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2011·潍坊一模)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C.认为自由贸易的原则不可侵犯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答案]A[解析]材料中认为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保护可耻的交易,虽然认识到英国发动战争的不正义性,但是未认清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是为其资本主义发展开辟市场。2.(2011·厦门模拟)1842年9月1日,钦差大臣耆英等联名向英国发出照会,开列中方希望就《南京条约》未竟事宜继续善后交涉的12项内容,其中第八条为“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人由内地惩办”。结果英方代表借此机会将该条款发展为()A.片面最惠国待遇B.领事裁判权C.设立租界的特权D.开放工厂的特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英商归英国自理”“内人由内地惩办”,意为英国人在中国犯罪,只能由英国处理,英方借此机会将其发展为领事裁判权,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3.(2011·山东寿光高三质检)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曾说过,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而是被轰出中世纪的。“被轰出中世纪”的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历程被打断,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主要表现是()A.启蒙救亡成为时代主题B.社会性质发生变化C.开始向西方学习D.反侵略斗争此起彼伏[答案]B[解析]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大莫过于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其他各项都是以此为背景的,所以选B项。4.(2011·常州模拟)以下图片是20世纪20年代在天津拍摄的老照片,出现这样风格迥异的建筑开始于()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后[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天津海河两岸之所以出现风格迥异的建筑,在于天津被开辟为通商口岸,而天津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5.(2011·安徽濉溪第一次月考)某条约规定:“(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知开放了重庆、苏州、杭州以及允许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这是《马关条约》的内容。6.下面为张明同学针对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的影响所做的课堂笔记,如对其进一步补充,最合适的补充应是()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外国在华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A.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B.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打开了我国东南沿海门户,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D.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便于侵略者对华经济掠夺[答案]B[解析]笔记所述是《马关条约》的影响。A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C、D两项是《南京条约》的影响。甲午战争后日本的“胜利”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选B。7.(2011·淮安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危害不包括()A.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B.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C.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D.列强加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判断能力。材料中的三次战争是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这三次战争都使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巨额赔款都加重了人民负担,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A、B、C三项均正确;列强加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8.(2011·北京模拟)19世纪90年代后期,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①割占土地②允许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④外国人侵入到中国内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以甲午中日战争为界,之前列强经济侵华基本上处于商品输出阶段,所以逼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中涉及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如①④。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由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②③属于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符合题意,所以选B。9.(2011·山师附中调研)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不正确的是()A.日本要这么多赔款,中国砸锅卖铁也不够给B.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还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C.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办厂的人日子更难过了D.听说有的青年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史实,《马关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而中国同盟会是1905年成立的,所以明显错误,应该选择D项。10.(2011·皖中名校联考)20世纪初,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某外国公使说:“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台,老是同我们敝国人作对;从此任接手以后,我们的铁路已经扩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这段谈话的背景最可能是()A.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B.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C.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D.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信息获取和知识再现能力。解题关键一是“20世纪初”这一时间信息;二是“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体现了20世纪初中外反动势力间的密切关系。这印证了1901年《辛丑条约》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海疆,即是主权国家的领海,沿海国家的海洋国境,近代以来,中国海疆和海防历史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衰败与复兴。材料一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材料二“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清史稿》材料三2002年9月23日,由“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首次环球航行访问舰艇编队,满载五大洲十国人民和军队的友谊回到青岛。至此,在世界环球航行的史册上将首次并永远地刻下“中国”的名字,506名官兵用实际行动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人民网(2002年9月27日)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海防主权是如何遭到列强严重破坏的。(2)分析材料二,甲午一役,中国新式海军竟惨败于日本,其根本原因何在?此后中国海防又出现了什么严重局面?(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能得到一些什么认识?[答案](1)问题:军事极其落后;没有形成近代海军,海防废弛。后果:导致了中国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或便利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破坏:《南京条约》英侵香港岛,五处开埠。《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开放了更多的沿海通商口岸。(2)根本原因: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腐败。严重局面:海军全军覆没,威海卫、旅顺军港沦陷,渤海、黄海海防尽失,京畿门户洞开,割让台湾岛,东南海防洞开。(3)认识:清王朝专制腐败导致国家衰弱、军备落后、海防虚弱;(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中国不可能实现海军、海防近代化和有效地保卫海疆)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中国海军力量空前强大,中国的国力大大加强,所以实现了海军舰艇编队的环球航行成功。12.(2011·山师附中统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且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重新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摧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材料二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件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地在经济上压榨中国……看圆明园和故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掠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略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头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故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的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也正是由于中国的被侵略,让中国理所当然站在正义的一方,在两次大战中不至于沦为世界所不齿的邪恶轴心国。——2009年10月15日新华网请回答:(1)材料一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此你如何理解?(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3)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历史研究中的什么观点?[答案](1)观点:鸦片战争是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的转折点。理解: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开始面对世界;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预示新的经济形态将会出现;惊醒了部分中国人,使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面对世界;中国开始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促使了中国社会的转型。(2)直接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间接影响: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3)观点: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