,主权恢复,侮辱今朝束。颂美景,昌盛繁荣,遍地荆花吐馥。”这阙词当属A.《中国之歌》B.《回归倒计时感赋》C.《宝鼎现·庆香港回归》D.《拥子入怀——澳门回归十周年》21.1955年印尼苏加诺总统在万隆会议开幕式上说“各民族、各国从几个世纪的沉睡中醒来了。用战火燃烧地球的白人旧世界正在垂死挣扎;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正在崛起,这个世界将消灭冷战,建立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社会,因为所有伟大的宗教在宽容的教义上是一致的。有色种族将建立新的道德标准。”从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是-5-A.白人主导的国际旧秩序已不复存在B.亚非独立国家成为国际新兴力量C.有色人种将统治新世界D.冷战马上就被终结22.英国学者布朗利曾指出,许多国家都接受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把它同《联合国宪章》和《巴黎非战公约》相提并论或者作其补充。《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七款明确提出:“本宪章不得认为授权联合国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且并不要求会员国将该事项依本宪章提请解决”。下列选项,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落实《联合国宪章》条款的是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B.互不侵犯C.互不干涉内政D.平等互利23.有学者评价中国某一外交成就对中国的意义“打破封锁的努力迎来了决定性转折”,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开始正常化外交的一个时期象征。”该外交成就是A.1949年中苏建交B.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1979年中美建交24.美国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中美国(共同体Chinamerica)”,这个词被美国《纽约时报》评选为2009年度流行语。他认为,现在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新概念”的提出表明A.世界格局多极化形成B.中美经济联系加强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快D.中美双方贸易摩擦消除25.对右图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历史的雾”主要是指日本追随美国敌视中国B.中日两国的关系坎坷曲折C.中国海军舰艇访日实现了两国的军事互信D.中日两国的关系迷雾重重无法改善26.2012年12月,王岐山在访美期间发表演讲时强调:“我到美国来就是为中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增加正能量。”中美关系需要增加正能量表明A.中美两国存在着共同利益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C.中美两国的合作代替了分歧D.加强国际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7.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6-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28.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说: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材料说明了A.中美关系改善符合中美两国的需要B.美国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C.中国改善中美关系是应对苏联的威胁D.中美关系改善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29.基辛格均势理论是在美苏两极对抗的国际环境下如何运用国家外交手段,建立政治联盟,对抗苏联一极的压力;是在美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联合各种力量遏制苏联的强势状态,从而达到两极力量的相对的平衡。这一理论的实践A.有利于中国重返联合国B.加速了两极格局的崩溃C.直接推动了中日的建交D.使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观30.某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一个两国关系发展趋势图,该生试图揭示的是A.中德关系趋势B.中美关系趋势C.中苏关系趋势D.中日关系趋势31.对于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沈志华教授认为:“中苏之间谈的不是利益问题,而是原则问题,就是谁对谁错的问题。中国有一套解释中国共产党行为、政策的理论,苏联另有一套理论,都说自己选择的道路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双方争夺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和解释权。”沈志华认为中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