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讲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下列各项属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的是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D。“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答案】B【试题解析】中国古代思想,是课改后高考历史考查的重点。2010年,北京卷考到了韩非子和董仲舒。2011年出现了黄宗羲。这类题目的困难,通常是因由于题干或选项中出现了古代典籍中的原文,而学生又无法正确理解文言文,所导致的。解题思路则非常明确,就是要熟悉每一位哲学家对应的关键字词。例如董仲舒,他的思想主要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三纲五常”,“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等。B选项与董仲舒的观点契合。此题具有一定难度。A选项出自《老子》,“道法自然”是典型的道家思想。在岳麓版教材必修三中亦有明确记载。B选项出自《汉书·董仲舒》传中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天不变道亦不变”之“道”,是儒家之道,核心为“三纲五常”。董仲舒认为人伦道德,天经地义,绝对不能够更改。C选项出自《商君书》,属于商鞅的思想。从“不必法古”,可以推断,这符合法家变法革新的主张。D选项出自儒家经典《礼记》。13.下列各项对图7中迁都影响理解准确的是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B。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利于削弱世家门阀特权D。促进了民族间的大融合【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见于选修“改革”分册。选修课三册,在高考真题中所占分值并不太多。但是“北魏孝文帝改革”自有它的特殊性。北京市课改前,《中国古代史》中包含大量少数民族相关知识。如秦汉时之匈奴,唐时之突厥、回纥、吐蕃等,甚而至于辽、宋、金、元时的和战会盟,明后期女真族的崛起。这些知识,都是以前高考经常关注的焦点。但课改后的新教材,将中国古代史中的少数民族历史几乎删尽。现行《考试说明》中,涉及到民族问题的,只余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北魏孝文帝改革”。2010年,新课标高考第一年,北京卷考查了中国设置最早和最晚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与西藏。而北魏孝文帝改革,还没有考过。考生可以稍加留意。A选项“促进黄河流域的统一”,这是孝文帝开始改革的背景,而不是孝文帝迁都之后的影响。B选项“促成经济重心的南移”,不发生在此时,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完成于宋。C选项“利于削弱世家门阀特权”,与孝文帝迁都关涉不大。D选项“促进民族间的大融合”正确。孝文帝迁都以后,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如着汉服、说汉话、改汉姓等等。14.有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下列各项对该观点理解准确的是①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②结束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③削弱宰相职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④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是一题综合性题目,涉及到宋代经济、政治、文化。但题目本身并不难,考生只需要对一些基本史实的性质有所了解即可解答。如,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对应的是清代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立。故可将③直接排除。①见于必修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宋。②见于必修一,宋朝防唐末五代藩镇割据之弊,立国之初即推行了一系列集权措施,如中央有两府三司;地方委派文官任知州,又设通判监督知州;令转运使上交地方财政;禁军守内虚外等等。③见于必修一,清代军机处的设立,标志中国古代皇权达到顶峰。④见于必修三,指两宋时期的程朱理学。15.郑观应在《公法》中说:“公法者,彼此自视其国为万国之一,可相维系而不可相统属者也。”“各国之权利,无论为君主,为民主,为君民共主,皆其所自有,而他人不得侵夺。”依据以上言论判断,郑观应主张A。依法治国B。维护专制C。主权平等D。公平贸易【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属于典型的材料题。不需要过多复杂的历史背景,能够阅读理解题干中的文言文材料,勾画出关键词,即可作答。另外,郑观应、王韬属于19世纪7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家,伴随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兴起而出现,其主张为“君主立宪”与“商战”。09年、10年北京卷对此考点均有所涉及。由题干中“各国之权利……而他人不可侵夺”对应到C选项“主权平等”。16.1947年底到1948年初,中国民主同盟指出:“在民主运动胜利高潮快要到来的现阶段,中国已分成了两个营垒,一方面是反动的营垒,另一方面是革命的营垒;……中间的地位是已经不再存在了。”基于这一形式,中国共产党采取的行动是A。号召召开政协会议成立联合政府B。与国民党政府签署“双十协定”C。与国民党代表举行北平和平谈判D。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反攻作战【答案】A【试题解析】考生复习历史时,需要熟悉重要史实的时间。教材中大量的历史事件,都具有或者明确清晰,或者隐晦模糊的时间线索,需要考生自行梳理、记忆。事实上,学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把握各种时间。尤其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中,不同的时间,发生不同的事情。很多时候,时间和事件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如果考生能够重要史实的时间记得比较清楚,那么做题速度就会较快,正确率也较高。此题以降,16、17、18题,以及21、22、23题,都直接或间接地测试了考生对历史时间的记忆。A选项在1948年4月底,中共颁布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B选项在1945年10月。C选项在1949年4月。D选项在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期。17.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以下各项对这一时期外交形势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改变了东西方国家间的外交格局C。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D。在区域合作组织中发挥主导作用【答案】B【试题解析】北京卷历史命题,不会刻意回避热点。相反,很多时候会和热点问题紧密结合。这从过去几年的高考真题中可以看得非常清楚。此处不再赘述。今年是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40周年整的纪念。因此本题考查了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活动。A选项,新中国在建国之初,即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选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三件大事。一是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二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三是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逐渐正常化。