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案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物理教学案例——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课堂教学案例)姓名:王红艳单位:得胜学校初中部职务:高级教师电话:15842733083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教学背景为培养高素质的公民,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上体现了德育教育的内容。习主席对青少年寄予厚望。他说: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属于青年,青少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活动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他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尤其是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的迅速展开,各种媒体的介入,使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受到冲击,产生了变化,这种冲击与变化直接影响到下一代。因此,必须抓住学校教育这个主阵地,提高教师的认识,切实抓好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德育工作不只是班主任的事,也是我们各科教师的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弘扬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德育渗透,是物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学物理新课标的要求,中学物理的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另一方面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中大量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将物理课程目标的智育目标和德育目标相互渗透,实现和谐统一。因此,作为物理教师,我在物理教学中积极树立德育观念,掌握了德育渗透的相关原则和方法,深入挖掘德育因素,捕捉契机,加强德育渗透,将教育与教学有机融合。教学目标: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视频、社会调查等多种方法教学过程:一、介绍我国物理学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学习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电与磁》第一节“磁现象磁场”时,通过介绍指南针,介绍我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对生产、生活、军事、航海方面的作用。指南针的发明,不仅在生产、生活中得以广泛应用,而且在航海、军事上作出过重要贡献。造纸、印刷术使书写、记录、复制的工作量减少很多,使“汗牛充栋”成为了历史。火药的发明,至今还在军事、生产等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四大发明辗转流传到世界各地,为世界人民服务,为世界文明和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本节课讲解“地磁场”这个知识点时,介绍我国宋代学者沈括发现的磁偏角,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清楚的、准确的论述磁偏角的科学家,这比西方哥伦布1429年横渡大西洋发现的磁偏角早400多年。在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的第四节“卫星通信”的教学中,介绍我国的“东方红三号”同步通信卫星,以及我国目前处于先进行列的火箭与卫星技术,介绍“神州十号号”和“神州十一号”的成功完成太空任务让世界瞩目。在学习第二十二章《能源于可持续发展》一章的第二节“核能”时,介绍我国原子弹、氢弹早已爆炸成功,核电站技术已经相当的成熟,早已为我们提供大量的电能。以此类实例,使学生了解我国从古至今科技飞速发展的状况,不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二、通过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的第四节“卫星通信”的教学中,介绍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他为了报效祖国,放弃美国给于的各种优越条件的诱惑,励志为祖国的强大而奋斗。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当时一位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因此钱学森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但他爱国之心矢志不移。后来,在周总理的亲自关怀和同志们的帮助下,终于在1955年9月17日冲破种种阻力才,离开美国,踏上返回祖国的征程。195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我国火箭技术的腾飞,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学习第二十二章《能源于可持续发展》一章的第二节“核能”时,介绍“两弹一星”功臣邓稼先的事迹。邓稼先生活在国难深重的年代,七·七事变以后,端着长枪和刺刀的日本侵略军进入了北平城。他亲眼目睹了日寇铁蹄踩踏了从北到南的大片国土。亡国恨,民族仇,都结在邓稼先心头。后来他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于1947赴美深造,不足两年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在取得学位刚9天,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回国后积极参加和组织我国的核武器研究,因为中苏有关协议被苏单方面撕毁,苏联专家全部撤走了。“研究战略核武器,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所在,现在我们只能靠自己!”邓稼先对身边的年轻大学生们说。他还这样鼓励周围的年轻人:“干我们这个工作,就要甘当无名英雄,一没有名,二没有利,还要吃苦;做出的科学成果又不准发表论文。”为了祖国的强大,邓稼先数十年来努力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中国人自己研制的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让世人震惊。邓稼先从五十年代末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默默奉献了三十多年,为我国“两弹”试验成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来被人们誉为“两弹元勋”。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正因为有这样许许多多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强大而奉献一切的人,才换来今天新中国的强大。通过这些爱国志士的故事,即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又培养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从物理走向社会,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在学习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第四节,讲解知识点“能源的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时,介绍现阶段我国能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我国与世界目前能耗结构相比还很不合理。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处于世界较低标准。期中,煤炭和水利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时有、天然气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水平的十五分之一左右。能源结构比的不合理会带来环境的危害。化石燃料燃烧除加剧温室效应外,排放的有害气体,粉尘等对空气、土壤、建筑物,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结合我们身边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通过社会调查,结合目前我市农民对桔杆焚烧的危害认识不到位,我们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宣讲等,让学生把焚烧桔杆的危害传达到每一个家庭,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借助能量守恒的学习,并从我国的能源人均拥有量偏低中,使学生感悟到节约能源和有效利用能源的必要性。通过社会调查,使学生走进社会,了解到了我们当今社会上的现状,即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又提生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教学反思: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我深深的感受到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利用学科特点对学生长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的行为得到了规范,民族自豪感得到了提升,社会责任感得到了提高。在物理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契机的随时捕捉,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也是一种艺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从局部看是细微的,一个概念,一道习题、一个探究活动,都能启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只要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德育渗透的相关原则,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实行德育的有机渗透和目标控制,做到优化教材中的思想因素,使一个观点、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就会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就会真正做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融合,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得到提升,才会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