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CO2供应不足最终可影响到绿色植物释放O2减少,下列叙述中最直接的原因是()A.CO2不足使固定形成的三碳化合物减少B.三碳化合物还原所消耗的ATP和NADPH减少C.ATP和NADPH减少使光反应分解水减少D.ADP、Pi、NADP+减少使光反应分解水减少答案D解析根据教材中的光合作用图解可知,CO2供应不足,C3化合物减少,光反应积累的NADPH和ATP的量相对增多,细胞中ADP、Pi、NADP+相应地减少,光反应能力下降,分解水减少,释放O2减少。2.下图表示较强光照且温度相同以及水和小球藻的质量相等的条件下,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示意图。一段时间后,以下相关比较不正确的是()A.Y2的质量大于Y3的质量B.④中小球藻的质量大于①中小球藻的质量C.②中水的质量大于④中水的质量D.试管①的质量大于试管②的质量答案C解析Y1和Y3是O2,Y2和Y4是18O2,因此Y2的质量大于Y3;④中小球藻中含有(CH182O)的有机物,而①中小球藻含有(CH2O)的有机物,故④中小球藻质量大于①;④和②中的水都为H182O,且含量相同,因此质量相等;在试管①和②原有质量相等的情况下,②中释放出的是18O2,而①中释放出的是O2,故剩余重量①大于②。3.下列措施及对应的生物学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农田种植作物一年两茬,可延长光合作用时间B.栽种秆矮、叶直而小的作物,能增加种植密度,有益于增大光合面积C.温室条件下,通过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作物对有机物的吸收D.经常疏松土壤可以促进植物充分利用土壤中的矿质营养答案C解析温室条件下,增施农家肥可增加土壤中矿质离子的含量和CO2含量,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作物不从土壤中直接吸收有机物。4.在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中,萨克斯的成就是()A.植物能够吸收CO2,同时放出O2B.叶片在光下能够产生淀粉C.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D.追踪到光合作用中碳元素的行踪答案B解析萨克斯采用碘液检测淀粉的方法,确定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鲁宾和卡门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水,卡尔文用14C标记的CO2追踪了碳元素的行踪。5.下列是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一些比较,其中错误的是()A.同一叶片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其光合作用速率和细胞呼吸速率都有差异B.温度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影响的原理是一样的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目前生产中光合作用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D.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来增加光合作用的速率答案D解析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但并不能增加光合作用的速率。6.(2011·调研卷)下列各项措施中,能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的是()①延长作物的光合作用时间②增加作物的光合作用面积③对不同的作物给予适宜的光照强度④确保通风以保证二氧化碳的供给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D解析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量,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和增加光合作用面积虽然能提高光合作用的产量,便却不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因此,本题的答案是D。7.(2011·济南)用大豆新鲜绿叶进行如图装置的实验,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分析D处的气体成分,最可能发现()A.O2量多于B处B.O2量与B处一样多C.无CO2和O2D.CO2量多于B处答案D解析由于CO2被NaOH吸收,所以在C处没有CO2,植物叶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但C处有氧气,叶片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经D处排出。8.(2011·浙江)下列变化中,可在叶绿体基质中完成的是()①H2O―→[H]+O2②ATP―→ADP+Pi+能量③C3―→C6H12O6+C5+H2O④CO2+C5―→C3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叶绿体基质是进行暗反应的场所,主要进行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在该阶段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而①过程是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9.(2010·郑州)科学家研究小麦2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得到如图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cd段位置不断上移B.a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C.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D.外界条件均适宜时,c点之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数量有关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光照强度、矿质元素、温度及植物内部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情况。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会有所增加,但不会不断升高,在超过最适温度后有所下降;a点时因没有光照,叶肉细胞只能进行细胞呼吸,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当植物缺Mg时,叶绿素减少,光反应减弱,暗反应合成的有机物减少,b点将向右移动;c点之后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暗反应,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数量有关。10.(2011·济宁)农技员为准确把握蔬菜大棚内CO2的浓度变化情况,在大棚内安装了CO2测量器,假定6时、18时分别为日出、日落时间,请你预期一天内大棚中CO2变化的最可能情况是下图中哪条曲线所示()答案C解析植物在白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但在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由于大棚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在夜晚,呼吸作用使CO2浓度逐渐升高;在白天,由于光合作用的强度一般远大于呼吸作用,大棚内的CO2浓度便会逐渐降低。11.(2011·淄博)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他们对室内空气中的CO2含量进行了24h测定,并根据数据绘制成下图曲线。