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2013年秋形势与政策专题讲座郝勇2013年10月导言亚布力论坛(中国企业家论坛)马云(“万亿猴”):一场革命;一个危机;一个行动“这次北京的雾霾,我特别高兴,我从来没有那么高兴过,因为特权阶级他们有特权的水,这次没有特级的空气了,他们回到家同样会面临老婆孩子的指责。”(2013年2月22日)环境污染问题:十年以后中国三大癌症将会困扰着每一个家庭…..肝癌、肺癌、胃癌食品安全问题:“很多人问我什么东西让你睡不着觉…..“我希望你们生意差一点,中国人药买的少一点,中国人能更健康一点”。导言今年10月以来的几条新闻:2013-10-20:甘肃永泰古城因生态恶化人口锐减变枯城;2013-10-18:雾霾重来北京全城再陷重度污染;2013-10-18:持续三天严重污染,北京将停车停课2013-10-15:中央财政拨50亿元清洁北京周边空气2013-10-10:“雾霾”跻身十一黄金周十大关键词导言2013-10-8:黄金周北京陷雾霾重灾区网友赐名PM2.5“公雾源”网友纷纷议论要给PM2.5取中文名字。大家说:严肃点可以叫“公雾源”,正宗点可以叫“京尘”,霸气点可以“尘疾思汗”,乐观点可以叫“尘世美”,娱乐点可以叫“尘惯吸”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还是“喂人民服雾”。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123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生态文明的概念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路径与发展方略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广东之变15一、生态文明的概念生态文明生态传统词义:显露美好的姿态或生动的意态。《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息妫﹞目如秋水,脸似桃花,长短适中,举动生态,目中未见其二。”生态ecology现代词义:生态(Eco-)一词源于古希腊,原意指“住所”或“栖息地”。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E.海克尔(ErnstHaeckel)最早提出生态学的概念,当时认为它是研究动植物及其环境间、动物与植物之间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的一门学科。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三好学与1895年把ecology一词译为“生态学”。后经武汉大学张挺教授介绍到我国。一、生态文明的概念一、生态文明的概念生态生态一词,现在通常指生物的生活状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的产生最早也是从研究生物个体而开始的,“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修饰。一、生态文明的概念生态文明文明:“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原始文明:上百万年农业文明:约一万年工业文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至今约三百年一、生态文明的概念生态文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全球背景:工业革命后的反思----教训与经验地球生存之战----资源问题地球不能承受之重----环境问题国内背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必然要求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全球背景:工业革命后的反思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创造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奇迹,积累了巨大物质财富。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的那样,“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类在创造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饱尝了高增长带来的苦果: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灾害频发。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全球背景:工业革命后的反思--教训与经验19世纪英国泰晤士河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雾都)20世纪50年代日本水俣(yu)病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世界背景:工业革命后的反思--教训与经验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行为的准则。1962年美国学者出版《寂静的春天》,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发布《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正式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997年12月,通过《京都议定书》,2005年正式生效。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通过了《我们憧憬的未来》。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资料——《京都议定书》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会议中通过了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美国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全球背景:地球生存之战--资源问题千年生态系统评估(TheMillenniumEcosystemAssessment)联合国于200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由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同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等组织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是首次对全球生态系统进行的多层次综合评估。目的是评估世界生态系统、植物和动物面临的威胁。旨在为推动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系统对满足人类需求所作的贡献而采取后续行动奠定科学基础。这一活动历时4年完成,估计耗资2100万美元。大约有1360名科学家、专家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参加这一活动.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综合篇(MillenniumEcosystemAssessmentSynthesisReport)•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有60%在退化或被人类以不可持续的方式利用•改变生态系统增加生态系统非线性变化的可能性,对人类福祉带来重要后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的负面影响不成比例地由贫困人口承担,而且不断造成人群间日益明显的不平等状况,有时还成为引发贫困和社会冲突的主要原因。