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着力推进我县“花园城市”建设的建议清原县政协王希平各位委员、各位领导: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花园城市”的战略部署,县政协组成调研组深入到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了认真调研,并结合我县“花园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广泛论证。下面,我代表县政协调研组就着力推进我县“花园城市”建设提出几点建议。一、打造“花园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今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坚持生态立县、打造“花园城市”的战略部署。事实证明,这一战略部署定位准确,内涵丰富,符合清原实际,体现了科学发展观要求,彰显了县委、县政府大手笔、高水平规划、建设、管理城市的决心和信心。这对于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促进清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打造“花园城市”,我县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在当今时代,生态环境已成为一个地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更是衡量人民群众幸福指数高低的一面镜子。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提升城市品位和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增强一个地区的竞争能力。清原地处辽东山区、浑河上游,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省天然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基地。碧水蓝天、满目青山、清新空气、绿色家园,这是我们不可多得的自然赋予和后发优势,更是打造“花园城市”、建设辽宁一流县城的宝贵资源和物质基础。(二)打造“花园城市”有利于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县正处于加快发展和建设美丽清原的关键2时期。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形成第三产业优先、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将是我们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打造“花园城市”,必将使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城市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集聚效应更加凸显。实践将证明,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城更美的人居环境,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花园城市,将极大地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聚,推进我县由生产型城市向消费型城市转型,带动三次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说,打造“花园城市”是推动清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二、“花园城市”建设初显成效,赢得全县上下广泛认同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县“花园城市”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一是环境卫生整治初显成效。通过开展城市美化行动,脏、乱、差状况得到治理,环境卫生得以改善,市容市貌明显改观。二是交通环境治理初显成效。通过主干街路增设交通护栏、隔离栅栏、停车位等措施,交通拥堵、乱停乱放现象得以改观。三是城市绿化工作初显成效。街路补植树木,两侧栽种花草,中心街路增设了立体绿化景观,城市绿化、美化取得进展。四是打造“花园城市”的理念赢得认同。今年,“花园城市”建设取得的成效,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功在当代、造福后代的建设成果和美好愿景。打造“花园城市”理念越来越赢得全县上下的广泛认同。三、关于着力推进“花园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通过调研,我们在看到“花园城市”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也深感打造“花园城市”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3需要全县上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奋斗。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盲目贪大。为此,现就打造“花园城市”的主要方面,提出如下建议:(一)着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综合形象,是城市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因此,打造“花园城市”,必须着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1、加快滨河生态景观带建设。“一河两岸”是清原最有代表性的城市形象。我们必须用战略性眼光看待这条贯穿清原东西的轴线。以河为轴,统筹规划,突出滨河特色,加快“一河两岸”生态景观带建设。在坚持防洪标准的前提下,沿岸应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栽植不同的树木、花草。植被选择和搭配不仅要体现不同的功能特征,也要与已有景观相结合,形成“城在林中、水在绿中、城林相依、水绿相映”的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观效果。加强河道综合整治工作,该整形的整形、该护坡的护坡、该美化的美化。提高污水处理能力,通过污水管网系统、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方式,杜绝污水排入河中,保持河流水质清澈。向西推进橡胶坝建设,使横贯东西的橡胶坝形成梯级水面,实现城区河道水面首尾完整衔接。扩大亲水空间,增添滨河景观效果。我们相信,通过对水、岸、堤、路、景进行综合整治,水面碧波荡漾,两岸植被茂密,花草点缀其间,楼群遥相呼应,集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于一体的滨河生态景观带,一定会极大地提升清原的城市品位和美誉度,同时成为广大居民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去处。2、切实搞好城市绿化工作。城市绿化不单是美化了城市,更重要的是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竞争力和美誉度。针对我县城市绿地面积严重不足、覆盖率不高的现状,4我们应着力推进城市绿化工作。要结合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采取有效措施,扩大绿地面积特别是扩大公共绿地面积,打造生机盎然的绿色景观带,确保城市绿化的实际效果。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做到适地适树、适时适栽。提倡栽大苗,不盲目栽大树。绿化树种要以本地树种为主,尽可能选择杨、柳、榆、槐、枫等适用性、实用性强的乡土树种,使之成为城市绿化的主角。科学搭配乔、灌、草、花、爬藤植物的种植比例,拓展绿化空间,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化风格,促进城区绿化均衡发展。应以环城林带为屏障,以街路、公园、河岸绿带为支撑、以小区庭院绿化为点缀,形成点、线、面多层次的植被绿化体系,打造一街一景、一路一景、一地一景的园林艺术和景观效果,使人们对花园城市的感受更直接、更直观。在管护方面,要完善相关制度,落实责任制。既重视栽,又严格管,避免“年年栽树年年换,多年栽树难成荫”的现象发生。妥善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大树和老树,让其作为城市历史印记,焕发新的风采。做好城市绿化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不能搞短期行为,更不能追求“一夜成林”。要本着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原则,全面改善城市绿化现状。