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温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2年温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02-2706:49:47来源:温州日报浏览次数:882字号:【大中小】2012年2月21日在温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温州市代市长陈金彪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1年和本届政府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市上下在比学赶超、克难攻坚中负重奋进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强化投入,优化环境,统筹城乡,保障民生,全面掀起大建设大发展热潮,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350.9亿元,同比增长9.5%;财政总收入485.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0.9亿元,分别增长18%、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4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243元,分别增长13.5%、1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3.8%、3.6%、4.6%、0.8%。(一)以大项目促大投入,投资总量和增幅均创历史新高。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1.5亿元,增长89.2%,投资率达52.3%,投资总量跃居全省第三位。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段、绕城高速公路北线二期、绕城高速公路西南线、市域铁路S1线、温州机场T2航站楼暨综合交通枢纽、104国道西过境公路等工程动工建设,金温铁路扩能改造、诸永高速公路延伸线等工程加快推进,瓯海大道西段主线贯通,瑞文泰高速公路前期取得突破性进展。状元岙、乐清湾、大小门岛港区开发步伐加快。华润苍南电厂获批开工。楠溪江供水工程试通水,瓯飞一期促淤、平阳西湾北片围垦等工程开工建设,苍南2.4万亩涂围区“农转建”获批,温州水利荣获“大禹杯”金奖。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成效明显,年度“双十工程”顺利完成。出台鼓励民间投资政策,限额以上民间投资增长112.9%。(二)着力构建“1650”大都市框架,城乡统筹发展取得重大突破。顺利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乡镇(街道)从290个撤并为131个,建立了38个都市型功能区。启动“三分三改”工作。开工农房改造集聚项目103个、总建筑面积581.6万平方米。村级组织“转并联”整体推进,农村新社区布点全覆盖。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着力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城市主中心功能品位不断提升,龙湾、瓯海中心区和4大市级功能区建设提速。6大副中心城市建设管理力度加大,新建一批交通环保、文教卫体、公园绿地等项目。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步伐,解决了36.5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双百”目标。下山移民3024户、11833人,70%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提前一年超4000元。(三)积极构筑转型升级平台,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中科院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挂牌,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列为全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对象。新增科技孵化器面积10.5万平方米。质量强市战略全面实施。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启动建设,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扩容改造,首批开发区(工业园区)完成整合任务。一批城市综合体和总部经济园项目相继开工,滨江商务区金融集聚区建设全面铺开。鹿城双屿、瑞安江南等物流园区建设步伐加快。设立4大生态型旅游功能区,全国首个森林旅游试验示范区落户温州。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年度建设任务,新增农产品域外基地11.6万亩。制定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一批项目列入省海洋经济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四)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城乡面貌明显改观。深入实施“六城联创”和破难攻坚七大行动,拆除市区违法违章建筑1000多万平方米,“拔钉清障”326个,清理转而未供土地6万多亩,强力推进历史遗留项目限期建设,基本完成“四小车”整治任务。全市绿化造林13.6万亩,新增森林通道530公里,市区人均新增公园绿地超过2平方米。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和洞头国家级生态县创建通过技术评估。温瑞塘河30个片区截污纳管工作全面铺开。搬迁和拆除珊溪水源地禁养区养殖场395家。市区电镀企业全部入园。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21万吨、垃圾日处理能力1800吨。“数字城管”实现市区建成区全覆盖。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450个待整治村整治任务。(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动力与活力进一步增强。实施市县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市本级撤并整合52个副处级以上单位。优化行政和城建管理体制,市县两级下放事权404项。推进市级国资企业内部重组和改制企业清算注销,组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农业发展投资集团。深化金融改革创新,设立地方金融监管服务中心,新增上市企业3家、村镇银行3家、小额贷款公司15家。开展海域使用权证“直通车”试点。2家境外经贸合作区通过商务部考核确认,温州鞋类出口基地成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200亿美元。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获准设立。温州港开辟集装箱国际航线,温州机场升级为一类口岸,两岸客运包机直航获批。(六)加强公共领域投入和建设,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274亿元,增长25.6%。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3万套,新增廉租房保障对象1298户,推出公租房1620套。基本养老、医疗和工伤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市民卡正式发行。大力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造农村薄弱学校336所,创建等级幼儿园118所。温州肯恩大学获批筹建。启动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完成8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创建,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达373元。完善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建成一批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完成概念性设计,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开工建设。人口计生工作得到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民政、老龄、慈善、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档案、双拥、人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七)狠抓社会管理和应急处置,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开展企业服务百日克难行动,市财政设立10亿元应急转贷资金,制定和落实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力维护区域金融秩序,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出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系列文件,全面推进“三社”工作。