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悲壮-------豪放词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三首词2、学习诗词的赏析方法,并赏析三首词,了解词的思想感情3、通过比较学习,感受豪放词的艺术魅力简介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豪放词派四个阶段1.预备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可称预备阶段。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集》,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仅存五首。写边塞生活,苍凉悲壮,慷慨生哀;写羁旅生活,缠绵深致,脍炙人口。词风格明健,对苏轼、辛弃疾豪放诗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庆历年间,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新政”,因守旧派阻挠而失败。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作者简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角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边地,边塞。衡阳雁去:雁去衡阳,大雁向衡阳飞去。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秋末冬初大雁向南至此不再南飞。边声:边地上马嘶、风号等肃杀之声,指边地上特有的声音。角:军中的号角。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勒:刻。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归无计:没有回家的考虑。记:考虑,谋划。羌管:羌族的一种乐器。霜满地:比喻夜深寒重。寐:睡觉边境上秋天风景奇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边地上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岭之间,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边患未平,功业未成,没有回家的考虑。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安然入睡,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参考译文:赏析诗歌: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地点,“秋来”点明了时间,“异”统领全词景物特点。衡阳雁去无留意这是用拟人手法写人的感受,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雁尚且无留恋之情,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四面边声连角起,描写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西风呼啸,战马嘶鸣,兵士吟唱,草木萧萧,衬上悲凉的军中号角声.使得边塞的秋天更显萧杀,空间更显辽阔。表明战事吃紧。你听到了怎样的情境?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峰峦连绵,暮霭四起,落日低垂,边塞的孤城在黄昏中闭上城门。描写了一幅苍茫空远、辽阔孤寂的塞外落日孤城图.“孤城闭”显示出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战事紧张的气氛,战士们在傍晚就提高警惕,守卫孤城,防止来犯。暗示敌强我弱。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联想到哪句诗?小结:从视觉、听觉上把塞外荒凉悲壮的情景描画出来,使人身临其境。上阕:展现了一幅边塞风光图浊酒一杯家万里“浊酒”表明边塞生活艰苦,借酒消愁,“家万里”表现思乡之切。“一杯”与“家万里”形成对比,浊酒一杯,又怎能消去浓重的万里之愁燕然未勒归无计运用典故(东汉大将窦宪在燕然刻石记功而还。)表明自己戍边报国的一腔热情。慨叹功业未建,边患未除,归乡无期。羌管悠悠霜满地夜寒霜浓、悠悠羌音,更使征人惆怅难眠。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互文。“不寐”的是将军也是征夫,流下的是思念家乡的泪,更是功业无成、壮志未酬的英雄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小结:苍凉悲壮的气氛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兼有爱国之心和思乡之愁。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思家的情怀。下阕:抒发征人思乡之情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变型默写: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塞下秋来风景异2.写边地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衡阳雁去无留意3.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然的句子:(视觉的景物描写勾勒出边塞的悲凉的句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5.夜寒霜重,笛声凄然的句子:羌管悠悠霜满地。6.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句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哪个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2.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A、衡阳雁去无留意“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无留意”这是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秋一到,雁就无留恋之情,这是与家乡大“异”的。描写塞下秋景用一个“异”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暗示敌强我弱,戒备森严。再加上群山连绵,狼烟落日,构成一幅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这与内地的繁华的景象迥然有“异”的。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3.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语句可以读出?哀伤——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4.为什么会这样?词中哪句点明了原因?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表现了作者和征夫们的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又为家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甘归退。2.