•机构和管理、经济和激励、社会和行为应对、技术应对、知识应对健康篇(EcosystemsandHumanHealth)工商企业篇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forBusinessandIndustry荒漠化篇(GlobalAssessmentofDesertification)湿地篇(WetlandsandWater)《千年生态系统评估》TheMillenniumEcosystemAssessment(MA)这项由95个国家1360多名科学家历时4年完成的研究表明,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有60%正处于不断退化状态,地球上近2/3的自然资源已经消耗殆尽。生物多样性篇(BiodiversityandHumanWell–being)•发现一,人类行动从根本上、在很大程度上不可逆转地改变着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这些变化中的大多数代表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物多样性重要部分的改变在过去50年中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快。•发现二,生物多样性直接和间接地为人类福祉的很多方面贡献力量,包括安全、良好生活所需的基本生活资料、健康、良好社会关系、选择和行动的自由等。•发现三,虽然很多个人受益于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改变的行动和活动,这些变化由社会承担的成本通常较高•发现四,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驱动因素很稳定(栖息地的转变,特别是转为农用土地、过度掠夺,特别是渔业、生物物种交换、养分负荷、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发现五,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其可持续利用方面已经采取的很多行动成功地延缓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发现六,要实现到2010年在各个层次上极大地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率,需要新的、前所未有的各种努力。《千年生态系统评估》(2005)全球背景:地球生存之战--资源问题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沙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全球背景:地球不能承受之重—环境问题全球背景:地球不能承受之重—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地球低层大气和地表温度上升。温室效应逐渐加剧,地球温度不断升高;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4-0.8℃;温室效应将引起全球性气温升高,两极冰雪融化,引起海平面升高,沿海一些低地和城市将被淹没,全球气温上升、蒸发加强、气候带范围发生变化,土地荒漠。温室效应的危害:改变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人类健康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21(以海平面上升10公尺推估)包括台北盆地內的台北車站、國父紀念館,甚至101大樓4樓,將完全被淹沒图瓦卢:将成为首个沉入海底的国家南太平洋上的袖珍岛国,如此美丽的地方,却即将成为地球人的记忆。也许,地球上60亿人都应该向他们说抱歉。全球背景:地球不能承受之重—环境问题酸雨出现频繁概念及形成原因:pH5.6,二氧化硫和碳排放排放引起。现状及趋势:北欧、北美、我国西南地区;贵阳降雨pH值曾低到3.1。主要危害:水体和土壤酸化,动植物死亡,腐蚀建筑物、铁路和桥梁等设施;我国因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造成的损失,每年达1100多亿元人民币。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世界背景:地球不能承受之重—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臭氧:地球的保护伞。破坏原因:人类广泛使用和释放氟氯烃CFCs类物质。现状及趋势:1985年,人类在南极上空首次观察到“臭氧空洞”(目前为2400万平方公里),随后在北极上空也观察到“臭氧空洞”。主要危害: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会损害人和动物的免疫系统,诱发皮肤癌和白内障,破坏地球生态系统。控制情况:国际、中国。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世界背景:地球不能承受之重—环境问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有60%在退化或被人类以不可持续的方式利用;到2050年,地球上的人口总数将达到现在的两倍;世界各国人均的GDP届时将增长3~6倍,取平均值为5;由此,对环境的影响将增加10倍。生态文明是一场关乎人类存亡的变革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国内背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形势严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国内背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必然要求1.资源约束趋紧我国能源资源消耗过大,是不争事实。目前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主要产品单位耗能量看,火电供电煤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2.5%;每万美元GDP消耗钢材、铜、铝、铅、锌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6倍、4.8倍、4.9倍、4.9倍和4.4倍;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经济方式不根本改变,将面临更为严重资源危机。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1.资源约束趋紧:矿产资源开采几乎枯竭铅: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0年。银: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6年。金: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8年。锌: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2年。铜: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6年。石油: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40年。天然气: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64年。铁: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150年。煤炭:静态可采储量还可以开采226年。国内背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必然要求国内背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必然要求1.资源约束趋紧:水资源匮乏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