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一)第一部分客观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1-5:BCDBB6-10:DBBBC11-15:ADCBB16-20:DCCDA21-25:CACBA26-30:DDBCD31-35:DACAA36-40:CBDDC41-45:CBACA46-50:CBCBC51-55:CBBBB56-60:CBABB第二部分主观题一、简答题1.答:(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4)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2.答:(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3.答:(1)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所给予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2)审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课程素材。(3)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和各种活动场所、专用教室等。(4)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已经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以确定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5)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等资源。不但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6)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二、论述题1.答: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知识的传授则是无关紧要的。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需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显然,两派的主张都是片面的。都把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人为地割裂开来了。形式教育论者虽然强调了对学生智力加以训练的必要,但是他们看不到智力的发展依靠于知识的掌握,离开基本科学知识的掌握去进行思维形式的训练,其效果是不好的。实质教育论者虽然强调了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必要,但是他们看不到认识能力发展与知识掌握的区别,以为掌握了知识也就是自然地发展了智力,实质上忽视了智力的发展。如在今天的教学中出现的“双基”教学,就是认为双基教学抓好了,学生的智力就自然地发展了,这也是片面的。2、答:(1)认知差异对学习的影响不仅在程度上不同,而且起作用的方式也不同。认知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只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在:第一,学生对所用感觉通道的偏好;第二,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偏好;第三,对学习内容组织程度的偏好;第四,对学科选择的偏好。(2)奥苏伯尔提出了促进新旧知识练习的连个原则:逐渐分化原则和整合协调原则。(3)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第一,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第二,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第三,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三、案例分析题1.答:(1)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2)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1.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2.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3.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3)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1.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德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2.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及时检查,坚持不懈,督促学生切实做到。2.答: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识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从哪开始。2012年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二)第一部分客观题一、选择题1-5:CDBCB6-10:ACCCB11-15:ACBCC16-20:DADAB21-25:CABBB26-30:DBBBB31-35:CCCAD36-40:BBADB41-45:CBADC46-50:DCACC51-55:DACCB56-60:DAAAC第二部分主观题一、简答题1.答:(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是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3)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2.答:(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3.答:主要有如下几种基本形式:(1)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2)微型教学(3)教学决策训练(4)反思训练(5)开展行动研究二、论述题1.(1)认识性质的矛盾,是由于学生缺乏道德知识、经验而呈现出认识上的差距或产生的错误思想、行为与道德要求的矛盾。解决这种矛盾,需要向他们反复讲解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认识水平。(2)能力性质的矛盾,是由于青少年学生道德能力不强、未能履行道德要求而出差错产生的矛盾。对于这种矛盾必须引导学生注意总结生活经验和加强道德的实际锻炼,通过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和道德修养能力来解决。(3)思想性质的矛盾,是由于学生沾染上或已形成某些不良的思想与习气,因而不能遵循或根本不愿遵循道德规范犯了错误而产生的矛盾。对这种矛盾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认识自己思想与行为上的问题与错误的性质、严重程度与危害性,使他们积极而认真地进行思想斗争、自我反省,找出错误根源,悔悟自新,并督促他们努力改正错误,这样才能解决矛盾。2.答: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1)将同化与顺应结合达到平衡,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已有的图式,并创立新的图式。(2)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可以帮助老师识别出学生是否达到掌握某项学习内容所必须具备的认知水平,从而设置适合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目标。(3)皮亚杰的理论强调认知发展的累积性,即新的认知结构总是建立在原有的结构知识的。这就要求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上,学生才能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整合起来。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第三,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三、案例分析题1.答:从备课、上课的角度来看,该教师对于美术教学的,任务不是很明晰,所以在上课中用2/3还多的时间去分析背景知识,而且对于课堂教学的情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学生讨论后从自己的教案上把“正确答案”公布在黑板上,最后,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完成课堂任务,说明这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从教学策略角度来看,该教师的课堂教学属于一种综合性教学策略,既有集体讲授又有小组讨论、个人操作,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方式操作上,没有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足够的重视,让“小组讨论流于形式”,学生讨论的结果没有得到教师的反馈,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2012年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三)第一部分客观题一、选择题1-5:BDBCB6-10:CADCA11-15:ABDBB16-20:BADAC21-25:ACDAC26-30:DCACA31-35:BCDBC36-40:CADBC41-45:BABDD46-50:CBABB51-55:CDCCD56-60:CCBBB第二部分主观题一、简答题1.答:(1)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是学术性概念,属于教育理论范畴;教育方针则是工作术语,是政治性概念,属于教育政策学范畴;(2)教育目的着重于对人才培养规格做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于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3)教育目的有时是由社会团体或个人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可以不具约束力;教育方针则是由政府或政党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2.答:(1)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相一致;(2)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4)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3.答: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有三个基本方面:一是关于专业知识,在专家擅长的领域内,专家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二是关于问题解决效率,专家与新手相比,在其专长的领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三是关于洞察力的,专家比新手更有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些差异在课时计划制定、课堂教学实施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出二、论述题1.答案要点:人们对教育活动的价值选择,历来有不同的见解和主张。其中,争论最多,影响最大的也是最根本性的问题,即教育活动究竟是注重于个人个性的发展还是注重社会需要,是强调个人本位还是强调社会本位,我们应该辩证认识:1.教育是发展人的特殊手段,教育目的直接指向个体的发展,但个体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2.人的自我价值与人的社会价值是统一的,前者只有通过后者才能表现出来;3.人既需要社会化,又需要个性化,既必然社会化又必然个性化。2.答:第一,课程实施是极其复杂的过程,它不但包含教材的改变,也包含组织的革新、角色或行为的变化,实施者对实施的课程也应有理解并持积极的态度,努力学习新课程有关的知识。第二.单凭行政命令或权威机构的运作,不能保证课程实施的成功。课程实施最好在忠实观之外,容许相互调适观存在,即让地方、学校和教师在课程改革大原则下,能自由调整以适应个别需要。这必须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上,重新分配权力。第三,课程实施需要周详的计划,对于实施目标、实施策略、调适的设计及实施的评价,都应有妥善安排。第四,课程实施应当更重视教师的角色,让教师扮演共同决定者的角色。三、案例分析题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特殊性;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并不是万能的;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2.让德育过程成为一种师生双方心灵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德育中要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德育要做到动之以情和以情感人2012年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四)第一部分客观题一、选择题1-5:CBBCC6-10:ADBBD11-15:ABDAC16-20:CDBCB21-25:CAACD26-30:DBABA31-35:CCDAA36-40:BDACB41-45:CCCAD46-50:DACAD51-55:DDBDA56-60:CCCDDB备注:39题题号重复第二部分主观题一、简答题1.答:全面发展教育是对为使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的多种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由以下几个既相互联系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的:(1)体育;(2)智育;(3)德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2.答:1.素质教育立足于发展人来培养人,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每个人获得发展,教育的最主要作用就是开发人的潜能,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学生在一个复杂社会中有效生活的那些特质和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具有独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