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讲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与地球表面形态最新考纲1.地壳物质循环。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思维导图考纲解读1.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及矿物、岩石的概念。2.掌握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点及转化过程。3.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4.能够运用地质构造和内外力作用解释某地貌的形成过程。微专题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1)概念: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2)存在形式:气态、液态和固态。(3)分类:金属矿和非金属矿。2.岩石(1)概念:岩石圈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2)分类(成因)①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岩石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②沉积岩概念:风化过程产生的碎屑物质经过漫长的岁月,沉积、固结为岩石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2③变质岩概念: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常见岩石: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二)地壳的物质循环1.地质循环(1)概念: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的物质循环。(2)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2.岩石的转化(1)循环物质的名称:①岩浆岩;②沉积岩;③变质岩;④岩浆。(2)岩石的形成过程A为:岩浆上升(或侵入)冷却凝固;B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C为:变质作用;D为:重熔再生。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代码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①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②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沉积岩③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变质岩④各类岩石重熔再生作用岩浆考向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图考查岩石形成过程(2013·上海地理)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读下图回答1~2题。3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A.②B.③C.④D.⑤答案1.C2.C解析第1题,石灰岩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变质成变质岩。①过程代表变质作用,这一过程中温度升高,压力升高。第2题,大洋中脊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岩浆从板块的分离边界处喷发形成海岭。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是因为岩浆活动而形成。图中④表示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读图技巧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是自然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表现,它实际上是岩浆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正确掌握该内容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入手:(1)准确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由上图可知:当炽热的岩浆(图中C)从地球内部喷出后,便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如果岩浆未喷出地表便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为侵入岩(图中D);如果岩浆到达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为喷出岩(图中E)。岩石在地表暴露,受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常含有化石的沉积岩(图中A)。沉积岩在高压、高温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图中B),变质岩在地壳深处被高温熔化变成岩浆。从岩浆到各种岩石的形成,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的物质循环。4(2)理清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图上箭头的方向①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岩浆指向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②岩浆岩和变质岩能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能转化成变质岩。③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转化成岩浆岩。(3)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的总结岩浆喷出或者侵入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出露于地表的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转化为沉积岩,各类岩石受地壳运动影响,经高温、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在地壳深处经高温熔融作用又可以重新转化为岩浆。(4)熟悉地壳物质循环的各种变式图微专题二板块构造理论1.板块的含义整个岩石圈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单元,每一个单元为一个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边界比较活跃。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为欧亚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5极洲板块。(2)板块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未定板块边界。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易错辨析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错误的说明理由。(1)板块就是地壳。答案错误。理由:板块是岩石圈被构造带分割成的地理单元。地壳是岩石圈的组成部分。(2)海沟是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答案错误。理由:海沟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时,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底部形成的。裂谷则是陆地板块张裂形成的。(3)印度洋板块就是印度板块。答案错误。印度洋板块属于六大板块之一,大板块可分成若干小板块,印度板块是印度洋板块中的小板块。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板块相对移动方向对地貌的影响举例形成边界的类型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海岭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生长边界←|→板块相撞(相向移动)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它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太平洋西部岛弧、安第斯山脉、台湾山脉等消亡边界→|←6屿和海岸山脉考向一板块的分布1.(2014·海南地理)某年3月P地(位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P地位于()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答案A解析根据经纬网及海陆分布特征,可以判断P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考向二板块构造理论与地表形态的变化(2014·上海地理)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坚硬岩石是地球固体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3题。2.不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会产生高压环境,能够形成某些种类的变质岩。下列能够广泛出露这类变质岩的区域是()A.喜马拉雅山区B.日本太平洋岩区C.新西兰南北岛屿D.冰岛火山带3.张家界景区群峰林立,山体陡峭、险峻,其主要岩石类型是()A.石灰岩B.片岩C.板岩D.石英砂岩答案2.A3.D微专题三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7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褶皱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②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名称地形判断依据背斜未受侵蚀,成为山岭;久经侵蚀,形成谷地中部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未受侵蚀,成为谷地;久经侵蚀,地形倒置,形成山岭中部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特别提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2)断层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①火山活动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②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1.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表现形式地壳运动水平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了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及谷地垂直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岩层隆起和凹陷;地势的起伏和海陆变迁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地震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8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褶皱与断层的比较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判断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分析地质构造不仅可以揭示地质时期地壳运动,分析地貌形成,而且对人类找水、找矿、工程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分析如下:(1)找水①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储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侧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选择在向斜中心。②利用断层找水岩隙中的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断层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往往是泉水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2)找矿①利用背斜找石油、天然气。“背斜顶部油气丰,气在油上要记清”。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9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②利用背斜、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层,如煤矿、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矿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顶部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了。(3)工程建设①背斜部位是隧道良好的选址。背斜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向斜部位结构不稳定,是地下水汇集区,建隧道可能变成水道,因此修筑铁路开凿隧道应避开向斜。②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工程应回避断层。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断层处的烈度会变大。在断层地带开展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考向一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2013·广东文综)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搬运作用B.地壳作用C.变质作用D.风化作用答案B解析图片显示的是褶皱山地(向斜山),四个选项中只有地壳作用会形成褶皱山地。考向二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2014·江苏地理)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2.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103.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答案2.B3.A解析地壳运动形成褶皱后,向斜中心位置岩层因受到挤压变得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成为山地,此为向斜山。而两侧的背斜顶部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而成为谷地。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特征判断,图中心为向斜,由此向西北和东南方向坡度大,应该是相邻的两个被侵蚀成谷的背斜,因此该地区的褶皱是沿西北—东南方向延伸,所以M处的岩层东南(背斜方向)高、西北(向斜方向)低。第2题,根据前面分析,M点位于向斜的东南侧,根据向斜岩层的弯曲规律,可判断B正确。第3题,根据前面分析,该地的褶皱延伸方向是西北—东南方向,XY一线与褶皱方向垂直,沿此线看,岩层是水平的。考向三地质构造图中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4.(2014·山东文综)读下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判断图示中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Ⅰ、ⅡD.Ⅲ、Ⅱ、Ⅰ答案B解析向斜岩层新老关系是中心较新、两翼较老,根据向斜东翼的地层关系,可知Ⅱ比Ⅰ老。Ⅲ覆盖在Ⅰ、Ⅱ上,Ⅲ最新。考向四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11读“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a~e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由老到新,据此回答第5题。5.若图中d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可以判断出甲地的地质构造是背斜,而背斜是储藏石油最好的地质构造,所以应该在甲处开采石油。读图技巧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分析地质剖面图,要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重点观察分析以下要点:(1)分析图中地质构造特征:如区分背斜、向斜,有无断层,在什么位置,有无火山构造,有无岩层缺失,如背斜顶部的岩层缺失。(2)判定岩石类型:具有层理现象或有生物化石的必为沉积岩;有无侵入岩和变质岩,变质岩往往紧邻岩浆侵入体,火山锥上必为喷出岩,在判读岩石类型的基础上进而判断其特征。(3)判定地质构造或岩层形成顺序:一般而言,沉积岩层下老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