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第一课历史的足迹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怎样一部历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也是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更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2.怎样认识中华文明?①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②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③中华文明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④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世界各国纷纷派人来华学习中国的文化艺术、科技和管理经验等。3.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历经百年沧桑的原因是什么?P5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②国家的落后(闭关自守);③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第二课历史的昭示★1.民族精神的内涵(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地位: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作用: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延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是鼓舞我们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3.爱国主义的含义及表现(P10)①含义: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②表现: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眷恋,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人士的无比崇敬等。4.革命和建设时期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有哪些?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5.我国对外交往的原则和政策分别是什么?外交原则:睦邻友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6.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P13-14(了解)★7.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8.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各种运动失败得出的结论及失败的原因?结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失败原因: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9.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P15-16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含义:P16小字(了解)★11.历史给了我们哪些昭示?(历史给了我们哪些启示)①要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初步的繁荣富强;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④落后就要挨打;⑤树立忧患意识,立志振兴中华。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为什么青少年要树立忧患意识?①落后就要挨打;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③我国基础差,底子薄,人口众多,2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高科技领域、教育文化、综合国力等方面依然存在差距。2.为什么青少年要以振兴中华为已任?①历史上许多中华儿女都“以天下为已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②中国还不发达,中国人民还不富裕,中国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要走很长的艰苦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③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我们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兴旺。★3.青少年应怎样承担振兴中华的责任?(为了振兴中华,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①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世代相传;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③树立忧患意识,立志振兴中华。第二单元财富论坛第四课走向小康1.现代意义上的“小康”的提出者:邓小平;总体小康实现的时间:20世纪末。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小康水平的含义: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2.“三步走”战略目标:P26(1)以1980年为基点,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2)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3)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3.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总体小康、初步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4.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5.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101)★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全面的小康。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7.全面小康的特点:较高标准的小康,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8.十七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P28小字)(了解)9.全国人民的历史使命: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0.请谈谈对总体小康社会的认识。答题思路:①总体小康的特点;②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③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第五课财富之源★1.创造财富的源泉有哪些?(创造财富的途径有哪些?)①劳动;②智慧与开拓精神;③科学技术;④资本;⑤管理。2.为什么说勤劳是创造财富的源泉?★①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②人类所享有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成果,无一不是辛勤劳动的结晶。3.如何理解财富源自智慧与开拓?P31-324.为什么说科技是创造财富的源泉?①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②在我国,科技对于加快传统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轨,提高了经济效益。★5.怎样才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3①要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②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是什么?二者关系如何?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关系:分配制度是适应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而提出的,即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作用分别是什么?(了解)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这一制度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了各个社会阶层的积极性,调动了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和动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分配制度的作用:是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充分保证。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1.为什么要合法致富?(如何理解获得财富,必须走合法生财之道?)P37①在现代社会,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之中进行。只有每个人都知法、懂法,用法律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才能使社会稳定、和谐,每个社会成员才能有平等地获得财富的机会,依法获得的财富才能受法律保护;②相反,在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会扰乱经济秩序,阻碍经济发展,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自己也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2.“法”与“义”的关系是怎样的?(了解)法与德是紧密联系的,同源共生。“义”是我们心中的“法”。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对人的约束是外在的,“义”对人的约束是内在的,才是最有效的。如果一个人“义”字当头,他必不会用恶劣、卑鄙的手段去获得不义之财。3.如何对待“义”?见利忘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在追求利益的时候应将“义”放在重要位置,符合“义”的利益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4.税收的含义、作用和特征分别是什么?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作用:P39★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5.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6.我国的富民政策: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7.富而思源的表现及意义?表现: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奉献社会。意义:先富起来的人,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不仅体现了个人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8.富而思进的表现及意义?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向前迈进,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才能永立潮头,走出更宽更广的道路。★9.为什么要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和品德?(或中学生为什么要培养勤俭节约的品德?)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是治国安邦之道;③是企业家取得成功的法宝;④是做人的美德;⑤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在富裕年代,勤俭节约的美德也不能丢;⑥作为中学生,正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勤俭节约有益于个人成长,追求奢华不利于国家和家庭以及个人成长。10.正确的财富观是怎样的?合法致富,依法纳税;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勤俭节约,文明消费。第三单元同在阳光下第七课关注弱势群体1.我国现阶段还存在弱势群体的原因有哪些?我国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同时受历史、自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弱势群体的含义指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维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4★3.弱势群体的特征①其个人及家庭生活到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群体;②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③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4.在我国,弱势群体包括哪些人群?其主体是什么人?①农村贫困人口;②城市下岗失业人员;③残疾人;④遭遇灾祸的人群。主体是农村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下的城市居民(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第八课日月无私照★1.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基础和体现: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人格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2.平等的含义(或真谛)①从人格角度:人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②从基本权利角度:每个人都平等享有法律规定的人格尊严权、生存权、发展权,都平等地拥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3.怎样维护和实现社会平等?①维护社会所以成员特别是社会中处境不利的人的基本尊严和基本生存条件,使社会每一个成员享有均等的发展机会,获得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合理社会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②要靠身处逆境的人自己的奋斗;③是党和政府的职责。4.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社会平等所做出的努力有哪些?(了解)①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政治保证。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通过政治制度、宪法、法律等手段维护公民的各项权利,使全体人民都能够表达自身意愿,维护自身权益;③我们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这为每个公民实现各方面的权利,创造了一个日益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5.我国社会存在不平等现象的表现及其原因是什么?表现: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上还存在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的不均衡。原因:①受到自然和历史等方面条件的限制;②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③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④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企业倒闭、人员下岗、收入差距过大等。6.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产生弱势群体的原因有哪些?(了解)P57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在分配中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8.怎样正确认识我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①平等不等于平均;②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带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