开展信访积案化解专项行动,化解信访案件300多件。深化“平安温州”建设,社会治安呈现“五降四升”良好态势。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实现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零增长。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开展滥用食品添加剂和“地沟油”等专项整治。全力以赴做好“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救援和善后工作,充分展现了温州人的大爱精神和温州城市的良好形象。各位代表,2011年是本届政府五年任期的最后一年。五年来,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攀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3%,人均生产总值提前一年达到5000美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16%;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5000亿元,是前五年的2倍。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工业总产值突破7000亿元,第三产业比重达44.6%。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海洋经济总产值超1200亿元。五年来,新型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市区建成区面积从153平方公里扩大到195平方公里,各县城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一批现代化新城启动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步推进,累计完成投资1431亿元,是前五年的1.8倍。高速公路联网工程加快实施,新增城市道路350公里。科学实施滩涂围垦,累计圈围14.7万亩。新增变电容量1179万千伏安,相当于再造一个温州电网。五年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11.9%。教育、医疗和社保支出分别是前五年的2.6倍、3.4倍、2.4倍。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21万平方米、竣工197万平方米。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获得“平安大市”称号。五年来,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不断加强。全面执行人大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积极构建公共财政体系,整合财政专项资金,集中投向公共平台和环境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抓好行政规范性文件和非行政许可事项清理。扎实推进“五型机关”创建。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审批服务方式,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大幅缩减,市县镇三级便民审批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全面实施“考绩法”,大力推行“即办制”和“六督联查”机制。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反腐倡廉工作深入推进。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取得了改革发展的重大成就,这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也得益于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辛勤工作、做出贡献的全市人民和外来建设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积极参与温州建设的驻温部队、武警官兵和中央、省驻温单位,向情系家乡的海内外温州人,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温州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政府工作还有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在宏观环境和自身发展转型的双重压力下,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难度加大,去年全市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研发经费占比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等四项指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二是基础设施和环境平台建设长期滞后,高端要素难以集聚,产业“低小散”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实体经济发展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三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半城市化”问题突出,生态建设有待加强,城市功能和品位仍需进一步提升。四是经济社会管理面临诸多新挑战,民间借贷行为有待规范,城建和国资管理体制机制仍不顺畅,教育、医疗、社保及市政配套等公共品供给不足。五是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效能与改革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些政府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执行力不佳,一些地方和单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消极腐败现象比较突出。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二、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任务今后五年,是温州转型提升、非进即退的克难攻坚期,也是赶超跨越、大有作为的发展机遇期。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对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作出了战略部署,描绘了温州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和美好愿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全面激发干部群众创业创新的壮志豪情,争创“全省领先、全国一流”,切实肩负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再创温州发展新辉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围绕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和政府三大转型,着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完善区域经济结构,着力建设生态型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着力建设公正清廉高效的公共服务型政府,着力建设先进文化和生态文明,切实提高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确保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到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5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1%;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率每年达到50%;外贸进出口总额350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1000元、24000元;完成节能减排省定目标任务。(一)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增强综合竞争力。坚持以大投入促大发展,做大经济总量,做强实体经济,主要指标与“杭甬青厦”等标杆城市的差距明显缩小。坚持“三二一”产业结构调整方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