这一系列外交事件,打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从而改变了东西方国家间的外交格局。C选项,新中国50年代已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友好关系。D选项,主要发生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如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等等。18.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对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即国家对粮食等农产品实行统一收购和供应。二十世纪80年代后,这一政策逐步取消。以下对这一变化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③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削弱④国家取消凭票证供应的制度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B【试题解析】注意材料的阅读,注意审题。题目问80年代变化的原因。①发生50年代三大改造时期。②与③属于1978年农村改革后的影响。④是对题干本身的简单重复。19.下列各项对于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不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采取措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B。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C。打破贵族依据血缘垄断政权局面D。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创新和繁荣【答案】D【试题解析】北京课改后,新课标教材和旧大纲教材相比,大约有四十余个新增考点。古希腊罗马的历史便是新增考点中的重要环节。2010年北京卷考查了柏拉图的理念论,2011年考了苏格拉底。连续两年关注了古希腊的“思想”,而希腊罗马的“政治”还未曾出题。考生需要多加留意。19、20两题,都涉及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A选项,梭伦改革有“鼓励发展工商业”;商鞅变法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B选项,梭伦改革中设立“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等方案,奠定了西方民主基础;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等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举措,为后世封建王朝延续。C选项,梭伦改革有“财产等级制度”;商鞅变法有“军功爵制”。D选项,梭伦经营的民主社会,造就了后来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商鞅“燔诗书而明法令”,开后世帝王禁锢思想的先河。20.古代雅典和罗马的制度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者对现代社会的共同贡献是A。法律的保证B。民主的制度C。权立的分立D。信仰的自由【答案】A【试题解析】此题很多同学误选B,实际应该选A。一方面,教材里面明确提及的是“雅典民主政治”,而至于罗马,主要在谈它的法律,如《十二铜表法》与《民法大全》。民主制度,并不是古代雅典与罗马知识点的交集。而另一方面,民主的维系却要依赖法律。梭伦改革时期,便设有陪审法庭。克里斯提尼时代,又有“陶片放逐法”。所以A选项更为合适。21.在法国走向共和的艰难过程中,各种政体纷纷在法国出现,法国成为各种政治制度的试验田。法国19世纪初期的政治演变的状况是A。从共和制到君主制B。从君主立宪制到共和制度C。从君主制到共和制D。从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制【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开始,连续三题,再度考察时间细节。法国大革命之后,拿破仑于1804年建立第一帝国,随后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都符合A选项“从共和制到君主制”的描述。22.科技史家丹皮尔说:“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了为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能够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历史事实是A。生物进化理论的提出B。经典力学的创建C。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D。相对论的提出【答案】C【试题解析】A选项,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B选项,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创建经典力学。与题干时间不合。C选项,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基础。A、C选项中的时间,均与题干符合。但从另一角度思考,问题会更直接更简化:19世纪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二工是电气时代。“启发实际的应用和发明”,惟有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了。D选项,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与题干时间不合。23.某班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图8是他们列出的研究提纲。该研究的主题应A。英国殖民帝国的兴衰B。法国近代政治的演变C。德意志的统一与强盛D。美国的崛起与繁荣37.(36分)14世纪以来的五百多年间,中国处于明清时期,西方则是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近代历史阶段。在这五百年间,中国和西方都经历了君主专制加强和民主主义的发展。政治上的变革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变迁。明清两代为期五百多年。这五百多年的历史发展是极不平常的。它苍黄翻覆,屡有兴衰交替,又是从古代社会进入近代社会的转折时期。而这五百年西方社会发展迅速,中国社会的变迁却相对缓慢。(1)结合史实,从明清(前期)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分析,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变迁缓慢的原因。(8分)【参考答案】(1)君主专制加强,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制度,清朝建立军机处,专制制度阻碍社会进步。(5分)(五句话,一句一分。其中“明初朱元璋废丞相”,“朱棣设内阁”,“清雍正立军机处”是基本史实,不难答出。“君主专制加强”这一系列事件的是总评。“阻碍社会进步”扣题,题目问的是“社会变迁缓慢的原因”。)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压制了商品经济发展。(3分)(三句话,一句一分。其中“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是基本史实。“压制商品经济发展”是评议,且扣题。)资产阶级对封建主割据状态不满,他们要求统一国内市场,要求税制统一、货币统一,要求贸易安全、贸易自由。专制王权在这一时期适应了资产阶级的要求。王权兴起了,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也就形成了。在当时,这是一种进步。随着专制王权的加强,庞大的官僚机构的形成,开支和战争费用的不断增加,专制王权的赋税压榨变得更加沉重。王权和资产阶级之间的裂痕扩大了。资产阶级要求政治权力,而不再容忍王权的专制和暴虐。资产阶级的这些要求通过思想家们表达出来,这些思想的影响力在当时远远超过了有关经济政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