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热点题型考点一新情境题1.化学新情境题又称化学信息给予题、化学信息迁移题。此类题目取材新颖,往往以社会话题、最新科技成果作为知识的载体。此类题型往往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即题目看起来很新颖、要求很高,但解决问题用到的往往是初中的基础化学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2.(1)认真阅读题干信息,观察和提取与试题有关的信息,并初步找到信息与知识的结合点。(2)提炼信息,结合问题中提出的问题,筛选出有用信息,剔除无用或干扰信息,并根据问题找出信息中隐含的规律。(3)迁移信息,将找出的有关信息和相关规律与所学的与之相近或相似的知识进行整合、演绎、加工,从中找出正确的答案。考点二图象图表题1.图象图表型综合题是借助于数学模型,利用图象、图表的方式来呈现化学的有关问题的一类试题。能充分考查学生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运用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规律与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也体现了化学教学改革的最新理念,是当前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走向之一。2.图象图表型试题要求学生能从文字、表格、图象中提取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其中直角坐标系题的解题要点在于解题时要求学生首先弄清楚自变量和因变量到底是什么,注意起点、转折点、终点三点的含义;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念、图象、数值三者之间的关系。表格型题的解题要点在于通过审题获取有用信息,然后对表格中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依据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进行解答。考点三开放题1.开放型试题一般有如下特点:(1)结论的不唯一性;(2)思维的发散性;(3)解题过程具有探究性;(4)解答的多层次性;(5)知识的综合性;(6)情境的模拟性。由于开放题往往存在多种可能性,就提供了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开阔性、应变性、发散性和创造性。2.解答开放型试题要做到:(1)仔细审题,认真分析题意,明确试题要求,避免“答非所问”的现象发生;(2)抓住课本,开放型试题及其答案均以课本知识为基础,答题时必须以问题为中心,向课本知识靠拢;(3)发散思维,这是解答开放型试题的重要方法,根据已有知识,紧扣问题,发散思考可能的答案;(4)力求完整,在找准知识点确定解题思路后,还要做到规范答题,即书写工整、语言流畅,要点清晰,合乎逻辑等。考点四综合计算题1.综合计算题一般包括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的相关计算、图表分析计算和有关不纯物的计算等。2.综合计算时的注意事项(1)溶液的质量不能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溶液参与化学反应,往往是溶液中的溶质参加反应或者生成物中的可溶物成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形成新的溶液;(2)对于图表分析计算,应仔细分析实验数据,理清化学反应的过程,挖掘题目给出的隐含条件;(3)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指纯净物。遇到不纯物质时,需要将不纯物质的量换算成纯净物质的量,才能代入方程式,按质量比进行计算。例1(2014·大庆)下列文字叙述与图象不相符的是()A.等质量的Zn、Fe分别与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B.向盐酸和FeCl3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C.常温下向pH=1的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D.向一定量的NaHCO3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解析: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锌小,金属活动性比锌弱,因此反应速率比锌小,产生的氢气比锌多,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A正确;氢氧化钠溶液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盐酸反应完毕后,氢氧化钠溶液再和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开始没有沉淀生成,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B正确;常温下向pH=1的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pH变大,但是不能等于或大于7,故C错误;盐酸与氯化钠不反应,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一开始就有气体生成,当碳酸氢钠反应完后气体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D正确。答案:C例2(2014·武汉)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呼吸面具的制氧原理产生了好奇心,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呼吸面具中制取氧气的主要原料是固体过氧化钠(Na2O2),过氧化钠分别能和二氧化碳、水反应,都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为测定呼吸面具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该小组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开展探究,并得出正确结论。已知装置B中盛有饱和NaHCO3溶液(NaHCO3不与CO2反应),碱石灰是由固体NaOH和CaO组成的混合物。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反应所需试剂均足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2)不用装置E取代装置C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D中过氧化钠样品的质量为mg,装置D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分别为n1g和n2g,若样品中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化学反应,则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解析:(1)由图示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由装置可知,装置A的作用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2)由于装置E中的碱石灰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用装置E代替装置C。(3)设过氧化钠的质量为x2Na2O2+2CO2===2Na2CO3+O2增加量156883256xn2g-n1g15656=xn2g-n1g解得:x=156n2g-n1g56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56n2g-n1g56mg×100%=1950n2-n17m%答案:(1)锥形瓶制取CO2(2)碱石灰会吸收CO2(碱石灰能同时吸收水和CO2)(3)1950n2-n17m%例3(2014·烟台)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和一瓶未标浓度的稀盐酸。为测定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和稀盐酸的浓度,他们取9.3g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再向锥形瓶中滴加未知浓度的稀盐酸。