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生物3-3-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依次属于种群和群落的是()A.生活于某池塘中的全部草鱼与全部生物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与全部鸟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赤链蛇与这片森林中的全部植物D.一座高山上的全部马尾松与全部油松答案A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相互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B、D两项与上述概念不符。C项中森林里全部赤链蛇属一个种群,但森林中全部植物不代表由全部生物构成的群落。2.下列几组图中,能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生存斗争、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竞争四概念的理解。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环境的斗争、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三种情况。而种间斗争又包括捕食、竞争和寄生三种情况。3.(2011·辽宁)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替换所需时间较短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也可能形成森林答案B解析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均是初生演替,故A正确;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群落内都会有竞争现象,故B错误;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只要条件具备,都能演替形成森林,故D正确。4.(2011·沈阳)在潮间带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它能够吃掉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如浒苔)。如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各种藻类间存在竞争关系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多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答案B解析各种藻类因为争夺阳光和矿质元素等资源,存在竞争关系;对照曲线图,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种数最多,故D选项正确;滨螺喜食小型绿藻,这样对于大型藻类有利,而大型藻类茂盛势必对小型藻类有遮盖作用,从而滨螺过多会降低藻类多样性,无滨螺,大型藻类竞争优势也会降低,由图可明显看出该结果。5.(2011·潍坊)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最重要不同是()A.演替进行的时间长短B.演替产生的原因是否含有人为因素C.演替进行的初始裸地条件D.裸地形成前原生态系统的类型答案C解析初生演替的时间一般较次生演替长。两者的最重要区别是发生演替的初始祼地情况不同:初生演替发生于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虽有植物存在,但被彻底破坏;而次生演替则发生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等繁殖体的地面。6.(2011·青岛)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D.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答案C解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只有在环境条件无大的变化的情况下,种群数量才不会发生大的变化,A项错在说法太绝对,忽视了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很多;种群是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B项杂草不能代表同一种群的生物;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发生改变,故D项是错误的。7.(2011·烟台)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到达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苔藓阶段、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演替的方向C.草本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部分生物被淘汰,部分生物能够保留下来;人类活动能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生物种类增加可以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8.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捕食蜘蛛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A期间,若对害虫施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会增加得更快B.在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食物不足C.在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期间和B期间发生的两个种群的相互作用没有关系D.图中所示的蜘蛛和害虫的关系是竞争答案B解析引入的蜘蛛捕食害虫,当用杀虫剂时害虫的数量减少,而使蜘蛛的食物减少,从而蜘蛛增加减慢,同时杀虫剂对蜘蛛有害,也会使种群数量降低。当在B期间时蜘咮大量增加,而害虫数量减少使蜘蛛食源减少,蜘蛛数量下降,在C期间时两者处于相对平衡。9.(2011·滨州)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群落的丰富度比较低B.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与自然演替不同C.该群落中的生物多为草本植物,无垂直结构D.该群落形成过程为初生演替,先出现的生物多为地衣答案A解析在演替初期,植物种类比较少,群落丰富度较低;山崩后所发生的演替本身就是一种自然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山坡植被具有一定的垂直结构。10.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1到8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表中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个/m2)。请指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群落种群1种群2种群3种群4种群5种群6种群7种群8甲924001111乙025202020500丙06520103200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C.在生物群落丙中,物种2、4、6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竞争D.在生物群落丙中,物种2、4、6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答案C解析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中物种的种类越多,个体间数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动,其稳定性越大,反之则越小,因此,A、B选项正确。分析群落丙中物种2、4、6的数目可知,其基本呈现数量金字塔型,则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11.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曲线可知:a种群与b种群不可能为捕食关系,因为a种群的消长与b种群的消长无关,因此a、b两种群可能为竞争,也可能没有直接关系。另外从图中可直接判断出a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b种群增长曲线既不呈“S”型也不呈“J”型。12.环境条件变差时对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是()A.层次不变,层次结构简单B.层次减少,层次结构不变C.层次减少,层次结构简单D.层次不变,层次结构不变答案C解析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增加和种群稳定性提高。但是在环境条件变差时,如乱砍滥伐森林,使得群落的层次减少,层次结构简单化。二、非选择题13.(2011·徐州)下图表示我国湿润森林区及山地植被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1)此图表示的是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__________状况。(2)图中纵轴表示该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且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这些植被的分布是受非生物因素中__________的影响。(3)图中横轴表示该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结构,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的________种类往往也有差别。答案(1)分布(2)垂直分层温度(3)水平地形阳光水分(湿度)植物14.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第一年第二年第五年第八年甲种群449041206710乙种群012032104500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________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______________。(2)甲种群和乙种群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____。(3)从甲、乙两个种群的演替过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4)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答案(1)竞争种内斗争、寄生、捕食等(2)能量和有机物(3)自动调节(自我维持稳态)(4)以甲种群植物为食的其他生物也随之减少,甚至灭绝(5)缺乏有利变异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生态学的基础知识。(1)分析表中的的数据可知,甲种群和乙种群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因为在第1年到第8年间,甲种群数量迅速减少,而乙种群数量快速增加。在生态系统中,影响一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竞争之外,还有种内斗争、寄生、捕食等。(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它能为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提供有机物和能量。(3)种群的演替过程可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4)甲种群逐渐减少,以甲种群植物为食的其他生物也随之减少,甚至可能灭绝。(5)缺乏有利的可以遗传的变异,是甲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15.(2010·重庆理综,31)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图曲线A所示。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________和________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_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_代表的类似。答案(1)出生率死亡率(两答案位置可互换)30只/mL(2)①D和E水平②B和F解析由题意可得A为分别培养时甲种群数量变化呈“S”型变化;F为混合培养时乙种群数量变化,可见在与甲混合培养后乙处于竞争劣势,被淘汰。乙与丙混合培养出现竞争,在空间中分层分布,减少了各自生存空间,使K值比组1减小,且二者均比单独培养时数量少,因此C曲线为乙的单独培养时种群数量变化曲线。(1)在种群数量变化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由图示可见,单独培养乙,则其种群数量变化为C,在第40天时,种群数量最大为600,因此种群密度为30只/mL。(2)①同一河流中食性相同的两种鱼,由于食物竞争关系,使他们分别在河流中央与河岸底部分布,由于空间受限,各自达到K值,并且K值远小于实验条件的数量,这种受地理位置、离岸远近的分布体现了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②两种食物相同的传粉昆虫混合放养,一定会出现因食物有限而引起的竞争,其中优势种群数量变化如B曲线,劣势种群数量变化为F曲线。因此答案为B和F。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