逐步建立起滨河景观带、道路绿化与南北两山生态景观线相映衬,单位绿化与市政绿化相呼应,住宅小区绿化与建筑景观相协调,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城市绿化体系。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品位和档次,让绿化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线。3、加快南北山两个森林公园建设。县城南北两个山脉特别是北山已基本具备建设森林公园的基础条件。因此,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加快南北山两个森林公园特别是北山5森林公园建设。进一步加大南北山植被保护和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加大山体植被的补植。通过植树造林和栽植富有特色的树种,进一步提高两山的森林覆盖率和生态景观效果,打造景色秀丽、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森林公园,成为人们休闲、健身、游玩、娱乐、赏景的又一个好去处。在这里,人们可以感悟佛教文化,欣赏四季风光,漫步林荫小路,置身鸟语花香,喜看山城全貌,豪情溢于满腔。4、搞好大伙房水源保护区综合治理,积极发展环保、低碳产业。作为大伙房水库的重要水源地,我们要紧紧抓住全面实施大伙房水源保护区综合治理五年计划的有利契机,规划建设好各类保护区和相关产业。切实将区域产业发展、生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要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没有环境污染的新型产业。严禁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工艺落后、可能对水源、水质、植被、空气产生影响的项目入驻县域内。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向产业生态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多措并举,进一步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城市交通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直接窗口,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社会文明水平。近年来特别是今年,我县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治理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取得实效。但是,由于历史造成的街巷道路狭窄和近年来机动车特别是私车保有量持续快速上升,我县道路交通拥堵状况不容乐观。长岭街等中心城区交通量过大,造成人流、车流拥挤。占道停车,无序停靠现象时有发生,行人无视交通信号,违章现象较为严重。为此,要采取多种举措,进一步抓好城市交通整治和管理。既要立足于解决当前城市交通中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6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1、科学规划、配置、利用交通资源。完善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及电子探头等设施,及时施划和更新道路交通标线和标志,不断扩大电子监控系统覆盖面,对流量大、事故易发路口及时设置交通信号灯,增加安全保障;疏通南北交通瓶颈,研究破解办法,改善道路节点;探讨可行情况下,河北主要街路,适当压缩人行道,拓宽行车道,缓解历史形成的车道过窄问题;若时机成熟,应将国道202线南移,原国道可作为改善城市交通的一条重要通道;并规划建设好环城公路。2、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制定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相关政策,合理调整城区公交线路和站点,严格按照站点上下车;根据时节变化,合理设置出、收车时间,做到环城全覆盖,服务人性化,满足人们日常出行需求;及时更新车辆,提高乘坐舒适程度和司乘人员的服务质量,力求让公交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缓解交通压力;规范出租车行业管理,研究解决出租车行业运行价格过高、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3、加强停车场建设。针对我县停车场、停车位不足的现状,着力推进停车场建设,采取地上、地下等多种类型,满足城市交通需要。一方面大力挖掘现有资源,对已有停车场、停车位进行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大力加强停车场建设,特别是地下停车场建设。要加快新、老城区周边大型停车场和县城内小型停车场建设,新开发地块必须建设地下停车场,留足地上停车位。要通过政策引导,积极吸引多方投资参与停车场建设,切实改善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4、加强对重点路段交通的疏导和整治,严格纠正和处7罚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加强道路交通教育,增强市民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人们的交通文明素养。真正做到“文明从脚下起步,安全从人人做起”。(三)规范管理,认真搞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环境卫生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文明形象和人们的生活质量。要进一步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认真开展城市美化行动。明确责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一套全面、系统、规范的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强化综合整治,巩固扩大环卫管理成果。要配齐配强专业保洁队伍,配备足够的垃圾箱和运输工具,做到日产日清,随产随清,全天候保洁;加强居民小区特别是老旧居民小区和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对于乱扔乱倒、乱推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写等脏、乱、差问题,开展专项治理,集中解决,不留“死角”,切实改善城市环境面貌;认真做好冬季除运雪工作,积极推进无公害除雪。做到机械除雪和人工除雪有机结合,主干街道以机械除雪为主。推进市场化运作,力求县城积雪统一用车清运,确保冬季城市道路畅通,市民正常出行。避免各部门和单位积雪清运各自为战,既影响清运时效,又增加部门成本。禁用或限用融雪剂,以免对城市基础设施、绿色植被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推进公厕改造建设力度。依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合理设置公厕数量。现有公厕要逐步改造为流动、生态水冲式公厕,新建公厕全部采用水冲式公厕,积极打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四)加快服务业发展。近年来,我县服务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服务业已成为优化产业结构、吸纳劳动就业、扩大财政收入的重要力量。但也必须承认,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还有较大差距,与打造“花园城市”8要求还不相匹配。为此,我们应增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1、加快旅游业发展。旅游业是服务业发展中最具活力和牵动力的有效载体,具有带动性强、产业链长、幅射面广的显著特点。近些年来,我县以红河漂流为支撑的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拉动作用日益凸显,有力地促进了商贸、餐饮、交通、住宿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此,我们要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规划、建设和宣传包装好红河漂流、滑雪场、沟域旅游等有影响、有潜力的旅游景点,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清原旅游产业格局,不断增强旅游景区景点的吸引力。特别是要进一步将红河漂流做优做精做大,切实将这张不可多得的名片精心打造好、维护好、发展好,让红河漂流的牌子更亮、名字更响、带动作用更强。深挖旅游资源潜力,打造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