奠基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豪放派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当时学苏词的人只有十之一二,学曹柳者有十之七八,但豪放词派毕竟肇始于此。南宋词论家王灼说苏轼作词“指出上天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张炎《词源》将“豪放词”与“雅词”对举。沈义父《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上述诸条都可印证此说。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一、作者简介•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但细数《东坡乐府》,340多首传世之作中,真正称得上“豪放”的也不过十分之一.实际上,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词.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祭常山回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通过记叙此次打猎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希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写作背景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老夫:作者自称译文:老夫我暂且表现下少年人的狂放,左手牵着黄猎犬,右手托着苍鹰。理解:作者说自己有少年人的豪情,左手牵着黄狗,右臂举着苍鹰去打猎。聊:暂且姑且狂:狂放,豪情黄:黄犬苍:苍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名词用作动词:带上锦缎帽子,穿上貂鼠皮袍。千骑:文下注释9译文:带上锦缎帽子,穿上貂鼠皮袍。带领千余骑马勇士席卷过小山冈。理解:这两句是作者介绍打猎的阵容。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报:报答倾城:文下注释10随:跟随,随同。注:亲射虎,看孙郎:为“看孙郎,亲射虎”的倒句。孙郎:指孙权。文下注释11理解:是以孙权自比,说全城人都跟着去看他射虎译文:为了报答全城百姓随同我来观猎的盛情,我要亲手射猛虎,效仿东吴孙权。上片•这就在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群众场面后,又特别突出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典故:用了孙权射虎的典故,孙权曾骑马射虎,马被虎抓伤,他用长枪投刺,虎被吓退,此处是苏轼以孙权自比。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胸:胸怀霜:指白发微霜:稍白尚:还,更胆:胆气酣:酣畅。译文:美酒痛饮甚酣畅,胸襟开阔,胆气豪壮,双鬓以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么!理解:三句说自己虽然已经有了白发,但是尚有豪放开朗的心胸。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文下注释4节:文下注释3持节,是指奉有朝廷重大使命。遣:派遣。理解:运用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把边事委托给他,抒发了作者抒边抗敌的愿望。译文:只是盼望有使者手持符节来到云中,但不知道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遣使者如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文下注释8挽:拉雕弓:饰以彩绘的弓会:定将译文:我当拉弓如满月,瞄准西北方,箭射天狼。理解:是说为了抵抗西北的敌人,要把弓拉的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表达了作者杀敌为国、定边安民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狂”字赏析•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上片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上片下片出猎情景报国之志借出猎表达报国决心1、词的上下片各写什么的?词作分析借孙权射虎的典故,表现作者的少年狂气。运用冯唐持节的典故,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能建功立业。末一句表达了自己杀敌报国的志向。2、上下片各借用什么典故来抒发感情?赏析“千骑卷平冈”这句话。“卷”字生动地写出了狩猎人数之多,速度之快,描绘了出猎的壮观情景。你可以用自己的话为我们描绘一下这个场面吗?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狩猎、打猎)的壮观场面,抒发作者渴望被朝廷重用,建功立业,杀敌为国的豪情壮志。小结:上片下片出猎情景报国之志豪情英姿阵容场面气概信心忠心雄心借出猎表达报国决心风格豪放主旨全词主要通过写作者在密州打猎时的盛况和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表达了词人对祖国边患的忧虑,表达了词人决心为国杀敌的高昂热情。课堂自测你能找出描写太守形象(装备)的句子吗?“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请你找出表现狩猎人数之多,速度之快句子。找出表现作者必致强敌于死地的抱负的句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找出表现词人心胸开阔,胆气豪壮的句子。“酒酣胸胆尚开张”表现太守年愈长而志弥坚的句子是哪句?“鬓微霜,又何妨!”找出表现作者希望再展宏图,为国立功(重返朝廷)的句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3.顶峰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变的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这是第三阶段即顶峰阶段。这一时期除却产生了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他们相激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者简介: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题解其词多抒写希望收复失地,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内心悲愤,揭露南宋的屈辱投降,也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破阵子》是一首自抒英雄情怀并用激励友人的壮词。陈亮与辛弃疾同属主战派,又同遭打击。词中表达了作者渴望驰骋疆场,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但又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慨。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题解“破阵子”——词牌名,选自《稼轩长短句集》。“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标题写豪壮的言语陈同甫,名亮,南宋婺州(现在浙江省金华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