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江苏小年高考政治主观题考前精简识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经济生活一、消费:1.影响消费的因素(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2)主要因素:居民收入与物价水平。(3)主观因素: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2.国家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应采取的措施(1)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2)生产决定消费。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根本上还要靠发展生产。(3)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必须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4)居民的收入预期也影响消费。这就要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5)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因此,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稳定物价。(6)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完善社会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7)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影响着消费。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科学理性消费,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促进消费的健康发展。3、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①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①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最大。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次要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②国家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三、把握公司经营成功的措施(1)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竞争优势。(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2四、就业(1)意义总体上讲:就业是民生之本、安邦之策,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从劳动的角度看:劳动者通过劳动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有利于其实现自身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社会的角度看: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2)我国就业的现状。我国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3)解决措施国家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搞好就业培训和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提供保障劳动者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提高自身素质,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对员工进行培训,以提高其技能和素质。同时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五、收入与分配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原因(1)公平的实现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2)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3)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缩小社会收入差距,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从而拉动经济发展。实现收入公平的措施(1)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重要举措: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及支付保障机制。(3)根本措施:生产决定分配,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因而从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增加人们的收入。3(4)其他: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发挥财政和税收的调节作用,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六、财政的作用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七、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1)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2)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3)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的宏观调控要在尊重市场、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八、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3)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4)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5)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九、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措施从国家角度:注意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出口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提升企业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维护我国企业的正当权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协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防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从企业角度:企业要注重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管理和自主创新,诚信经营,提升国际竞争力。4政治生活1、政府(1)政府的性质: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2)工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3)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4)政府的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在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公共服务。(5)政府应依法执政,科学决策,审慎用权,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树立起一个有威望和公信力的政府。2.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地位、执政方式、指导思想、执政理念)(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地位:领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执政地位(执政党)(4)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5)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3、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最高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人大代表的职责(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向人大提议案)、质询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的政体),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4、民族问题(1)由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根本原因: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2)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4)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注意:不包括司法机关)。(5)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注意:民族自治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权,而不是高度的自治权)5(6)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5、国际社会(1)主权国家享有的权利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义务有: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义务。(2)联合国是当今国际社会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3)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5)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6)解决和平和发展问题是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6、关于我国的外交政策(1)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其中,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是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即首要目标)。(4)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5)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7、公民(1)公民应积极行使权力,认真履行义务(2)公民应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3)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6文化生活1.全面把握文化的作用(1)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成物质力量。(2)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政治生活中,也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3)文化对综合国力的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4)文化对人的影响①影响人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特点:从影响的过程看,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从影响的效果看,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②塑造人: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促进2.尊重文化多样性(1)意义: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构建和谐世界。(2)做法①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及要求(1)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7①从“走出去”角度讲,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进世界各国对我国文化的了解,提升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②从“引进来”角度讲,有利于学习与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我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③从经济、政治角度讲,有利于促进中外经济、政治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4.文化的创新与发展(1)文化创新的措施①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②基本途径:一是从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看,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不能离开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是从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看,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③从文化创造的主体上看,要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文化工作者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