请问图中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点是()A.a、bB.b、cC.a、cD.a、d答案B解析a~b、c~d测得温室里CO2含量上升,是由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b~c测得CO2含量下降,是由于呼吸作用小于光合作用。b、c两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12.(2011·郑州)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要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图所示有关曲线表示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在0℃时小麦也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A选项错。C选项错在光照强度为0时,小麦幼苗的呼吸作用强度不为0。D选项错在CO2浓度为0时,植物是不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B选项一开始,有氧的条件下,无氧呼吸受抑制,有氧呼吸又较弱,所以CO2释放量减少,后来有氧呼吸逐渐增强,CO2释放量逐渐增加。二、非选择题13.(2011·杭州)甲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乙图代表植物从外界吸收CO2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过程,根据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的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________,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是________,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是________。(2)①、③和④过程产生的[H]分别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图的过程能在具有细胞结构的各种生物体中进行的是________,该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图的过程能产生ATP的是________。(5)影响①过程进行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_。(6)在乙图a点时,说明甲图的过程________和________强度相等,在O点时,甲图中植物体内不能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和________。答案(1)③②④(2)还原三碳化合物与氧结合生成水与氧结合生成水(3)③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或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4)①③④⑤(5)光、温度等(6)①②③④⑤①②解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有氧呼吸第一和第二阶段、无氧呼吸阶段都产生[H]和ATP。不论是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是相同的。14.(2011·泰安)图示绿色植物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强度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曲线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2)根据你对图中曲线的分析,你认为光合作用强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认为在温度为40℃,光照强度为c时,限制光合作用进行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光照强度为b的条件下,温度为30℃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如果大棚栽培蔬菜,在这种情况下应采取什么措施有利于蔬菜的生长?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5)在光照强度为b,温度为20℃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大棚栽培蔬菜,此时应采取什么措施有利于蔬菜的生长?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光照强度和温度(2)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3)暗反应过程中的酶的数量和酶的最大活性(4)光反应适当降低温度降低呼吸消耗(5)暗反应中酶的活性适当提高温度提高暗反应过程中酶的活性解析图示曲线中自变量有光照强度和温度,因变量是光合作用强度;在10℃至40℃的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c点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增强而增强,限制因素主要是内部因素,即有关酶的数量和活性;30℃及40℃时,a~b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太小,光反应不足,产生的[H]和ATP太少,此时大棚内宜采取适当降温的措施,以减少有机物消耗;10℃及20℃时,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强,其限制因素主要是温度低导致暗反应的酶活性太低,此时可通过适当提高温度来提高暗反应中酶的活性。15.(2011·宁德)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田间棉花的光合作用强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实验原理:①光合作用强度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合成有机物的量表示。②5%的三氯乙酸能杀死筛管细胞(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的结构)。实验材料:号牌、5%的三氯乙酸溶液、分析天平、称量皿、记录表、纱布、刀片等。实验步骤:第一步:晴天在田间选定有代表性的棉花叶20片,按编号1~20持号牌。第二步:将选定叶片的叶柄用5%的三氯乙酸溶液点涂一圈,杀死叶柄筛管细胞。第三步:按编号顺序分别剪下叶片对称的一半,依次夹于温润的纱布中,贮于暗处,记作甲组;4小时后,按编号顺序以同样的速度剪下另外半片叶,也依次夹于湿润的纱布中,记作乙组。第四步:返回实验室后,在同号叶片的对应位置各取1cm2的两个叶块,将两组叶块分别置于两个称量皿中;将两个称量皿中的叶片分别进行烘干处理,在分析天平上称重,记录数据,计算结果。请分析并回答:(1)将叶柄管细胞杀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材料不是一片叶片而是20片叶片,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测定棉花的光合作用强度,除了本实验所用称量干物质的质量外,理论上还可以采用测定________。(4)第三步中的甲组叶片内C5的含量变化情况是________。答案(1)阻止实验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物输出(2)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小实验误差(3)O2的释放量(或CO2的吸收量)(4)减少解析(1)导管主要运输水分、无机盐,而筛管主要运输有机物。(2)一片偶然性大,多片可以减小实验误差。(3)要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可以称量干物质的质量、测量O2的释放量或CO2的吸收量。(4)叶面积减小,光合作用的强度降低,还原阶段受阻,C5的含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