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对策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生态环境也日趋恶化,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战略性问题,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建国以来虽然取得了经济上的突飞猛进,但是由此带来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让我过面临着发展的瓶颈,制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足发展,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制高点,党和国家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当代中国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建设的对策和路径则是最终要领。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策我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人口众多、资源短缺、过度开发等问题也已经非常严峻,党和国家在新时代条件下提出生态文建设是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举措,具有其理论和现实意义。然而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分析显得尤为必要。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念生态是生物和非生物等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及构成的系统。也就是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及他们之间和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文明是人类实践过程中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就是在遵循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人与自然的内外和谐关系的一个文明发展过程,它既是对现有文明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对未来文明的前瞻,是人类与自然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1]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对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进行改造,不断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追求和创造生态文明成果的实践活动。”[2]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工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项新的战略任务,是一个长期探索、逐渐丰富、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一)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而提出的,它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要求。它的提出是站在我国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我国当前的环境现状两个方面从实际出发做出的必然选择,我国目前仍然还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依靠发展来给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长足发[1]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路径选择研究_谭超[2]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占伟展,那么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选择。(二)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1]可见生态文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极为密切。在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中我国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生态恶化的瓶颈,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阶的小康社会不仅要让GDP总值得到大幅度增长,让人民生活富裕,更要让人民生活得安全放心。近年来,雾霾问题,水资源污染,食品安全问题对民众造成极大的困扰,在很大程度上令政府有失民心,如果连基本的生活安全都不能保障,那么即便是经济迅速增长,小康社会也无从谈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国始终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严峻的生态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良好的环境下生产和生活,才能全面建设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三)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通过发展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促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统一。就我国而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摒弃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经济暂时的繁荣,把尊重和关心自然作为新的发展观来指导实践,逐步实现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使我国的发展走上文明发展之路。[2]因此,无论是从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的保护,还是从资源的节约利用,或是从发展的质量、效益以及可持续性来讲,都要求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从整个文明的角度看,建设生态文明,力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要之举。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但是,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世纪新阶段的经济发展要求。我们要吸取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立足我国国情,从我国生态环境、人口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出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走“人—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现代文明之路。[3]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社会和自然的全面发展,是党对人类文明建设的内涵和规律认识上的深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反映了党对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认识的飞跃。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分析(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主要依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首先,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要逐步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其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还需要进行结构上的战略性调整,而不是暂时性的、局部性的调整。最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是造成经济发展方式不可能发生根本性转[1]尹世杰.略论生态文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04:5-12[2]李俊霞,谢国旗.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与对策.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0(12):36[3]董义花.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9(5):24-25变的又一关键因素。在我国,要彻底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就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从目前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一般为70%)来看,我国的第三产业的占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争取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革命取得重大突破,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告别拼资源、拼消耗、拼劳动力成本的时代,最终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需指出的是,即使发展中国家的优先任务依然是发展,但必须兼顾保护和改善环境。因为,发展不是短期利益,因此不能以危及生态环境为代价,不能让发展经济成为保护环境的压力。因此,我们要彻底告别拼资源拼能源的时代,走出有发展无幸福的现实困境。(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完善政绩评价体系建设生态文明,领导是关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点抓好有关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战略研究、工作部署和督促检查。一方面,着手进行有关绿色GDP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实行工作,并纳入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以便能正确衡量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衡量发展成果和政府政绩,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编制实施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各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原则。另一方面,完善规划,加强监管,建立并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责任制和行政问责制。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要求来统筹谋划,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指标,而且要重视人口、资源、环境指标,坚持把经济增长指标同人口、资源、环境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结合起来。要关心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队伍建设。组织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建立地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价体系,完善相关制度和技术手段,开展绩效考评并实施目标责任管理,将考评结果纳入各级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并认真落实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制和问责制。(三)促进公众参与全体公民既是生态环境建设的直接受惠者,也应该是生态环境建设的直接参与者。要充分发挥每个家庭、每个公民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的积极作用,把注重生态环保、厉行勤俭节约作为家庭美德建设和创建文明家庭的重要内容,在全社会倡导健康、文明、节俭、适度的消费理念,坚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做起,滴水成河、集腋成裘,使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成为13亿中国人的共同价值观和自觉行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不遭受任何破坏和污染的美好生态家园。注重发挥非政府组织专业人才富集、贴近社会、开展国际合作和民间交流便利的优势,鼓励其依法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环保行动,扶持其健康发展。积极探索采取各种途径和方式,广泛组织开展创建节约型城市、企业、社区和村庄活动。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要继续广泛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以节油节电和全民节能为重点,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教育进工厂、进乡村、进学校活动,加大节能宣传教育力度,普及节能环保知识,积极倡导节约风尚。(四)建立和完善环境法律法规虽然我国目前在环境方面已经形成一定的法律体系,但是并不完善。环境法律的制定与运行,是解决环境问题最为重要的方式,对于保护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我国制定和颁布了大量的环境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环境法律体系。但是,我们应认识到这一体系只是初步建立而已,远未达到完善的程度,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还需要不断加以充实发展,充分发挥环境司法的作用,加大对环境执法的力度。(五)加强国际合作现在国际社会对生态的要求和门槛越来越高,生态问题也并不单单是属于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问题,全世界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国际合作和监督。我国要坚持全球环境合作理念,积极参与缔结并履行各类国际环境公约;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环境治理合作,互相监督,互相学习技术与经验,取长补短。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