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求:(1)9.3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2)未知浓度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解析:根据图象可以看出加入稀盐酸50g时,9.3g变质的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加入物质的总质量和剩余物质的总质量可以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及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及和碳酸钠反应消耗的HCl的质量,进一步算出没有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再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计算出氢氧化钠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两个反应消耗的盐酸的质量和就是50g稀盐酸中含有的HCl的质量,从而计算出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解:由图中的质量关系图可知:产生CO2的质量是(9.3g+50g+50g)-107.1g=2.2g设9.3g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与Na2CO3反应的HCl的质量为y,与NaOH反应的HCl的质量为zNa2CO3+2HCl===2NaCl+H2O+CO2↑1067344xy2.2g106x=442.2gx=5.3g73y=442.2gy=3.65gHCl+NaOH===NaCl+H2O36.540z9.3g-5.3g36.5z=409.3g-5.3gz=3.65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5g+3.65g50g×100%=14.6%答:9.3g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5.3g,稀盐酸的质量分数14.6%。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共40分)1.(2014·广安)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生铁比纯铁硬,故黄铜比纯铜硬B.烧碱属于碱,故纯碱也属于碱C.金刚石很硬,故石墨也很硬D.氢氧化铝可治疗胃酸过多,故氢氧化钠也可治疗胃酸过多解析:生铁是铁碳合金,黄铜是由铜锌合金,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组分中任一金属的硬度大,故A正确;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属于盐,故B错误;金刚石虽很硬,但石墨却很软,故C错误;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D错误。答案:A2.(2014·广州)不能从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中获取的信息是()反应①:2H2O2=====MnO22H2O+O2↑反应②:2KMnO4=====△K2MnO4+MnO2+O2↑A.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有气体生成B.反应①和反应②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C.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放出热量D.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反应物中都含氧元素解析:反应①会放出热量,但从方程式中无法获取此信息,反应②需要吸收热量才发生反应,故C选项说法不符合事实。答案:C3.(2014·南宁)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7∶10解析: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通过图示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8%=6%,故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6%=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6%∶34%=3∶17,故C选项说法正确。答案:C4.(2014·聊城)下列四个坐标示意图分别表示四个实验过程中的某些变化情况,其中错误的是()A.加热一定量碳铵(NH4HCO3)的实验,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变化B.等质量的镁条和铁丝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变化C.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的质量变化D.将水通电一段时间,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变化解析:镁比铁活泼,故镁与酸反应的速率比铁快,且等质量的镁、铁与酸反应镁产生氢气的量多,故B错误。答案:B5.(2014·兰州)下列能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象是()解析:本题通过图象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及溶液的相关知识。加水稀释NaCl溶液时,NaCl的质量分数减小,但溶质NaCl的质量不变,A中图象与变化过程相符。煅烧石灰石时,固体的质量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减小;向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不能无限增加,当杂质Na2CO3反应完后,气体便不再增加;稀硫酸加入BaCl2溶液中,生成沉淀BaSO4的质量在反应一段时间后不再增加,且不会消失,故A、B、D中图象与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均不相符。答案:C6.(2014·北京)已知:Ca(HCO3)2=====△CaCO3+CO2↑+H2O,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Ca(HCO3)2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该过程的CaCO3不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解析:此题考查对图象的观察分析能力。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Ca(HCO3)2分解生成固体和气体,由于Ca(HCO3)2加热一段时间后才发生分解反应,因此,开始时固体质量不变,一段时间后固体质量逐渐减小,当Ca(HCO3)2完全分解时,固体质量不再变化,A正确;由于化学反应中元素质量守恒,因此,碳元素的质量不变,B正确;开始时CaCO3的质量分数为零,当反应发生后,CaCO3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当Ca(HCO3)2完全分解时,CaCO3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C错误;加热一段时间后生成了CO2,且体积逐渐增加,当Ca(HCO3)2完全分解时,CO2的体积不再变化,D正确。答案:C7.(2014·武威)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D.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反应后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反应前也应有三种元素,又因为反应物中有氧气,故可以判断蜡烛中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答案:B8.(2014·遂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